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師不會告訴你:《憫農》的作者李紳,後來都做了些什麼壞事

引讀: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是國小課本裡一首必學的詩。這首詩看似簡單,卻又猶如放大鏡一般,把百姓疾苦,勞動不易等問題放大,讓讀者感同身受,不自覺地産生敬農,愛農之心,确實是一首佳作。不過老師不會告訴你,作者李紳後來都做了哪些壞事。

老師不會告訴你:《憫農》的作者李紳,後來都做了些什麼壞事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詩句中說道“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确實如此,人心往往比滔天巨浪還要兇險。就拿《憫農》的作者李紳來說,他表面心懷天下,為黎明百姓代言,實則陰險狡詐,貪腐成性。

李紳出身于一個官宦世家,然而不幸的是,他剛剛6歲,父親就因病去世。失去父親的孩子,在古代稱之為“失怙”。而這也就代表了李紳不僅失去了父愛,也失去了富裕的生活。

好在母親對他呵護有加,不僅讓他讀文識字,還教了他許多做人的道理。在母親的教導之下,李紳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了超與常人的睿智。

老師不會告訴你:《憫農》的作者李紳,後來都做了些什麼壞事

成年後的李紳學有所成,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才子。有一次他外出遊曆,看到了田間勞作的農民。在烈日下,農民費力地舉起鋤頭鋤地,汗水一滴滴地滴入土中。

此情此景感染了李紳,于是他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憫農》。可以說,此時的李紳少年英姿,心中充滿了造福蒼生的宏願。

是以李紳更加努力地讀書,希望自己可以一舉中第,那樣就可以施展抱負,為天下的百姓謀福祉。

老師不會告訴你:《憫農》的作者李紳,後來都做了些什麼壞事

公元806年,李紳進京趕考,最終如願以償地考中進士。這也就意味着他步入了仕途之路。

然而現實和理想好似黑白之分。他越是想做好,就越是不能實作,而且還幾次被貶官。

經曆了宦海的沉浮之後,李紳似乎明白了為官之道。是以他也逐漸的“漸次豪奢”,也是以順利地融入了官場。

随着官職越來越大,他的豪奢之氣越加嚴重。根據記載,他一頓飯可以吃掉上千貫錢卻連眼都不眨一下。

老師不會告訴你:《憫農》的作者李紳,後來都做了些什麼壞事

此外他還包養私妓。有一次他參加好友劉禹錫的宴會時,就帶着成群的私妓赴宴,硬是把好友的宴會搞得烏煙瘴氣,最終不歡而散。

其實李紳如果僅僅是貪腐豪奢也就罷了,他還忘記曾經的初心,從原來的為民請願,變成了漠視百姓疾苦。

在他擔任淮南節度使的時候,欺壓百姓,強加賦稅,使得百姓苦不堪言,紛紛渡江逃難。

你以為這樣就算完了?不然,他不僅欺壓百姓,連自家的親戚也從沒好臉色。

老師不會告訴你:《憫農》的作者李紳,後來都做了些什麼壞事

根據《雲溪友議》記載,李紳發迹之前,經常去一個遠房親戚家做客,按照輩分李紳叫他叔叔。可李紳成為大官之後,這位叔叔因有事找他。但李紳卻毫不客氣,要叔叔把身份搞清楚了再來找他。

無奈之下,叔叔隻能自降身份,以弟弟的身份求見李紳。然而這也不行。最終叔叔把身份降低到了孫子,李坤這才笑嘻嘻地答應。

别看李坤對下狠毒,但對上卻是卑躬屈膝,善于溜須拍馬。也正因如此,他最終在69歲的時候入京拜相。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之人。

老師不會告訴你:《憫農》的作者李紳,後來都做了些什麼壞事

不過4年之後李紳因中風而辭去相位,2年之後病情加重最終去世,終年75歲。

這裡有人會說,這樣的人怎麼如此長壽,而且還能壽終正寝?

其實還是那句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李紳去世之後,他之前所做的壞事都被揭發。皇帝聽後大為震驚,做出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懲罰。

回顧李紳的一生,青年時他同情和悲憤,入仕後他血氣方剛,中年時他欺上瞞下,老年時他老奸巨猾。

正所謂“近墨者黑”,李紳就是這方面的典型案例。

盡管如此,他青年時的純潔無瑕依舊值得世人稱贊,不然也寫不出《憫農》這樣的佳作。至于他後半生的所做作為,我們不提也罷。正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許這就是老師不會告訴學生的原因吧。

參考資料:《唐書》、《全唐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