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亮劍》裡的張大彪外形彪悍能砍能殺,有勇有謀還會拍李雲龍的馬屁,這樣的角色相信沒人不喜歡,而且還會讓人覺得看不夠,可惜的是,《亮劍》後半部裡就沒他了。

從李雲龍決定帶突擊隊堵楚雲飛後路導緻重傷後,張大彪這個人物就下線了,和他一起下線的還有邢志國,也就是當時的華野獨立二師副師長。
這就像講故事“王子和公主一起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一樣,張大彪和邢志國也過上幸福日子了嗎?
本文就說說張大彪去哪兒了。
一、張大彪是複合角色
單純從技術和藝術上講,《亮劍》原著裡的張大彪和電視劇《亮劍》裡的張大彪并不是同一個人,電視劇版張大彪身上還融合了原著裡獨立團一營長關大山和華野獨立二師參謀長蘇公權的戲份。
因為張大彪算是複合角色,是以你可能會有一種感覺,張大彪這個角色多少有點兒跳戲,前期和後期形象有點兒不太協調。
是以,電視劇《亮劍》裡張大彪突然消失的第一個理由就是後面沒有适合再融入他這個人設的角色了,他對于《亮劍》來說本來就是一個工具型人物,完成使命直接下線。
二、山頭主義
趙剛政委和李雲龍一直合作很好,為什麼他會被突然調走當縱隊政治部主任?
原因很簡單,一是提升趙剛,讓能力出衆的他擔任更高的職務。二是避免出現山頭主義,這在任何軍隊裡都是常見的現象,越是關系鐵的兩個主官有時候越是要分開。
不僅如此,越是鐵闆一塊的團隊裡,上級越是要空降一個人進來,也就是俗稱的“摻沙子”,像獨立團邢副團長就應該是一個摻沙子的角色。如果按照李雲龍個人的想法,他在孔捷走後直接提拔張大彪當副團長多好呢。
按照電視劇所述,張大彪其實比趙剛更應該被調走,要知道,李雲龍下令綁新二團團長孔捷時張大彪可是100%服從李雲龍指令的,雖然官大一級壓死人,張大彪執行指令也是他李雲龍的鍋,但畢竟那是原則性的錯誤,按理說,那時候張大彪和段鵬就應該被調走了。
避免部隊裡出現山頭主義是我軍的一項原則,雖然山頭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意義上确實存在,但我們還是要“承認山頭,消滅山頭”,張大彪能跟李雲龍十來年已經很不容易了。
三、提拔任用
按照電視劇劇情,張大彪是一個很棒的軍事人才,有拼勁能打仗也有一定謀略,他在打李家坡時就想到了土工掘進的辦法和李雲龍不謀而合。
張大彪當營長時已經能夠獨當一面指揮部隊,其實按照曆史上的正常情況,打完平安縣城後,張大彪就可以單獨帶一營出去擴編成立新的團,比如新三團。上級不可能讓李雲龍一個團指揮八個營,肯定要分出去五個營加上其他部隊再成立兩個新團,曆史上就是這麼操作的。
淮海戰役時張大彪是二師參謀長,等到戰役結束後,随着俘虜兵融入和大量二線部隊更新,華野要成立一批新的部隊,這時候張大彪完全夠資格被提拔到另外一個師當師長,他不可能跟李雲龍一輩子。
多說一點,淮海戰役時有大批國民黨西北軍起義,他們都是原29軍出來的。張大彪原來是哪兒的?29軍大刀隊!是以,如果電視劇真想繼續拍張大彪的後續劇情,他最合理的去處應該是到何基沣張克俠的起義部隊裡當一個師長。
四、金門戰役沒他
網絡上有一種說法是邢志國和張大彪都在金門戰役裡犧牲了,這就是典型的不懂曆史。
金門戰役中我軍沒有師級幹部登島,這也是後來總結失敗教訓時的重要一點,登島的最高指揮官就是四個團長。那麼,在淮海戰役時就已經是副師長和師參謀長的邢志國和張大彪基本上不可能在秋風掃落葉的戰鬥中級别越來越低。
金門戰役中重傷犧牲的那位邢團長叫邢永生,他在淮海戰役時是副團長,渡江戰役時提升為團長,和邢志國的履曆根本不沾邊。
綜上,正常情況下,張大彪最大可能是提拔到了某個部隊尤其是西北軍起義部隊當師長,當然,那時候李雲龍應該也是軍長了,張大彪的級别還是會低老上司一些的。
那麼,還有一個問題,等到1955年授銜時,張大彪會不會授少将銜?
當然不會,原因有二:
1,李雲龍是少将,長期擔任李雲龍下屬的張大彪低他一級再正常不過,師長配大校更是常見。
2,李雲龍、丁偉和孔捷都是紅軍幹部,他們是少将,張大彪是抗戰幹部,自然比不過他們仨。當然,不是說所有的抗戰幹部都評不上将軍,前提是你必須有重大貢獻,貢獻夠大的話解放幹部也可以當将軍,可惜張大彪貌似沒有那麼大的貢獻,他最現實的授銜是大校,依然低李雲龍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