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一行6人赴鴻門宴,隻逃出5個,最後1人為何不逃?他不是卧底

大家都知道鴻門宴的故事,秦末時期,陳勝吳廣率先起義,打響了反抗秦朝暴虐統治的第一槍。随後,各路豪傑紛紛響應。巨鹿之戰中,西楚霸王項羽拖住了秦軍的主力部隊,是秦朝滅亡的關鍵一戰。

劉邦一行6人赴鴻門宴,隻逃出5個,最後1人為何不逃?他不是卧底

0而此時的劉邦則趁機拿下關中,秦王隻得開城門投降,劉邦部隊将都城鹹陽的金銀财寶洗劫一空,竊取了項羽的勝利果實。為了出這口惡氣,項羽特意擺下鴻門宴,劉邦也不得不赴宴給項羽請罪。

加上劉邦自己,當時前去赴宴的一共有6個人。另外5個分别是張良、樊哙、夏侯嬰、靳強、紀信。宴會一共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劉邦向項羽請罪,并解釋自己無意當皇帝,那些洗劫的金銀珠寶都給項羽準備好了,等待項羽前去交接。項羽腦子簡單,竟信以為真。

劉邦一行6人赴鴻門宴,隻逃出5個,最後1人為何不逃?他不是卧底

第二部分就是著名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了,這裡多虧了項羽手下的項伯,因為早年張良曾有恩于項伯。于是,項伯便站出來擋劍,保護了劉邦。

第三部分是樊哙闖入,用項莊舞劍的事情借題發揮,替劉邦鳴不平,而項羽也被樊哙怼的不好意思,放棄了鴻門宴上對劉邦的殺心。第四部分是劉邦借口逃離鴻門宴,最終6個人跑了5個,唯獨把張良留了下來。

劉邦一行6人赴鴻門宴,隻逃出5個,最後1人為何不逃?他不是卧底

為何劉邦要留下一個人呢?他就不怕項羽殺掉張良嗎?這裡,小編給大家仔細分析一下。

首先,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你和一群人去飯店吃飯,不可能全部不結賬就提前離場,對吧?店家也不可能放所有人直接提前走的,肯定要留一個人結賬。

劉邦一行6人赴鴻門宴,隻逃出5個,最後1人為何不逃?他不是卧底

鴻門宴正是這個道理,劉邦是假借上廁所的名義逃跑,要是6個人都去上廁所,這樣項羽不就一下看出來劉邦想要逃跑嗎?是以,一定要留下一個人來掩人耳目,造成一種上完廁所還會回來的假象。

那為什麼這個人是張良呢?這個人還隻能是張良,張良是同行6人中唯一的謀臣,其他都是武将,腦子不夠靈活,既不會說話,也不會和範增這類“人精”周旋,隻有張良留下,才有機會自己逃出生天。

劉邦一行6人赴鴻門宴,隻逃出5個,最後1人為何不逃?他不是卧底

其次,前文中提到,張良和項伯是恩人關系,項伯曾經因為殺人,被張良救過一命,為了報恩,不僅阻擋了項莊的殺機,還曾連夜給劉邦報過密信。而項伯是項羽的叔父,有這樣一層關系,項羽也不會殺張良,即便要殺,項伯也會力保張良性命。

還有,張良當時雖然在劉邦營下,但他和劉邦并不算君臣關系,而是合作關系。張良曾經是南韓的宰相,在楚漢争霸之前,張良好歹也算是代表一方諸侯勢力,隻不過後來才歸附的劉邦。

劉邦一行6人赴鴻門宴,隻逃出5個,最後1人為何不逃?他不是卧底

而這裡項羽想要殺劉邦的話,不可能對他的合作夥伴下手,最不濟也是殺他的臣子,殺掉張良等于又得罪了張良背後的另一方勢力,這麼虧本的買賣,範增是不會讓項羽做的。

其實說白了,鴻門宴進行到後面,項羽早就不想殺劉邦了。要是想殺就不會接受張良饋贈給他的玉璧,要是想殺,也不會如此輕易就讓劉邦去上廁所。自始至終想要殺劉邦的或許隻有範增,奈何項羽心太軟,沒能聽進去謀士範增的話,最終放虎歸山,最後死在劉邦手下。

劉邦一行6人赴鴻門宴,隻逃出5個,最後1人為何不逃?他不是卧底

而項羽連劉邦都不想殺,又怎麼會去殺張良呢?各位讀者,你們覺得我說的對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