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唐運林教授:孩子坐和站能力的差別

小于2歲

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唐運林教授:孩子坐和站能力的差別

Ⅰ級:孩子可以坐位轉換,還能坐在地闆上用雙手玩東西。孩子能用手和膝蓋爬行,能拉着物體站起來并且扶着家具走幾步。18個月到2歲的孩子可以不用任何輔助設施獨立行走。

Ⅱ級:孩子可以坐在地闆上但是需要用手支撐身體的平衡。孩子能貼着地面匍匐爬行或者用雙手和膝蓋爬行。他們有可能拉着物體站起來并且扶着家具走幾步。

Ⅲ級:孩子需要在下背部有支撐的情況下維持坐姿,還能夠翻身及用腹部貼着地面爬行。

Ⅳ級:孩子可以控制頭部,但坐在地闆上的時候軀幹需要支撐。他們可以從俯卧位翻身成仰卧位,也可能從仰卧位翻身成俯卧位。

Ⅴ級:生理上的損傷限制了孩子對自主運動的控制能力。孩子在俯卧位和坐位時不能維持頭部和軀幹的抗重力姿勢。隻能在大人的幫助下翻身。

2-4歲

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唐運林教授:孩子坐和站能力的差別

Ⅰ級:孩子可以坐在地闆上雙手玩東西。他們可以在沒有大人幫助下完成地闆上坐位和站立位的姿勢轉換,孩子把行走坐位首選移動方式,并不需要任何助步器械的幫助。

Ⅱ級:孩子可以坐在地闆上,但當雙手拿物體的時候可能控制不了平衡。他們可以在沒有大人幫助的情況下自如地坐位轉換。可以拉着物體站在穩定的地方。可以用手和膝交替爬行,可以扶着家具慢慢移動。他們首選的移動方式是使用助步器行走。

Ⅲ級:孩子可以用“W”狀的姿勢維持坐姿(坐在屈曲内旋的臀部和膝之間),并可能需要在大人幫助下維持其他坐姿。腹爬或者手膝并用爬行是他們首選的自身移動的方式(但是常常不會雙腿協調交替運動)。他們能拉着物體爬起來站在穩定的地方并做短距離的移動。如果有助步器或者大人幫助掌握方向和轉彎,他們可能可以在房間裡短距離行走。

Ⅳ級:這一級的孩子能坐在椅子上,但他們需要依靠特制的椅子來控制軀幹,進而解放雙手。他們可以在大人的幫助下或者在有穩定的平面供他們用手推或拉的時候坐在椅子或離開椅子。頂多能在大人的監督下用助步器走一段很短的距離,但他們很難轉身,也很難在不平的平面上維持身體平衡。這些孩子在公衆場所不能獨自行走。能在動力輪椅的幫助下自己活動。

Ⅴ級:生理上的損傷限制了這些孩子對随意運動的控制以及維持身體和頭部抗重力姿勢的能力。他們各方面的運動功能都受到限制。特殊器械和輔助技術并不能完全補償孩子在坐和站能力上的功能限制。這些第五級的孩子沒有辦法獨立行動,需要轉運。部分孩子能使用進一步改造後的電動輪椅進行活動。

4-6歲

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唐運林教授:孩子坐和站能力的差別

Ⅰ級:孩子可以在沒有雙手幫助的情況下坐上、離開或者坐在椅子上。可以在沒有任何物體支撐的情況下從地闆上或者從椅子上站起來,他們可以在Ⅰ室内室外走動,還能爬樓梯,正在發展跑和跳的能力。

Ⅱ級:孩子可以在雙手玩東西的時候在椅子上坐穩,可以從地闆上或者椅子上站起來,但是經常需要一個穩定的平面供他們的雙手拉着或者推着。可以在室内沒有任何助行器的幫助下行走,在室外的水準地面上也可以走上一小段距離。他們可以扶着扶手爬樓梯,但是不能跑和跳。

