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輕徭薄賦政策入手——淺析漢朝初年的改革成效

從輕徭薄賦政策入手——淺析漢朝初年的改革成效

漢朝初年漢高祖劉邦率領大軍,打敗了秦軍和楚軍兩大勁敵之後,于公元前202年建立大漢王朝,這也就是史學家所說的西漢。劉邦作為西漢開國皇帝,深知國家政權建立實屬不易。

為了鞏固政權統治和恢複國力,他與謀臣們共同謀劃了諸多改革政策,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就是其中一項比較重要的政策之一。從漢高祖劉邦确立“輕徭薄賦”政策開始,一直到漢景帝劉啟的時候,依然繼續執行“無為而治,輕徭薄賦”。這既是一種宏觀的政治政策,也是一種以“黃老”思想為治國之本的政治思想展現。

從輕徭薄賦政策入手——淺析漢朝初年的改革成效

漢朝初年之是以提出并堅定不移的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政策,其實與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有非常大的關系。漢朝剛剛建立政權尚未完全穩定,而此時國内的暴動勢力依然十分猖狂,尤其是以突厥為主的外部勢力,都國家政權以及人民安危都有非常大的威脅。

在這種内憂外患的處境之下,為了能夠獲得發展的時間并逐漸提升國力以及民力,漢初統治者出于多方面考慮和權衡利弊之後,才下定決心實行“輕徭薄賦”政策。這樣不僅可以讓人們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和時間,同時也能給剛創立的西漢王朝緩解很多壓力。

從輕徭薄賦政策入手——淺析漢朝初年的改革成效

從政治、經濟角度考慮,“輕徭薄賦”其實一件一舉多得的國家政策。漢初統治者取輕徭薄賦政策,也完全符合當時的客觀條件。

一、漢初輕徭薄賦的出發點

“輕徭薄賦”并非西漢獨創,這個政策語出《國語·晉語》:“薄斂”。指的是春秋時期晉文公為了創立霸業,而提出的一種财政思想。生活在先秦的思想家們普遍主張“薄賦斂”。

所謂“徭役”指得是百姓或者國民為國家建設免費提供勞動力,而“輕徭”說的是盡量減少或者免除徭役,這樣農民就會大量的時間去耕田種地,對于國家的農業生産和經濟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輕徭薄賦政策入手——淺析漢朝初年的改革成效

而“賦”就是賦稅,指的是農民向政府繳納貨币和實物,“薄賦”就是在合理的範疇之内盡量減少或者免除農民的賦稅之苦。用經濟學角度來講“輕徭薄賦”,其實就是減輕人民賦稅的财政思想。

西漢初年劉邦之是以大力倡導“輕徭薄賦”,其實主要是當時社會經濟凋敝,同時也吸收了秦朝滅亡的教訓。“乃舉措暴政而用刑太極故也”,在這種客觀和主觀因素的主導下,“輕徭薄賦”在西漢初年為經濟發展以及提高國力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如果用儒家的思想來看“輕徭薄賦”政策,其實這就是封建統治者“仁政,愛民”的具體表現。與孔子所說的“苛政猛于虎”大有水火不容之勢,這種政策能夠有效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同時還能将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實際生産中。

從輕徭薄賦政策入手——淺析漢朝初年的改革成效

據《史記·平準書》記載:“漢興七十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廪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财。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

這其實就是漢初統治者實行“輕徭薄賦”所帶來的卓越成就。從一開始的經濟凋零、名聲凋敝,到實行“輕徭薄賦”之後“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這其實是一次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從輕徭薄賦政策入手——淺析漢朝初年的改革成效

二、組織複員漢軍務農

西漢初年為了避免重蹈秦朝覆轍,在在統治政策方面做出了很多有利于國家發展和穩固統治的改革和政策。除了大力倡導和實行“輕徭薄賦”政策之外,積極組織軍隊官兵複員務農也是其中一項比較重要的政策。

