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柴火之長短

作者:快樂向陽而行
柴火之長短

話說燒材

我十二三歲的時候, 有一天,表哥拉着我去隔壁村子去辦事,去看一個人家的柴火垛和豬圈羊圈。

原來,有人給表姐介紹對象,我們奉命去男方家是否是正經過日子人家,房子幾間媒人是不敢撒謊的,但是柴火垛的大小、是否規整,柴火的種類等是一般人不注意的,卻恰恰代表是否是過日子人家的名額之一,現在的詞兒叫調研、暗訪或者資訊收集,如果不符合要求,很可能就黃了。

其實農村家家每天做飯都燒的是柴火,種類有:毛柴火,就是一般的草類的柴火,不禁燒,熱量低,主要做引柴,燒毛柴火還要用燒火棍子或者火叉子,當然,如果你媽媽燒火的時候你惹她生氣,有可能這個燒火叉子就變成吓唬或者打你的幫手了,這看你讨厭的程度和你媽此時脾氣火爆及忍耐的程度,沒被燒火叉子打過的男孩子比爐子西施還稀罕。

還有各種植物的杆兒,葵花杆兒、苞米杆兒、高粱杆兒、黃豆杆兒;樹枝子;茬子,就是各種莊稼杆兒的帶須子的根兒,磕去土以後,比杆兒硬,火野硬,比如苞米茬子、毛嗑兒茬子;

再有就是山上撿的各種木嘎達,就是樹及灌木榛棵子等根子,很硬,火也特别硬,比如榆木、杏樹嘎達等。

柴火之長短

個别一點的還有幹牛糞,牧民用得多,家附近的蒙古族也很少住蒙古包,但是取暖做飯還是保留用幹牛糞的習慣,火勻,不溫不火,适合慢炖及熬煮奶茶、手把肉等。

對了,前幾年有個蒙古族博士選的就是牛糞的清潔殺菌作用方面的論文題目,三年以上的不同年份的幹牛糞燃燒以後,會對不同的病菌具有消殺作用,是以蒙古包裡的物品清潔,即使冰箱不普及的夏天食品腐壞的也很少。

外面的堆在一起的柴火叫柴火垛。我覺得我家的柴火垛是屯子裡數一數二的:足足三垛半,一是毛柴火垛,二是杆兒棵垛,三是幹樹枝兒垛,半垛就是茬子堆。如果我在農村相親的話,就憑這一點肯定應該有加分。

最冷的冬天也不會凍死勤快的窮人,再苦的日子,都有讓你咧開嘴笑出來的快樂和溫暖,有的可能持續一生。

毛柴火一般是秋冬季摟柴火,用柴火耙子,耙簾子,一天可以摟一車。夏天苫刀打柴火(在立秋以後,否則柴火曬不住),毛柴火的火若,容易點燃,隻能做其他柴火的引材。正所謂人輕言微,火也如此,是以增加自己的厚度,内涵,積累,厚積薄發,修煉積澱與精進。

一般的家有個柴火棚子,防止下雨、下雪柴火濕了。

柴火之長短

那時候大人小孩都會過日子,上學或者玩兒的路上,碰見好的樹枝、木頭、牛糞可能都要先送回家,或者藏起來放學後再拿回家。

上國中學習《賣炭翁》“心憂炭賤願天寒”,一是感慨老翁的艱辛,二是還弄不明白,那時候還有碳,皇家貴族真是無恥加奢侈啊,其實,不就是柴火的進階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