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奉繼承:雲計算=SaaS+網格計算+虛拟化

到底什麼是雲計算?

  在IT業界,對于“雲計算”至少有超過20種的解釋。

  維基百科的定義為“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這樣一種計算方式,計算資源是動态易擴充而且虛拟化的,往往通過網際網路提供。使用者不需要了解‘雲’中基礎設施的細節,不必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也無需直接進行控制”。

  埃森哲(Accenture)咨詢公司的定義“第三方提供商通過網絡動态提供及配置IT功能(硬體、軟體或服務)”。

  <b>雲計算的概念模型</b>

  其實,雲計算作為一種新技術,包含了多層含義:

  使用者的公共性:雲計算所提供的服務對象,既有企業/政府/學術/個人等最終使用者,也包括應用軟體、中間件平台等“使用者”,這是根據雲計算提供不同層次的服務所決定的。

  裝置的多樣性:雲計算所提供服務的裝置也是多樣的,既包括各種規模的伺服器、主機、儲存設備,也包括各種類型的終端裝置,如計算機、智能手機、各種智能傳感器、RFID裝置等。

  商業模式的服務性:雲計算是以服務的方式提供裝置和應用的。這種服務特性展現在兩個方面的特征:簡化和标準的服務接口,按需計費的商業模式。

  提供方式的靈活性:雲計算既可以作為一種共用設施,提供社會服務,即“公共雲”,也可以作為企業資訊化的集中計算平台來提供,即“私有雲”。

  

  雲計算的概念模型

  是以,雲計算的核心内涵包括:

  計算服務化;

  資源虛拟化;

  管理智能化。

  <b>雲計算的技術體系</b>

  要完全了解雲計算的技術體系,或者其完整含義,我認為需要從三個方面說明。

  也就是說,雲計算一點也不神秘,其實雲計算就是軟體即服務SaaS、網格計算、虛拟化三個概念的結合體。

  雲計算的技術基礎

  <b>雲計算的虛拟化(Virtualization)</b>

  虛拟化即基礎設施的虛拟化(Virtualization),核心是傳統已經成熟的叢集技術和分區技術的結合。叢集計算(Cluster Computing)是将多台伺服器虛拟為一台伺服器的技術,目的是提高計算能力和提升裝置的容錯、實作負載均衡。叢集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作業系統、資料庫和中間件等系統軟體平台。而分區計算(Partition Computing)是大型主機和UNIX小型機上一種成熟的技術,就是将一台伺服器虛拟為多台伺服器,每個虛拟單元叫一個分區,各分區之間是互相隔離的,目的是提高資源使用率。隻不過,現在低端的INTEL架構的PC伺服器也支援虛拟化而已。

  雲計算的虛拟化

  虛拟化目前還包括網絡虛拟化(×××)和存儲虛拟化(SAN/NAS)等技術,與伺服器虛拟化一起,建構為一個完整的計算資源虛拟化環境,在虛拟化管理系統的控制下,實作動态的可配置的智能系統。

  <b>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b>

  雲計算是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相似技術的兩種表現形式。

  網格計算是一種計算能力提升的方式,其原理是依據并行計算理論,通過任務分解,将子任務分布式送出到其他伺服器上運作,以獲得更強大計算能力。

  應用場景:科學計算,天氣預報,地震分析、地質勘探、石油勘探等;

  任務特色:重計算,弱流程,少互動;這種計算任務需要消耗大量的CPU計算,對網絡流量不大,存儲和硬碟通路量不大。

  計算模式:任務通過服務分解,分布式計算。

  是以,網格計算盡管在IBM等公司大力推動下,實際商業應用并不成功,主要在一些高校、科研機構等建設有這樣的實驗環境,因為這種計算場景并不普遍。

  而雲計算就是解決商業應用環境下的計算資源的虛拟提供更強大計算能力和資源使用率。

  應用場景:企業管理,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

  任務特色:弱計算,強流程,多互動;這種應用很難進行分解,頻繁的人機互動,CPU消耗并不大,但存儲和硬碟通路量很大,是以網絡的通路流量也非常大。

  計算模式:資源的虛拟提供更強大的計算能力。

  雲計算與網格計算

  網格計算的基礎技術就是Web Services,通過任務分解為服務,這些服務可以在分布式的計算環境中,實作和裝置無關的标準互動,并且通過服務的封裝,可以實作并行的事務處理。

