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車人】“雙碳”目标下,中國汽車的數智化之路

【汽車人】“雙碳”目标下,中國汽車的數智化之路

實作“雙碳”目标,依靠現有技術路徑,很難完全實作,必須開發出新技術,向智能化、向資料管理尋求突破。數智化轉型和綠色發展之路,奠定了一汽回答“命運之問”的底氣。在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大領域,中國一汽都正将數智化形成完整的力量投射鍊條。

撰文丨張敏

編輯丨田草

出品丨汽車人傳媒

當時間撥回到2021年初,各大汽車主機廠完全沒能料想“缺芯”會持續如此之長的時間,從臨時性“缺芯”,到常态化“缺芯”,再到全行業“晶片荒”蔓延。如今,業内專家普遍認為,汽車“缺芯”問題将在一年内得到明顯改善。

但“缺芯”可能僅僅隻是中國汽車業暫時遇到的小危機,而“碳達峰、碳中和”目标才是整個行業需要真正面對的“門檻”。

随着我國公布“雙碳”目标,國家層面的産業政策密集落地。今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碳達峰行動方案》,再次為中國汽車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與此同時,95後、00後消費者正大規模入場,盡管他們的市場能量尚未占據主流,但隻需要10年左右,他們定然會成為汽車消費的主力軍。而10年後,也正是2030碳達峰這個關鍵之年。

中國汽車業正同時面臨外部和内部的雙重壓力。對于任何一家車企來說,“舒适區”都在變小,如果在這場脫碳的變革中跟不上節奏,很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而對于肩負振興民族汽車工業的自主車企而言,更需要采取主動戰略,先行一步,探索出一條新路,用實際行動去回應汽車産業的時代之問。

作為“新中國汽車工業的長子”,中國一汽給出的回答是:實行數智化轉型,走綠色低碳之路。

1

中國一汽的思與行

汽車行業實作“雙碳”目标最大的困難在于,依靠現有技術路徑,很難完全實作目标。必須開發出新技術,向智能化、向資料管理要助力,且必須将任務節點“前置”,即提前實作2030年碳達峰目标,給後續新技術攻關留出足夠的時間餘地。

早在2020年11月,中國一汽就釋出了“創新·2030”紅旗阩旗(R.Flag)技術發展戰略”,具體闡述了中國一汽在綠色低碳和數智化轉型的實施路徑。

紅旗品牌是中國一汽的核心業務龍頭,也擔當着振興民族汽車品牌的重任。是以,中國一汽能否做到綠色低碳和數智化轉型,首先要先看紅旗。

中國一汽黨委書記、董事長徐留平在今年7月中國一汽“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及技術創新戰略釋出會上表示,到2025年,新能源車型将在一汽紅旗中占比40%。而一旦新能源車型事實銷量達到40%(非滲透率),就已經越過了碳達峰目标。

【汽車人】“雙碳”目标下,中國汽車的數智化之路

中國一汽黨委書記、董事長徐留平在中國一汽“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及技術創新戰略釋出會上講話

對于汽車行業而言,碳達峰依靠燃油車燃效和熱效率的提升,也依賴新能源汽車後生命周期(包括整車下線後的低排放),更依賴于在生産階段的綠色部署。

技術方面,中國一汽已實作“三電”系統內建技術及控制軟硬體技術、輕量化技術、高效雙電機混動系統等20餘項核心技術突破;生态方面,中國一汽打造了以新能源智能汽車産業鍊為核心鍊,融新型消費鍊、智能綠色交通出行鍊、智慧能源鍊、新基建鍊等“五鍊”為一體的未來型智慧綠色城市汽車生态系統——EcoLin5,串起新能源汽車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

“在人類加速邁向數字社會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将全面向綠色低碳轉型的程序中,中國一汽以EcoLin5‘五鍊融合’發展新模式為指引,圍繞‘業務賦能、産品智能、生态智慧、資料增值’,大力推進管理思維、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在剛結束的2021年中國企業家博鳌論壇上,中國一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劉亦功表示,中國一汽将重點推進數智化轉型。

【汽車人】“雙碳”目标下,中國汽車的數智化之路

中國一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劉亦功在2021年中國企業家博鳌論壇上發言

所謂數智化,即讓智慧資料管理,賦能全業務,将能力投射到智能化産品。

擁有力量是一回事,投射力量是另一個層面的概念。為此,中國一汽建立了“資料底座”,将采購、設計研發、計劃管理、生産和産品資料拉通,從集團上司下延至項目經理、領域經理,到設計師、工程師,再到工廠全流程節點,實作資料有限制共享。即建立“資料服務層”。

這樣,項目管理、生産流程和産品研産銷資料,信手拈來。資料組合千變萬化,有效地呈現在相關人員面前,還能訓示出節點問題所在,短闆是什麼,解決路徑呼之欲出。

這樣做的效果,壓縮了指揮層級,讓管理層可以“耳聰目明”地了解“前線”的情況,并通過授權,調集解決問題的資源,快速推進流程,一舉實作“體系化、名額化、資料化、連接配接化、智能化”,讓資料說話,讓資料活起來,讓資料在決策中發揮前所未有的價值。

同時,通過建立客戶生态雲平台,建構覆寫客戶消費全旅程的數字化觸點,實作直達客戶,形成閉環。

2

推進一汽紅旗全鍊條領先

數智化的核心,是讓“數”和“智”産生融合效應,前者驅動後者,後者賦能前者。

這是企業數字化部門,也就是資料中台,所起到的連接配接作用。一汽高管稱之為“業務和資料部門手拉手”。管理高效的結果,更多展現在營銷層面,消費者對此缺乏認知。如果說,以前的營銷,傾向于人工面對面對話,現在推進有線上管道後,消費者仍然會更信賴于“面對面”溝通。

