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三野後勤司令員,為官清廉,78歲倒在工作台上,女兒是副總理

他是第三野戰軍後勤司令員,為官清廉從不收禮,女兒當了副總理

中國的戰場上從不缺骁勇善戰的人民英雄,亦不缺少剛正不阿的好男兒。他們每一個都是為了祖國、為了人民保家衛國,浴血奮戰的華夏兒女。

而他們從思想到行為上都備受到我黨思想的教育和影響,時時刻刻都能牢記自己的使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革命戰士們即便在如此艱難抗戰條件下,都能擁有着極高的思想品德。

而且這些光輝精神财富不僅能在英雄們身上展現,甚至還能血脈相承,一直延續到子女後輩的身上。

今天的主人公亦是如此。他叫做劉瑞龍。曾經任職第三野戰軍後勤司令員兼政委的他負責淮海戰争60多萬軍民的5億多斤糧食。而他的人生也曆經幾番坎坷,在戰場上摸爬滾打,一路前行。

新中國成立後他出任政協常委,為官清廉的他作風端正,兩袖清風。而他的子女為官後亦是繼承他的優良品德。

他是三野後勤司令員,為官清廉,78歲倒在工作台上,女兒是副總理

劉瑞龍就是這樣一位我黨的優秀同志,他的前半生金戈鐵馬,後半生清廉為官。更是培養出出任副總理的女兒。關于他的故事還需要娓娓道來。

投身革命不畏險

劉瑞龍1910年生于江蘇南通,自幼喪父的他與母親相依為命。17歲那年他在表姐夫介紹下加入共産黨,開啟了自己革命道路。

之後他主要在江浙滬一帶活動,還曾和他人建立紅14軍,參與了南昌起義。革命工作做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的他被一路提拔,他的革命影響力也越發強大。

他是三野後勤司令員,為官清廉,78歲倒在工作台上,女兒是副總理

1932年後劉瑞龍被派往川陝蘇區,任命紅29軍的政治部主任,之後又任軍長。但是紅29軍在後來突遭劫難,在被敵人裡應外合下遭到襲擊,幾乎全軍覆沒。

在外領隊執行任務的劉瑞龍僥幸逃過一劫,但是遭到如此滅頂之災的悲痛讓劉瑞龍深受打擊。不過他并沒就此認輸,很快他就調整好自己,重整殘部,重新出發。

在戰場上摸爬滾打的劉瑞龍用鮮血和汗水證明了自己青春,久站沙場的他作戰經驗累計的越來越多,而唯一不變的是他可以把革命工作放在第一位的那份心。

之後長征勝利了,劉瑞龍又擔任了西路軍宣傳部部長。但是西路軍接連戰敗,劉瑞龍等多名革命同志不幸被俘。

他是三野後勤司令員,為官清廉,78歲倒在工作台上,女兒是副總理

在獄中劉瑞龍誓死隐瞞自己身份,不管敵人如何再三審問都不透露一點點我黨的消息。劉瑞龍下定決心要與敵人鬥争到底,甚至早已做好慷慨就義的打算。

他甚至偷偷地請前來探視同志帶話給黨組織:“生死尋常事,萬一不幸,請告訴家裡人,不要難過。”就是這樣的革命工作者們,他們甯願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也要換取革命的成功。

幸好在我黨積極營救下劉瑞龍等同志隻是被關押一段時間後被安全救出來了。重獲新生的劉瑞龍一如既往地沒有退縮,經過短暫的休整後他重新投入到了抗日的戰場。繼續在開始他的南征北戰,叱咤沙場。

他是三野後勤司令員,為官清廉,78歲倒在工作台上,女兒是副總理

後勤司令任務重

抗日戰争結束沒過多久,解放戰争又再次爆發,正是我黨需要大量軍事人才之際。剛下戰場的劉瑞龍沒有半分猶豫,再次披挂上陣。

不過這一次他不再是在前線奮勇殺敵的将軍,而是任命為後勤部的總司令兼政委。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劉瑞龍身上肩負的任務可一點都不輕松,畢竟前線龐大人員的糧草開支,需要源源不斷地供應源和運輸鍊。一睜眼就是幾十萬張嘴巴等待吃飯,劉瑞龍此刻面臨着比殺敵還艱巨的任務。

他是三野後勤司令員,為官清廉,78歲倒在工作台上,女兒是副總理

久經沙場的劉瑞龍連死都不怕,還能害怕這些嗎?憑借多年戰鬥經驗他自然有辦法。他先是多方協調地方政府,而後積極調動各方人員的配合,每到一處便在當地動員起組織無數的民工支援戰場。

