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11月,安祿山發動叛亂,從範陽起兵15萬,南下反抗唐朝,這也是“安史之亂”的起始。由于中原地區數百年都沒有經曆過戰亂,是以叛軍得以長驅直入,很快就占領了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唐玄宗聽到消息之後十分驚慌,于是急忙任命高仙芝、封常清作為副元帥,率領5萬人從長安出發消滅叛軍。

要知道,高仙芝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唐朝老将,他和封常清被稱為“大唐雙璧”,有着多年帶兵打仗的經驗,但是面對安祿山的精銳叛軍,兩人雖然善于用兵,但是無奈手下都是市井之徒,戰鬥力和叛軍根本不在一個水準線上,是以12月13日,安祿山已經攻克洛陽,封常清和高仙芝隻能率領大唐軍隊向潼關撤退。
但是此時的監軍邊令誠早年和高仙芝積怨很深,于是他就向玄宗誣告說:“高仙芝、封常清2人身為唐軍總指揮,卻放棄了陝西的幾百裡土地,并且還在行軍路上克扣士兵們的糧饷,請陛下明察。”唐玄宗聽了邊令誠的一面之詞後勃然大怒,于是派遣邊令誠前往軍營之中立斬封常清和高仙芝。
公元756年1月,邊令誠來到潼關,帶着100名刀斧手首先來到了封常清的駐軍地,向他宣布了皇帝的诏書之後,将他處死并且暴屍荒野。等到高仙芝回到軍營之後,邊令誠對高仙芝說:“軍隊主将也要一同處死。”高仙芝聽後不禁變了臉色,從馬上下來抗議說:“我雖然因為失敗退兵,但是罪不至死,至于克扣士兵軍糧的事情,那純屬污蔑,邊大人難道不知道嗎?”
但是皇帝的聖旨他是不能違背的,于是他臨死之前對5萬将士說:“我将你們撤到潼關進行修整,是因為叛軍銳氣正盛,應該避其鋒芒。如果我有什麼罪過的話,請大家喊出來,也好讓邊大人了解一下。”隻見5萬将士異口同聲喊出2字:“冤枉!”其聲音響徹雲霄。高仙芝又望着封常清的屍體感歎:“當初是我将你提拔上來,如今我們兩人一同赴死,這就是天意嗎?”說罷高仙芝便從容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