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唯一能談論秦始皇長相,與秦始皇同衣同食,逃跑反而升官的人

秦王嬴政廣撒英雄帖,天下名人賢士紛紛西遷到秦國,願意為秦國效力。一時間秦王賬下人才濟濟,李斯、韓非、茅焦、甘羅、頓弱、尉缭、姚賈,王翦、馮劫......個個頂天立地,都是安邦定國的人才。這衆多人才均受到了秦始皇不同程度地禮遇。

要說秦始皇賬下人才誰最受秦始皇器重禮遇,可能非尉缭莫屬。秦始皇與尉缭傳奇,司馬遷《史記》中始終是迷。尉缭談論秦始皇的醜陋,秦始皇不怒反喜,秦始皇反而與他同衣同食;尉缭逃跑,秦王反而給他升官,還把全國的軍隊指揮權交給他。尉缭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唯一能談論秦始皇長相,與秦始皇同衣同食,逃跑反而升官的人

秦始皇手下戰将如雲,就缺少一位通觀全局的統帥

尉缭是魏國大梁人,師從何人,無從考證,一身好本事,滿腹韬略。他認為秦國必然消滅各國,統一天下,是以他到秦國來施展自己才華。尉缭與秦王嬴政幾乎是一見鐘情,兩人一見面尉缭就提出了有關統一決戰的具體問題。

他認為方今天下形勢,秦國一統天下是大勢所趨,這是曆史必然。唯一擔心的是六國再結盟,再來一次合縱抗衡抗秦。尉缭提議秦王用重金賄賂各國,全程破壞六國的聯盟,秦王接受了尉缭的建議。秦王早就聽說尉缭的軍事謀略之名了,初次見面秦始皇就把尉缭裝進心裡了,但尉缭還沒把用兵的謀略和盤托出。

有一天吃午飯的時候,秦始皇看着滿桌豐盛的食物,吩咐身邊的人說:“從今兒起,我吃什麼尉缭就吃什麼,趕快做同樣的飯菜給尉缭送一份去,記住了嗎?”秦王與尉缭同食,引來大臣們的非議和妒忌:尉缭剛到秦國地皮還沒踩熟了,秦王怎麼這麼尊重他呢?

唯一能談論秦始皇長相,與秦始皇同衣同食,逃跑反而升官的人

秦王的做法隻有李斯心裡最明白,秦國現在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統一天下已提上了日程。但打仗是要靠軍隊力量來完成的,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帥難求。秦國兵強馬壯,戰将如雲,就是沒有一個有軍事理論,能訓練軍隊,能運籌帷幄,能指揮千軍萬馬的統帥。尉缭就是秦王嬴政一直在苦苦尋找的心儀之人,是以秦王才給尉缭這麼高的待遇。

大臣們越是議論,秦王嬴政越是給予尉缭以最高的禮遇,做到了真正的禮賢下士。他每次堅持以平等之禮對待尉缭,秦王不再穿華麗的衣服,而是穿上與尉缭一樣的服裝。秦始皇十分謙恭,在後來的接觸中,尉缭果然為秦王提出了訓練軍隊的政策,按他的政策訓練的軍隊,作風硬朗,戰鬥力強悍。秦王真有一雙識别英才的火眼金睛。

随着接觸加深,秦王發現尉缭滿腹軍事韬略,有孫子吳起之才,還有高深的軍事理論研究。秦王相信,尉缭就是他心中的那個衆裡尋他千百度的統帥人才。在往後的日子裡,秦王嬴政堅持與尉缭同衣同食,幾乎平起平坐。秦王的過分禮遇讓尉缭反而覺得不自在了。

唯一能談論秦始皇長相,與秦始皇同衣同食,逃跑反而升官的人

秦王發現尉缭滿腹軍事韬略,有孫子吳起之才

“秦王啊,鷹鈎鼻子,就好像蠍子的尾巴;眼睛細長,像鷹眼一樣銳利;聲音沙啞,宛如豺狼的叫聲。這種人可以共患難,不可共富貴,這樣的朋友不可深交。”尉缭說完這話,悄悄便逃走了。生性暴躁的秦始皇,身份何等尊貴,還從沒有人敢這麼侮辱性的評論他的長相和人品,秦王并沒有半點發怒,而是立刻派人把尉缭追了回來。

尉缭看到追兵,心裡想:秦王果然是個精明果斷的人,他做好了死的準備。“先生為何不告而别呢?”秦王驚喜地問尉缭。為了知道這是秦王在給自己台階下,“秦王待我恩重如山,我怎麼會逃跑呢?我隻是想到外面閑逛而已。”

“先生,我知道你現在仍然不敢相信我,但我絕對信任先生,從今天起我正式任命你為國尉,掌管全國的軍隊,軍隊的訓練指揮權都托付給先生了。”秦王說得十分誠懇。

唯一能談論秦始皇長相,與秦始皇同衣同食,逃跑反而升官的人

國尉那可是全國軍隊的最高軍職,那可是秦王嬴政的軍師型人才,既要制定戰略計劃,又要協助秦王指揮全國的軍隊。尉缭見秦王如此真誠地待自己,信任自己,很是感動。“我那樣評論他,侮辱他,又悄悄逃跑,秦王不但不處罰我,還重用提拔我,士為知己死,我不為秦國效力,那可真說不過去。”尉缭被秦王的大度折服了。

秦始皇真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尉缭得到了足夠的權力,從制定軍事政策到嚴格訓練軍隊,秦國的軍力大幅提升,尉缭成為了秦王最得力的軍事助手,尉缭後來還把自己的軍事理論寫成了一部軍事著作《尉缭子》,這是一部重要的軍事著作。

秦始皇能統一六國平定天下,真不是偶然,秦王如此的胸懷,天下英才豈有不紛紛歸附之理。尉缭與秦始皇的傳奇,在司馬遷《史記》中始終是迷一樣的存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