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幸福感爆棚的9大秘訣

讓幸福感爆棚的9大秘訣

緣 起

又是一個雨天

低窪處聚起的水塘

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卻令許多人下意識遠離

其實,不止這一方小小的水塘

如今吃一粒糖果所能産生的幸福感

也遠不及兒時

似乎随着年齡的增長

需求的增加、壓力的增大

我們越來越難感受到兒時

那份易得的“幸福感”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位禅師提升幸福感的九種方法:

01

一次隻專注于一

行走的時候,專心行走;吃飯的時候,專心吃飯。除此之外,手下不做他事,心内不想他事。

02

慢慢并謹慎的做事

在完成一項任務時,嘗試謹慎、慢慢地完成,不要太急忙和随意,這有助于提高我們的專注力。

廣欽老和尚曾讓忙于修繕的弟子“磨剃刀”。為了不耽誤工作,弟子匆匆磨好後給老和尚檢查,老和尚翻看磨刀石後說:“這磨刀石隻磨中間這一段,兩頭都沒有磨,可見是心不平靜,用力不均,是急躁匆忙中磨的。”

為了趕時間,弟子把磨刀石的兩頭補磨一下後又送給老和尚檢查,老和尚一看:“這就是要做給人家看,磨給别人檢查的,才補磨兩頭,根本沒有真正用心、平等地去磨!”

老和尚随後開示:“兩手拿刀,心中念佛,安定平靜,由磨刀石的頭直到尾,平均用力,磨一下念一句阿彌陀佛,不管事情有多少,有多忙,心都要不動亂,每一刀都不能差錯,勿急躁也别趕速度,因為修行是為了自己修,是藉境來煉心......”

03

徹底地完成它

全心全意關注眼下的這一個任務,在未完成前不要進行下一個。

如果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去做别的事,至少盡量把沒有完成的放好并整理一下自己。

04

少做、懂得留白

“少做”不是懈怠、偷懶,而是為自己留下思考、進步的空間。

如果我們把一天用不同的任務填滿,就會急忙地從一件事情轉到另一件事情,而不會停下來想想自己究竟做了些什麼。

就像有人喜歡追求誦了多少遍經,但如果在一遍遍念誦中,不去用經書中的智慧完善自己的心行,那麼反複誦持之下,鍛煉的隻是口頭功夫,那些不好的習氣仍舊得不到改善。

讓幸福感爆棚的9大秘訣

05

培養一種儀式

儀式感在喚起重視的同時,也能讓我們更好的專注其中、安定心念,并更認真的去過屬于我們生命裡的每一天。

比如在寺院過堂前會唱供養偈、結束後唱結齋偈,這種儀式便旨在告誡自己每一餐飯都來之不易,當心生感恩、切勿浪費。

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儀式,比如開始工作前先整理一下辦公桌、每周訂購一束鮮花、用手機定時記錄四季的景象等。

06

為特定的事情配置設定好時間

盡量把時間安排好,把特定的時間留給特定的活動。

比如起床後固定做早課,上午精神充沛的時候處理一些較為重要、精細的事項,下午處理一些較為簡易的事項,晚上睡前進行打坐等。

07

花些時間在打坐上

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靜坐。雖然靜坐與禅修打坐不同,無法起到開發智慧及慈悲的作用,但也能讓人調伏煩躁不安的心,對身體健康也有幫助。

因為靜坐時全身放松,血液、氣脈通暢,是以身體會感到舒适。

08

微笑和服務他人

微笑并與人為善,是調整心情、也是改善我們身邊人生活的一種好方法。

佛教把這種行為稱為“布施”與“利行”,即通過身口意的善行來利益衆生,讓他們感受善意、生起親近敬愛之心,進而感化他們也去行善。

09

思考什麼是必須的、簡單生活

禅僧的生活中基本上都是必須的物和事,他沒有充滿鞋子的衣櫃或最新的時尚衣服,他沒有冰箱和櫥櫃來存放垃圾食物......

他有保暖的衣物、有避雨的房屋、必須的器具、不可少的工具和充饑的食物。

與之相比,我們的需求很多,而需求越多則得到滿足的機率就越小,相應的,産生幸福的機率也越小。

面對不斷增加的需求,試着思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并舍棄那些不必須的,把時間、精力留給更重要的人和事。

讓幸福感爆棚的9大秘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