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經的記憶—農村的過年

作者:追夢人魔

新年對農村來講是很盛大的節日,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對you,三十晚上坐一宿,是大人對孩子們常說的話,家家戶戶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不約而同的都會很早起來辛勤忙碌着。

二十八把面發,今時是指發的白面,在當時白面很少一般就會把玉米磨成的面進行發酵,待面發好後再将事先準備好的豆餡來進行包成圓圓的模樣,也就是農村所說的豆包,現實社會在鐵鍋炖中依稀還會看到它的身影但早已失去了原來的味道。這個時候會有很多的鄰居來進行幫忙,有揉面的,有包制的,有燒火的,這樣成鍋的豆包應運而生了。

曾經的記憶—農村的過年

二十九貼對子,說是二十九貼對聯但我們這邊都是三十早上貼。這一天也可以說是我家裡來的人最多的一天,哥哥很早的就把他所謂的墨寶拿出來,陸陸續續的會有人來找他寫對聯。現在都是機器印制當時都是把紅紙裁切好,用毛筆來寫。挂錢都是自己用自制刻刀一點一點的刻好然後貼在門上,裁下來剩下的紅紙也會被寫很多大大小小福字有正的有反的,反的就代表'福來到',絕對不會浪費。在這一天還有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樹燈杆挂燈籠,爸爸會砍下一個圓形的樹杈,修整好樹杈後貼滿紅紅綠綠的小旗然後綁在很長的木杆上,做好滑輪繩子放上把杆直起來,燈杆就做好了現在農村依然有這個傳統。

曾經的記憶—農村的過年

三十晚上坐一宿,最重要的一天就在今天,爸媽會很早就把我們叫起來,人物分工很明确,爸爸、哥哥、我先把當院清理幹淨,把垃圾都掃到門外,老時傳統在過年的幾天是不能扔垃圾的,媽媽會把中午做的菜準備出來烀肘子,炖豬肉等。

先把對聯貼上然後就是大大小小的福字四處來貼,鏡子上,水缸上,井上等,總之能貼的地方幾乎都會有福字的身影。瓜子,凍梨,凍柿子花生都會擺在自己家的炕上,一方面是自己吃,另一方面村裡的叔叔大爺們也會來,給他們準備好。現在城市都是晚上飯很重要,我們那個時候大家比的都是中午飯誰家早,誰家菜多就代表第二年這家很勤快,典型特征的是放鞭炮,從10點之後就陸續可以聽到鞭炮的噼啪聲。鞭炮時間的長短在今天也很重要大家都會買很長的鞭炮,拜年的習俗下次再說吧!

曾經的記憶—農村的過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