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大林,字氣浩,一九四九年生于湖南九嶷山下,号九嶷山人。現為甘肅省文史館館員、甘肅省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廣州頤美雅藝術展覽館名譽館長、中國書畫名家聯合會廣東分會副主席。
劉大林長期專心于中國畫的研究,尤酷愛畫馬,作品參加全國性和國際性展覽,并被國内外博物館、文史館、展覽館、個人收藏家收藏,數百幅作品被國内外報刊發表刊用,作品入選《國際畫家大辭典》、《當代書畫精英大典》等名人集和辭書,作品曾在德國、法國、日本、澳洲、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展出。
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藝術研究集萃·劉大林卷
文/劉大林
我愛駿馬,它英俊、雄健、軒昂潇灑,它令人亢奮,激發人們奮進向前,它在人類的發展曆程中起到了極為特殊的作用,它曾是軍隊戰鬥力甚至是國力的象征,也曾是一種至高無尚的尊貴标志,人們把它視為民族的偶像,把它作為鼓勵人民團結進取走向勝利的精神力量。馬的競争意識強,勇往直前,從不退縮,馬的動态瞬息萬變,且富有強烈的音樂節奏感,其肌肉骨骼、形體結構比任何動物都要健美挺拔,先天又賦予它一身豐厚的鬃毛和閃亮的毛皮,使它更增俊美、軒昂和潇灑的風姿。它奔跑之時猶如飛箭,是那樣的氣勢磅礡。馬還是一種感情豐富的動物,它有喜、怒、驚恐、急躁和親熱等情緒,又有活潑、沉靜、溫順等秉性,自古上至國君,下至士庶,無不愛它贊賞它,曆代君王多數有愛馬之癖好,周天子有八駿,秦始皇有七名馬,項羽有烏骓,漢文帝有稱之為“九逸”或“九龍”的九駿馬,唐太宗有心愛的六駿,唐玄宗有愛馬玉花骢、照夜白等。馬還是人們忠實的朋友,正如《題畫馬圖》詩:“入為君王駕鼓車,出為将軍浄邊野。”
巴爾紮克說,世界上有三樣最美的東西:奔馳的駿馬,鼓滿風的帆,翩翩起舞的少女。
由于馬的動态萬千,奔跑起來動感十足,令人眼花缭亂。馬頭部稍向前傾斜,四蹄交替運動,雙蹄形成開合式有節奏動作,鬃毛向後飄動,馬尾形成一縷孤線向後飄斜,有如追風趕月,激動人心。我愛我心中的駿馬,謹此。
大林于廣州
2015年,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代表團赴俄羅斯進行文化交流。
劉大林在莫斯科中國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現場作畫
随團赴中國台灣進行文化學術交流
參加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館主辦“中華文化四海行——走進湖南”聯誼筆會現場
2015年5月日,做客人民網
作品《雄風萬裡》被匈牙利孔子學院收藏
與畫家楊志印(中)、台灣畫家楊本湛(左)在黃河石林寫生
工筆畫 98x60cm
祁連朝晖 365x125cm
紫氣東來三萬裡,函關初度五千年 98x180cm
憶昨沙漠寒風漲,昆侖長河冰始壯 68x68cm
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 98x180cm
白草原頭聞雁聲,黃沙碛裡馬蹄輕 138x69cm
浩氣牽魂天籁曲,追風攬月氣如虹 138x69cm
蒼煙淡伊洛,白露濕關河 68x68cm
此馬若逐千裡志,猶可追風到天涯 138x60cm
嵯岈枯木無碧柯,六月太陰飄急雪 68x98cm
丹崖翠壑杳難通,閑雲碧水皆不同 138x69cm
草開當井地,樹折帶巢枝 68x68cm
扶桑升朝晖,蒼蒼露未晞 97x180cm
寒沙茫茫出關道,斷崖萬仞如斧削 68x68cm
禁苑池台冰複開,搖青涵綠映樓台 98x69cm
舉身憩蓬壺,濯足弄滄海 69x138cm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180x90cm
亂山侄影碧沉沉,十裡龍湫萬丈深 136x88cm
落景孤雲共,清商戍角和 68x68cm
落葉無聲秋影空,碧雲吹墜半岩風 138x69cm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69x138cm
千載駝鈴成史記,獨留餘音隐叮咚 138x69cm
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 138x69cm
砂碛茫茫黑水流,胡兒六月換養裘 68x98cm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69x69cm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顔 60x68cm
雙駿圖 69x69cmx9
朔雲橫高天,将行九州野 138x69cm
挺拔千年依铮骨,壽終卧木變蛟龍 69x136cm
雙雄奮進 69x136cm
脫禍東奔壯氣摧,馬如飛電毂如雷 180x69cm
萬裡莽原起秋色,塞山朔雲橫高天 68x180cm
為人遮風擋沙,跪而不失威儀 68x90cm
閑庭信步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68x138cm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聞 98x69cm
遠山澄碧霧,障霞隐半紅 98x180cm
征鴻一聲起長空,風吹草低山月小 68x68cm
北想連沙漠,南思極海涯 98x68cm
出塞圖 98x68cm
疊嶂摩空玉色寒,人随飛鳥入雲端 68x68cm
斷崖萬仞如削鐵,鳥飛不度苔石裂 68x68cm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68x68cm
牧馬随鴻雁,行人擊駱駝 98x180cm
暮年餘習在,猶欲聽邊歌 68x68cm
暮色溪山遠,煙林一兩家 138x69cm
一塵不動外,千裡飒然中 160x140cm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雲霧半江紅 98x6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