天天看點

霸陵考古取得重大發現:漢文帝時期已有儒家思想初步展現

今天上午9時,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線上會議,聚焦甘肅、河南、陝西三個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霸陵作為開辟“文景之治”的漢文帝的陵墓,對研究漢文帝其人以及西漢時期的政治、文化、軍事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據史料記載,漢文帝劉恒是一位十分節儉并且孝順的皇帝,《史記·孝文本紀》記述,“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從目前考古專家對霸陵外藏坑的發掘情況來看,基本印證了史書中的記載。

霸陵考古取得重大發現:漢文帝時期已有儒家思想初步展現

考古學家焦南峰:第一個就是它的陶俑,它的陪葬器物都是三分之一尺寸的,不是實用器;再一個就是出土的高等級的,特别是金銀裝飾的器物很少。相反我們在南陵,也就是他母親的陵出土的車馬都是實用的,然後車馬上的裝飾有很多金器,镏金器,制作的明顯好于帝陵。我們讨論最後結果是文帝自己節儉,但是給他媽媽要埋好東西,也就是說孝順,從私德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君王。

霸陵考古取得重大發現:漢文帝時期已有儒家思想初步展現

漢文帝在位期間,降低田租和賦稅,減輕徭役,奉行的是漢初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不過,考古專家在對霸陵的考古研究時發現,霸陵的雙重陵園格局,象征官署機構的外藏坑圍繞帝陵等布局,均為西漢帝陵中最早出現,專家介紹,這些都表明在漢文帝時期已經有了儒家思想的初步展現。

霸陵考古取得重大發現:漢文帝時期已有儒家思想初步展現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馬永赢:我們都知道漢武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實際上在文帝時期,漢武帝的爺爺就已經開始做這個工作。

霸陵考古取得重大發現:漢文帝時期已有儒家思想初步展現

考古學家焦南峰:陵墓制度這條線是國家政治的展現,霸陵100多個外藏坑都對着帝陵,是一種向心式的布局,這種布局實際上是一種強調以皇帝為中心,有尊有卑,逐次往下下降的政治體系,這實際上就是儒家的等級觀念,在陵墓裡明顯展現出來。

霸陵考古取得重大發現:漢文帝時期已有儒家思想初步展現

如今,霸陵曆史謎團的解開,使西漢十一帝陵的名位全部确定,霸陵是西漢帝陵制度發展演變的關鍵環節,彌補了西漢帝陵研究的重要一環。

霸陵考古取得重大發現:漢文帝時期已有儒家思想初步展現

考古學家焦南峰:我們要了解我們中華民族怎麼形成,中華民族怎麼發展的。中華文明從古到今的這條線是有的,但是這個線中間總是有一些線條不夠粗,或者有缺環,我們通過考古的證明把它一段一段的缺環補起來。

編輯/朱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