他們運輸辦法也很簡單,隻是用着獨輪車源源不斷向前線輸送各種物資,一刻不停歇地向着前線傳送。當然這些民工們都深受劉瑞龍司令的囑托,保證戰士的物資一刻都不能斷。

這個故事後來也被翻拍成電影《車輪滾滾》,其中民工送糧的一幕被真實搬到大熒幕上曆曆再現。

當然,随着戰事的越來越大,參戰士兵越來越多。他的後勤保障也加大投入更疊,最多時候是幾百萬的民工浩浩蕩蕩地參與後勤的運送。

他是三野後勤司令員,為官清廉,78歲倒在工作台上,女兒是副總理

像是著名的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的背後都少不了劉瑞龍的身影。以至于到最後曆時三個月之久最關鍵的淮海戰役的勝利少不了他這位幕後功臣的存在。

不過大家大部分時候隻會記得淮海戰役上在前線奮勇殺敵的将領,很少會把目光投向這位後勤的司令。但這并不能抹殺劉瑞龍的功勞。至于劉瑞龍本人也并不在乎這些,他隻求新中國能順順利利地成立。

掌管農業勤節儉

當然,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劉瑞龍就開始從事農業方面的工作,他擔任過農業部常務副部長、華東局農業辦公室主任。當時已步入晚年的劉瑞龍完全找個輕松的活,但是他依舊在兢兢業業的工作,一心撲在中國農業上。

他是三野後勤司令員,為官清廉,78歲倒在工作台上,女兒是副總理

他上司着新中國農業事業的發展,監督農作産物的種植和産量。而且難能可貴的是為官期間他不但兩袖清風,而且相當節儉,從不曾貪圖享受。

由于工作關系他常常需要外出視察,但是他立下規矩出門絕不住進階飯店。有時候哪怕被當地政府安排了進階飯店的住所,也被他堅持去退掉。

他常說自己不能亂花錢的先例,出門在外不管是于公于私他總是一貫的節儉,他還經常囑咐地方政府要把資金用到農業發展上刀刃上。

而關于他清廉作風的事迹更是數不勝數。比如困難時期,劉瑞龍在視察蔬菜産地指導工作的時候,堅決不要菜區的同志贈送給他的蔬菜。

他是三野後勤司令員,為官清廉,78歲倒在工作台上,女兒是副總理

大家夥都知道他的脾氣也就不再強求,但是大家也心疼這位部長。就在他臨走時候悄悄地往他車子上放了一捆大蔥。劉瑞龍當時并沒發現,等車子都開走好遠他才發現。但是劉瑞龍依舊不肯要,他立刻要司機掉頭回去,把大蔥退還給了蔬菜基地。

這位老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在兢兢業業的工作,早年他為着解放中國而在戰場上努力,晚年的他亦是新中國建設者之一,他的一心都撲在為中國的事業上。

80年代末期,他還在堅持上司編輯出了《中國農業科技史稿》、《中國農業百科全書》。并且還在赴各地主持召開專家座談會。

他是三野後勤司令員,為官清廉,78歲倒在工作台上,女兒是副總理

在一次會議後淩晨他還在修改會議檔案,突發心髒病,最後因搶救無效而離世,享年78歲。劉老的可以說是為了新中國農業發展而倒在工作台上。他成了大家心中最惋惜的人物,但卻是兒女心中最大的榜樣。

兒女成才做榜樣

劉瑞龍和夫人一共生育了四個子女。從小劉瑞龍就把自己節儉的傳統想和為國為民思想傳輸給了四個孩子,辛辛苦苦把幾個孩子拉扯大。

當然四個孩子也以英雄父親為榮,謹記父親的教誨。長大成人的他們也不辜負父親的希望,個個都很有出息,在各行各業做出突出的貢獻。

他是三野後勤司令員,為官清廉,78歲倒在工作台上,女兒是副總理

長女劉延淮是國家知識産權局的專家,小女兒劉延甯則是工業資訊部的專家,兒子劉延申任職華中師範的博士生導師。而次女劉延東可不得了,她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最高職務是擔任過國務院副總理。她是新中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女性副總理。

小結:

這就是劉瑞龍同志的生平故事。他的一生都全心全意在為革命、為新中國着想,始終都把自己放在最後的位置。而他的一生也真正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也把這樣的思想品德傳揚給自己後代,是以才會教育出任職副總理的女兒。

他時時刻刻都不忘記中國,而對于我們來說也不能忘記這位老人的偉大之處。他永遠都是中國人民的英雄,中國人民的好幹部。更是我們新中國的締造者和建設者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