不同的是,背景資料自動捕捉客戶标簽資料,将賣點和競品對标資訊彈屏給營銷顧問。個性化、針對性極強的營銷手段,成為營銷層面的力量倍增器,消費者可以直覺感覺到顧問業務精熟、專業且服務意識強。

令消費者感覺比較強的是産品推出的速度和産品本身印象。以一汽紅旗為代表的自主研發部門,在結構開發産品線上,跨地域組織多領域、多專業人員,共同在一個協同開發環境下工作,大家共享一個BOM流程。設計變更引發全流程資料随之變更,可追溯、可驗證,實作從設計到産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統一高效的開發流程,支撐一汽的産品研發、生産過程高效低碳,不僅讓産品出新速度加快,還有能力實作快速、高品質傳遞。這就是自己掌握全鍊生産要素的結果。

今年,年産能20萬輛的一汽紅旗繁榮工廠在長春拔地而起,這是按照全球領先設計和制造理念建設的綠色、低碳、智能、柔性的新能源智能汽車制造工廠,也是一汽建構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綠色制造工廠的實踐之一。

【汽車人】“雙碳”目标下,中國汽車的數智化之路

中國一汽紅旗繁榮工廠

不經意間,一汽紅旗成為數智化在全生産鍊條中的全球領先者。讓中國一汽的研産銷力量,有效地投射到産品上。目前,一汽紅旗已陸續投放紅旗E-HS3、E-HS9、E-QM5等新能源車型。

定位于全球首款為“美妙出行”量身打造的高端純電動轎車E-QM5,擁有超過200項專利技術,既支援換電模式,又支援充電模式,每公裡二氧化碳排放量僅103克,是紅旗品牌落實“五鍊”EcoLin5融合新發展模式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核心載體。

紅旗品牌複興是中國一汽的智數化轉型的第一步,以此為經驗,中國一汽還将把數字化的能力向全集團輸送。

3

讓商用車也能擁抱“雙碳”

中國一汽數智化創新的另一個重頭戲是商用車。根據“雙碳”目标,一汽解放也制定了“藍途戰略”(15333計劃),即在5個商用車場景,通過3條新能源路徑,實作3大領域布局,為客戶建立3項新能源服務體系。

一汽解放将産能聚焦于“零碳工廠”、氫能産業叢集和“風光能源”為特色的純電整車和動力電池生産基地。即從生産源頭開始,實作全生命周期低碳排。

商用車不同于乘用車,前者高頻使用場景,導緻對補能設施的更大依賴。中國一汽通過“車電分離”,即給客戶提供無電池底盤,給電池提供助力模式,通過設施支援,讓使用者在營運中降低成本。為此,一汽解放正在推動建立商用車換電标準,與競争對手共享平台。

在數智化方面,一汽解放計劃在2030年前,完成搭載子產品化底盤、智能化總成、超低風阻駕駛室、中央集中式EE架構等全新平台開發,實作新能源“整車平台專屬化”。通過“傳統車電動化”、“核心總成數智化”、“整車平台專屬化”三步走,實作新能源整車産品力“中國第一、世界一流”。

在電氣化方面,一汽解放重點布局了混合動力産品,目前已開發P0、P2、PS等構型的産品,能夠實作系統節油率提升9%-30%;同時積極布局燃料電池、動力電池等新能源汽車業務,掌握相關的産品開發、內建控制和制造技術,為應對行業未來的全面電氣化進行技術儲備。

比如在剛剛釋出的“解放智慧動力域”方面,解放動力将掌握高效傳統内燃機、高效混合動力專用發動機、燃料電池等主要動力總成技術,未來将通過“解放智慧動力域”控制技術實作整車更節油、更智能、更可靠。

通過連續制定、部署“解放創領”計劃、“解放智慧動力域”品牌,一汽解放緻力于由車輛制造商轉型為智慧交通運輸解決方案提供者。其所推出的“哥倫布”計劃更是涵蓋無人駕駛卡車、智慧工廠、智慧配送在内的開放平台,其核心是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在強化自研的基礎上,一汽解放還聯合“外部智力”,更快實作“智能生态”。

不難看出,一汽解放的數智化正在按時間表演進,全面支撐中國制造2025智能網聯汽車産業鍊與智慧交通體系發展目标達成。

在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大領域,中國一汽都将“數智化”形成完整的力量投射鍊條,正在産生“漣漪效應”。兩大領域的消費者都已經對中國一汽倡導的數智化産生良好的回報。今年1-11個月,紅旗銷量達26.14萬輛,同比增長46.7%;今年1-8月,解放銷售整車37.06萬輛,同比增長2.91%,其中重卡30.69萬輛,同比增長4.72%。

【汽車人】“雙碳”目标下,中國汽車的數智化之路

中國一汽數字生産控制中心

“雙碳”目标不是一個抽象的名額,更不是以生活水準跌落為代價。綠色出行系統、智慧城市建設,比對龐大的補能和智慧交通設施,将強有力地助力美麗中國的實作。

道阻且長,行則将至;行而不辍,未來可期。如今,汽車産業發展正處在轉型的變革10年,中國車企究竟是被動接受,還是抓住機遇,走出一條新路?中國一汽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對整個汽車行業有着很強的借鑒意義,其數智化轉型和綠色發展之路也愈發的清晰。

【版權聲明】

本文系汽車人傳媒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