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叉手禮、天揖禮……《風起洛陽》裡的那些唐朝禮儀

作者:頂端新聞

視訊加載中...

頂端新聞記者 劉遠懷

唯美的畫面,考究的場景,電視劇《風起洛陽》一經開播,便獲得了不少好評,電視劇中唐朝時期的禮儀更是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頂端新聞記者特邀中原漢服社團負責人李傑(暗香大人)和社團成員張嘉豪,講述唐朝禮儀的動作要領和其背後的意義。

叉手禮、天揖禮……《風起洛陽》裡的那些唐朝禮儀

婚禮中男跪女不跪,凸顯女性地位

在《風起洛陽》中,百裡弘毅(王一博飾)和柳氏(宋轶飾)的一場婚禮中,在進行拜堂環節時,隻有百裡弘毅男方下跪,而女方則沒有下跪。

這是為什麼?李傑告訴頂端新聞記者,在唐代武則天執政的武周時期,因為是“母儀天下”,是以女子的地位非常高,在行為禮儀上,女子不必行跪拜肅禮。

“那時的女性,可以當官,也可以當侍衛,地位很高,結婚時則是男跪女不跪。”李傑說,也有一種原因是因為唐代女性的發髻比較大,不友善彎腰低頭。除此之外,在電視劇中還有一個細節是女性結婚時不用蓋頭,而是以扇遮面。

“這被稱為卻扇禮。”李傑表示,婚禮中新郎要吟誦卻扇詩,“通過詩歌内容把新娘子誇開心了,新娘才會移開扇子,讓賓客們看到自己的容貌。”

叉手禮、天揖禮……《風起洛陽》裡的那些唐朝禮儀

唐代行禮儀,男女有分别

除了婚禮上的禮儀,唐代的日常禮儀也值得一說。《風起洛陽》中朋友見面經常使用的“叉手禮”,就是最常見的一種禮儀,唐代柳宗元詩中便有雲:“入郡腰恒折,逢人手盡叉”。

“行叉手禮時要兩手交叉于胸前,右手大拇指上翹,左手包住右手大拇指。”李傑說,叉手禮一般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種禮儀,以示尊敬之意。

叉手禮、天揖禮……《風起洛陽》裡的那些唐朝禮儀

而在向長輩行禮時,叉手禮顯然有些不太夠分量,這種情況下就要行天揖禮。“雙手合抱狀如抱鼓手心向内,雙手要高舉與額頭相齊,彎腰90度。”張小腐說,需要注意的是行禮時男性要左手壓右手,女性則反之。

李傑告訴頂端新聞記者,唐代朋友之間相見時,女子還可以行萬福禮。“兩手交疊防禦胸前,微俯首,微動手,微曲膝。”

而在唐代春節拜年時,女性則常用“肅拜禮”,“肅拜禮一種是跪姿一種是站姿,手部都需要抱拳拱手,身體和頭部向前低伏。”李傑說。

叉手禮、天揖禮……《風起洛陽》裡的那些唐朝禮儀

漢服愛好者:從被誤解到被稱贊

“我們喜歡漢服不隻是喜歡它的外表,更喜歡它背後的中國傳統文化。”李傑說,她從2008年開始研究“漢服文化”,十幾年來見證了以漢服為代表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複興。

“剛開始我穿着漢服去蘇州玩,還被人叫過妖精。現在就不會有這種情況了,大家對漢服的認識越來越深,對傳統文化也越來越重視了。”

叉手禮、天揖禮……《風起洛陽》裡的那些唐朝禮儀

比李傑稍晚關注漢服領域的張嘉豪,則是因為國中的一場考試中,看到中國的端午節被别國申遺,便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産生了興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但11年前,當他第一次穿着短打(漢服種類)上街時,卻被路人以為是從洗浴中心出來的。“短打是半袖款的漢服,形式上看着與浴袍類似,但漢服是交領右衽(右領壓左領),與浴袍有着明顯的分别。”

近年來,随着《風起洛陽》《長安十二時辰》等影視劇的熱播,漢服的魅力得以重制,漢服愛好者也越來越多,“我們現在穿着漢服走在街上,已經沒有被别人誤解的情況,大家反而會覺得很美。”李傑說。

實習編輯:張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