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少隻知讀書難,中年才知為何難

孟子是儒家代表之一,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好學不怠、勤于思考,将儒家學說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周遊列國,讓更多人了解了儒家學說。

出身貧困的孟子,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孟母為了讓他成才,三次搬家的故事,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三字經》有言,“昔孟母,擇鄰處。”

贊揚的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居住環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的重要位置。

早先的時候,孟子和母親住在墓地附近。墓地周圍經常舉辦喪事活動,孟子看得多了,便也學會了哭鬧、祭拜那一套。

孟母見狀後,便舉家搬到了市集。市集上買賣人居多,孟子見多了殺豬、殺羊的屠夫,便又全部學會了。

兩次搬家,孟子的模仿和學習能力,讓孟母下定決心,一定要帶孩子去利于學習的地方住。于是,他們便來到了私塾附近,每天聽着朗朗讀書聲,模仿着别人的禮數,孟子開始學禮、知書。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周圍有什麼人,就會受到什麼人的影響。好的環境,可以給孩子的成長提供養分;一個屋子裡彌漫着書香的家庭,勢必會成就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孩子。

年少隻知讀書難,中年才知為何難

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任何一個家庭都不是孤零零存在的,如果你住在鬧市區,每天窗外的嘈雜聲,猶如就在你家上演,除非你自備一副強效耳塞,不然你根本沒法精心閱讀。

曆史上,孟母三遷、百萬買宅千萬買鄰的故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即住宅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由此可見,有時候,你讀不下去,真的不是你的錯。

曾經看過一個自媒體作家,在網上分享他自己的故事。因為工作的關系,常需要閱讀大量的書籍。但是在家裡的時候,就是靜不下心來讀書。一會想打開冰箱找點吃的、一會想玩會手機、一會又想倚在沙發上小憩。

總之,計劃好一天的讀書任務,最後總是敗于效率低。後來,“曲徑通幽”處的一家書店,“解救”了他。脫離鬧市的靜谧、清爽飄逸的書香,讓他有了種,不讀不歡的感受。

比起舒适的家,一些書店更有讀書的氛圍。是以說,氛圍對于習慣的養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有人說,新聞報紙上,那些出身寒門的狀元。每天除了喂豬、就是種地。别說書香氛圍了,就是買幾本書,都是奢侈。可是,他們不也照樣逆襲考名校嗎?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就出身農村,他參加了三次聯考,終于被北大英語專業錄取。他算是寒門貴子裡的代表了,雖然出身不高,但卻有着“力拔山河”的雄心壯志。

而俞敏洪的母親,為了能讓孩子不吃生活的苦,也是竭盡全力。在生活上,父母給了他足夠的溫暖;學業上,母親為了找到了最優秀的輔導老師。

沒有讀書的環境,就創造讀書的環境;沒有讀書的條件,就去賺讀書的條件。我們看到的,隻是報紙上輕描淡寫的榮譽,忽略的卻是寒門父母的艱辛,和寒門書生的努力。

年少隻知讀書難,中年才知為何難

比起貧窮,家庭的和諧、父母及子女,為了學習的齊心協力,才是決定良好讀書環境的關鍵。

之前,有段國外的公益廣告,刷爆了朋友圈。廣告中有四個家庭,前三個家庭都是屋内整潔,母慈子孝,其樂融融;第四組家庭卻是室内狼藉,争吵不休,和捂着耳朵哭泣的孩子。

母慈子孝、夫妻相敬如賓,不僅生活幸福,和諧的氛圍,也有利于讀書或做任何喜歡的事情。

反之,如果家庭氛圍緊張、成員之間關系不和諧,那每天就隻剩下愁苦,心思也隻能放在劍拔弩張上。

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再親密的關系,也不能少了尊重;再和諧的家庭,也不能少了禮儀。近幾年,随着國家的重視,打造一個良好的家風,對我們越來越重要。

良好的家風,不僅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促進,更能讓我們在和諧的氛圍下,做好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那麼,在什麼樣的良好家風下,讀書才會更有勁頭呢?

年少隻知讀書難,中年才知為何難

1. 和氣的家庭環境,最适合讀書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什麼樣的家庭,就會有什麼樣的父母和孩子;反之,父母、孩子正直、謙讓、互敬互愛,家風就和諧。

想要擁有良好的家風,平時可以多讀一些《三字經》、《弟子規》這類的古典書籍,反思裡面的内容,修正自己的行為。

如果家庭成員間能關懷多一些,計較少一點,懷着彼此成全、彼此成就的心态,互相尊重、互相了解,一定可以萬事順遂。

所謂家和萬事興,和和氣氣才能逢兇化吉,諸事興盛。

年少隻知讀書難,中年才知為何難

2.言傳身教有利于孩子習慣的養成

孝敬父母、夫唱婦随,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言傳身教對子女影響深遠。

有一個公益廣告,就講了言傳身教的故事。孩子看到自己的媽媽,下班後給外婆打水洗腳;自己便也打了一盆熱水,模仿着媽媽的樣子,替媽媽洗腳。

比起言語,父母的行為,更能影響一個孩子的行為。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但如果你不做好表率,孩子是不可能知道的。父母的言傳身對孩子很重要,但是卻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明白。

讀書也是一樣,每次看到别家孩子愛讀書,父母總會覺得人家是“燒高香”,卻并不知道,言傳身教,才是子女讀書習慣養成的良方。

年少隻知讀書難,中年才知為何難

3. 書香滿屋,助力孩子成為好讀書的人

翻開圖書,總有一股香氣,夾卷着墨迹撲面入鼻,這就是書香。很多時候,書香有一種特殊的魔力,它雖不如奢侈品牌的香氣攝人心魄,卻擁有獨一無二的迷人。

愛上書香的人,總是比旁人更喜歡讀書。從《詩詞大會》走出來的武亦姝,就是一個愛上書香的人。

正因為武亦姝愛上了書香,是以才會對詩詞爛熟于心,才會不驕不傲,踏實讀書、踏實背詩。

書在武亦姝的家裡随處可見,書香自然彌漫于四周。武亦姝的父母,從小就為孩子創造了一個讀書的環境。特别是她的父親,每天無論多忙,都會每天在固定時間,陪伴孩子讀書。

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熱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讨厭。再厲害的孫悟空,也要在取經護師的路上,才能提高修為,飛升成佛。

孔子在2500年前,就意識到住所周邊的環境、家庭内部的環境,對一個人習慣養成的重大影響。讀書雖然拼的是自己的耐久度,但良好的讀書環境,也是不能缺少的。

如果你也有讀書讀不下去的情況,不妨認真讀讀這篇文章,你也許會找到症結,也相信你定會找到解決之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