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用兩萬塊的成本造出金縷玉衣,并請專家估值數十億,以此來貸款

在十年前,中國改革開放發展得非常迅速,許多人都投身商界,希望憑借自身能力開創出自己的事業。不過在當時人民的平均收入不高,大部分創業的人都缺乏資金,是以當時銀行的放貸業務非常繁榮,有許多人都通過向銀行貸款來獲得創業的資金,而銀行在這個業務的利潤很高,是以當時的放貸标準較低。

他用兩萬塊的成本造出金縷玉衣,并請專家估值數十億,以此來貸款

數十年前,有一位叫做謝榮根的的年輕人,他在中俄邊境倒賣衣服,經過數年的闖蕩,他創立了多家公司,成為當地有名的企業家。謝榮根在成功之後,修建了一家陳列館,在裡面存放着許多文物和古董。謝榮根是一位進階古董玩家,他經常到古玩市場裡尋找古董,希望能遇到珍品。不過謝榮根收藏這些古董并非是因為真的喜歡它們,他隻是想借此标榜自己的身份。

本來謝榮根的公司很多,他最鼎盛時資産達到上億元,不過謝榮根成功之後生活奢侈無度,将大量的錢财花在炫耀上。不僅如此,謝榮根因為将精力放在了奢侈的生活上面,他的公司的經營情況也越來越差,企業的利潤很低。很快,謝榮根就瀕臨破産,他本人也欠下許多債務。不過,此時的謝榮根不僅沒有想着如何重振自己的事業,而且準備進行違法活動以詐取錢财,他想到的方法就是文物造假。

他用兩萬塊的成本造出金縷玉衣,并請專家估值數十億,以此來貸款

在當時古董市場非常活躍,尤其是“金縷玉衣”,也就是所謂的“玉匣”,市場價非常高。謝榮根敏銳地觀察到了市場情況,于是他就花了兩萬元買下一些玉片和金絲,并找人進行仿制。金縷玉衣是古代非常著名的寶物,價值極高,真品市場價往往高達數十億。不過金縷玉衣的制作難度非常高,即使是皇家禦用的工匠制作一件玉衣也要花費數年,但謝榮根仿制得 卻非常快,隻是他的玉衣與真品差别巨大,制作工藝非常粗糙。

按理說,謝榮根造假的金縷玉衣品秩很差,即使是古董市場上的老手都能一眼看出它是赝品,不過誰都沒有想到,謝榮根居然還敢找來數位專家,讓他們對自己的寶物進行鑒定。實際上,這些專家早已經被謝榮根收買,他花錢賄賂這些專家,是以這些專家不僅作出真品的鑒定,還估價二十四億元。

他用兩萬塊的成本造出金縷玉衣,并請專家估值數十億,以此來貸款

謝榮根在拿到鑒定書後,心滿意足地将寶物存放在自己的陳列館當中,并對外宣稱它是真正的玉衣,價值極高。到了2008年時,謝榮根因為缺乏資金,便找到銀行希望貸款七個億,而他作為抵押的便是自己的博物館。

當銀行負責人來到謝榮根的陳列館之後,謝榮根指着玻璃罩裡的金縷玉衣對他們說光是這件珍品就價值數十億,加上其他的古董,這個陳列館的資産不低于三十億,是以貸款幾個億根本不是問題。銀行負責人信以為真,準許了貸款,但是他們沒有想到,謝榮根根本就無法還上這筆錢,當他們準備拍賣金縷玉衣時,才發現這原來是赝品。

他用兩萬塊的成本造出金縷玉衣,并請專家估值數十億,以此來貸款

更荒謬的是,銀行負責人因為擔心事情洩露出去,自己受到責罰,是以他們繼續向謝榮根貸款,希望謝榮根的公司能度過難關,重新賺到錢,進而補上窟窿,但最終事情還是敗露,包括那些僞造鑒定書的專家在内的所有與本案有關的人員全部被逮捕。

據銀行負責人交代,他們在觀看赝品時,根本就沒有打開玻璃罩進行仔細查驗,也沒有進行鑒定,輕而易舉的就将錢貸給謝榮根,最終釀下了大錯。而謝榮根也因為自己的貪婪,從一位富豪成為文物僞造者,而且是以入獄,也算是罪有應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