Ⅲ級:孩子可以坐在一般的椅子上,但是需要骨盆或軀幹部位的支撐才能解放雙手。孩子在坐上和離開椅子的時候需要一個穩定的平面供他們雙手拉着或者推着。他們能夠在助行器的幫助下在水準地面上行走,在成人的幫助下可以上樓梯。但是當長距離旅行時或者在室外不平的地面無法獨自行走。

Ⅳ級:孩子可以坐在椅子上,但是需要特别的椅子來控制軀幹平衡,進而盡量地解放雙手。他們坐上或者離開椅子的時候,必須有大人的幫助,或者在雙手拉着或推着一個穩定平面的情況下才能完成。孩子頂多能夠在助行器的幫助和成人的監視下走上一小段距離,但是他們很難轉身,也很難在不平的地面上維持平衡。他們不能在公共場合自己行走,應用電動輪椅的話能可以自己活動。

Ⅴ級:生理上的損傷限制了孩子對自主運動的控制,也限制了他們維持頭部和軀幹抗重力姿勢的能力。這些孩子各方面的運動功能都受到了限制。即便使用了特殊器械和輔助技術,也不能完全補償他們在坐和站的功能上受到的限制。第五期的孩子完全不能獨立活動,部分孩子通過使用進一步改造過的電動輪椅可能進行自主活動。

6-12歲

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唐運林教授:孩子坐和站能力的差別

Ⅰ級:孩子可以沒有任何限制地在室内和室外行走并且可以爬樓梯。他們能表現出跑和跳等粗大運動能力,但是他們的速度、平衡和協調能力都有所下降。

Ⅱ級:孩子可以在室内和戶外行走,能夠抓着扶手爬樓梯,但是在不平的地面或者斜坡上行走就會受到限制,在人群中或狹窄的地方行走也受到限制。他們最多能勉強達到跑和跳的水準。

Ⅲ級:孩子可以使用助行器在室内和室外的水準地面上行走,可能可以扶着扶手爬樓梯。根據上肢功能的而不同,在較長距離的旅行或者戶外不平的地形上時,有的孩子可以自己推着輪椅走,有的則需要被運送。

Ⅳ級:這些孩子可能繼續維持他們在6歲以前獲得的運動能力,也有的孩子在家、學校和公共場合可能更加依賴輪椅。這些孩子使用電動輪椅就可以自己活動。

Ⅴ級:生理上的損傷限制了孩子對自主運動的控制,也限制了他們維持頭部和軀幹的抗重力姿勢能力。這些孩子各方面的運動功能都受到了限制。即使使用了特殊器械和輔助技術,也不能完全補償他們在坐和站的功能上受到的限制。第五期的孩子完全不能獨立活動,部分孩子通過使用進一步改造過的電動輪椅可能進行自主活動。

各級别間的差別

Ⅰ級與Ⅱ級間的差別:與Ⅰ級的孩子比較,Ⅱ級的孩子在自如完成以下動作的時候會受到限制:動作轉換、在戶外和社群行走;在開始行走的時候需要使用輔助裝置;活動的品質以及完成粗大運動技能的能力,如跑和跳等。

Ⅱ級與Ⅲ級間的差別:差別主要表現在達到某些運動功能的程度不同,Ⅲ級的孩子需要輔助運動器械來行走,而且常常需要使用矯形器,而Ⅱ級的孩子在4歲以後就不需要使用輔助運動器械了。

Ⅲ級與Ⅳ級間的差別:即使允許他們廣泛使用輔助技術,在坐位能力和活動能力方面還是存在着差別。Ⅲ級的孩子可以獨坐,能夠在地上獨立移動,并且可以使用運動器械行走;而Ⅳ級的孩子雖然可以坐(通常需要支撐),但是獨立活動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他們更有可能被轉運或者使用動力輪椅。

Ⅳ級與Ⅴ級間的差別:Ⅴ級的孩子缺乏獨立活動的能力,連最基本的抗重力姿勢也不能控制。隻有在孩子學會如何使用電動輪椅的情況下他們才能夠進行自身的移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