  雲計算的平台技術,主要是依賴于SOA,而我們知道SOA的主要實作技術體系也就是Web Services,是以雲計算和網格計算的核心技術基礎是相似的。

  是以,雲計算的商業用途将非常廣泛,能夠得到廠商和使用者的大力支援。

  <b>雲計算的服務化</b>

  雲計算的使用模式即服務化。所謂服務化,即服務消費者隻需提供服務的請求,并送出服務的輸入,而不關心服務的實作方法、技術和流程,而直接得到服務的結果。雲計算的服務模式是将軟體作為服務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将平台作為服務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和将基礎設施作為服務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等各種模式。

  雲計算的服務化

  軟體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簡稱SaaS,是随着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軟體的成熟,而在21世紀開始興起的一種完全創新的軟體應用模式。著名的SaaS供應商salesforce公司提出的SaaS 并運用于CRM行業,它是一種通過Internet提供軟體的模式,SaaS供應商将應用軟體統一部署在伺服器上,客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需求,通過網際網路向服務商定購所需的應用軟體服務,按定購的服務多少和時間長短向服務商支付費用,并通過網際網路獲得服務商提供的服務。使用者不用再購買軟體,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軟體,來管理企業經營活動,且無需對軟體進行維護,服務提供商會全權管理和維護軟體,軟體廠商在向客戶提供網際網路應用的同時,也提供軟體的離線操作和本地資料存儲,讓使用者随時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購的軟體和服務。對于許多小型企業來說,SaaS是采用先進技術的最好途徑,它消除了企業購買、建構和維護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式的需要。SaaS之中的軟體“Software”本質上是指應用軟體Application Software,嚴格上來說SaaS應該叫做AaaS(Application as a Service)或者BaaS(Business as a Service),這是因為SaaS出現的時候,系統軟體和平台軟體還不能也還沒有作為服務來提供。

  平台即服務Platform -as-a-Service,簡稱PaaS,是雲計算一種重要的服務模式,其核心是将計算環境和應用程式的運作平台作為一項服務進行提供。PaaS的實作方式是将中間件平台、及其元件和運作環境進行封裝。 例如,如果客戶擁有Java應用程式,或者個性化的一個應用需要電子地圖元件,傳統上必須購買和配置伺服器硬體和作業系統,以及應用伺服器軟體和電子地圖元件等,還必須購買Oracle資料庫等系統軟體,才能提供一個綜合的計算平台,其應用軟體才能夠運作。而現在,雲計算就可以提供客戶一個應用運作的平台,而客戶無須關心平台的配置硬體環境和軟體系統,隻要部署到PaaS之中的平台執行個體或者電子地圖的接口上(WebService)就可以按照租用的方式來運作系統了。

  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是将硬體資源進行虛拟化,在作業系統層面将計算基礎設施(CPU/記憶體和存儲/作業系統)等以出租的方式在虛拟網絡×××下為客戶提供服務的模式。

  <b>雲計算的智能化</b>

  雲計算的虛拟化和動态管理本質上是系統的管理智能化,通過動态配置的資源管理、自動動态配置的自适應性和自我恢複能力,将雲計算設計為智能系統。這些智能的自我管理特性表現為:

  虛拟化設定:可以非常簡化地在控制台配置虛拟化的計算資源;

  資源動态配置:可以在運作期動态調整資源配置;

  系統自動監測:自動監測系統運作的健康狀況,對異常情況自動報警;

  安全隔離:各虛拟資源之間進行安全的隔離,各個執行個體之間實作自治;

  負載自動均衡:系統在虛拟裝置之内實作多個資源之間的自動負載均衡;

  資源管理決策支援:可以對雲計算資源的适應狀況進行優化的管理決策,實作自優化;

  自恢複:雲計算的執行個體和虛拟化資源出現運作故障或者死鎖,系統具備自我恢複功能。

  通過這些智能化的管理功能,雲計算是一個自适應、自優化的智能系統。

上一篇: 專業的
下一篇: 虛拟化入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