這項政策不僅穩固了漢朝統治秩序,同時也為安定社會秩序以及發展經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以“有功勞行田宅”為中心,根據官兵爵位高低、功績大小,按照一定的規則賜予數量不等的土地,讓他們可以在複原之後有地可耕,這不僅可以為農業發展、經濟恢複做出貢獻,同時也可以安撫複原軍人的抵觸情緒。

從輕徭薄賦政策入手——淺析漢朝初年的改革成效

三、招撫流亡恢複農業生産

由于西漢初年剛剛經曆了戰争的洗禮,是以很多人是以而失去了土地和家園,這部分人長期流亡各地,不僅對漢朝的社會治安有一定負面影響,同時大批荒地無法開墾成農田造成了資源浪費。為了招撫流亡百姓,漢朝統治者還實行了“複故爵田宅”政策。

統治者指令因秦末戰亂而流亡的人回歸原籍,同時還恢複原來的爵位和以及田舍。這項政策對于招撫流亡百姓效果十分顯著,不僅讓流亡百姓獲得了土地和财産,同時還為農業發展以及社會經濟恢複做出了很大貢獻。從此曾經流離失所的百姓,不僅過上了安穩的生活,還對漢朝統治者感恩戴德。

從輕徭薄賦政策入手——淺析漢朝初年的改革成效

四、釋放奴婢解放勞動力

秦末戰亂導緻人口大量流亡,一個國家要想發展沒有人口一切皆為虛幻。是以,漢初統治者為了能解決國家勞動力的問題,下達了“釋放奴婢皆免為庶人”的指令,即在秦末戰亂中因多種原因而賣身為奴婢的人,都要立即釋放并變為庶民。這其實也是漢初一項比較重要的改革政策。

“釋放奴婢皆免為庶人”不僅提高了所謂奴婢的身份,給予了他們想要的社會地位,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漢朝初年的社會沖突,這對于穩定社會秩序、收攏民心來說,絕對是一舉多得的事情。這個舉措在封建社會無疑是一次進步,因為釋放奴婢并免為庶人,為恢複漢初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從另一個側面來看也鞏固了新生政權。

從輕徭薄賦政策入手——淺析漢朝初年的改革成效

五、輕徭薄賦政策的延續和發展

漢高祖劉邦駕崩之後,繼承者們也都很好的延續和發展了劉邦的改革政策。漢惠帝繼續以“黃老”思想為基礎推行無為之治,正所謂“順民之情而與之休息”。

到了西漢比較有名的“文景之治”時期,不但繼續推行“輕徭薄賦”政策,而且還多次釋出“勸農”诏令,主要目的就是為漢朝積攢經濟實力。

據《史記?平準書》記載:“衆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會。守闾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号。故人人自愛而重犯法,先行義而後绌恥辱焉。”

從輕徭薄賦政策入手——淺析漢朝初年的改革成效

六、結語

西漢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實行“輕徭薄賦”政策,曆經惠帝、文帝、景帝等朝的延續和發展,“輕徭薄賦”俨然已經成為漢朝的立國之本。統治者的這種“以民為本,與民生息”政策,為漢朝能夠逐漸強大起來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基礎。同時,漢初諸帝的這些政策和做法都為後來漢武帝,可以攻打匈奴奠定了堅實而又穩固的經濟和國力基礎。

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作為一旦雄主的漢武帝之是以可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其實除了與個人的治療之道有關系之外,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漢初曆代皇帝所實行的各種改革政策和措施。

從輕徭薄賦政策入手——淺析漢朝初年的改革成效

尤其是堅定不移的執行“輕徭薄賦”政策,才為漢武帝時期打下了一個殷實的家底。但是從漢武帝開始由于連年征戰,不僅放棄了“輕徭薄賦”的基本國策,而且為了支援戰争不斷增加徭役和賦稅,其實都為後期漢朝的發展埋下了禍根。

參考文獻

1.《漢朝的休養生息政策》

2.蔣福亞《論“輕徭薄賦”》

3.陳忠海《漢文帝減稅創盛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