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本是泸州特色小吃,因為名字被當作罵人的話,至今不溫不火

作者:江陽沽酒客

#你的家鄉有什麼特色小吃#

說泸州特色小吃,一般會有兩種答案。悲觀的泸州人會說,這個地方沒得拿得出手的小吃,但是外面都好。這種人投胎泸州是他一生最大的恨。也是可憐,移民不成,移居一座城市你還是不行。還要天天在泸州這裡找飯吃,然後罵娘。

第二種呢?是大概認為,泸州特色小吃有泸州白糕、泸州豬兒粑、江門葷豆花、叙永豆湯面、合江烤魚、雞包魚翅、家坡醪糟、合江豆花、泸州黃粑、古蔺臘肉、五香糕、泸縣龍眼、桃杞雞卷、泸州白果雞、鄧氏米花糖、泸州倫敦糕、鮮溜雞丁。

本是泸州特色小吃,因為名字被當作罵人的話,至今不溫不火

可是很少有人會提及它——泸州小籠包。

這話一出,不曉得會不會有人來噴,其實很正常,本身我們對自己城市的很多領域都沒有系統化來宣傳過,這些都屬于地方人文風貌的東西,歸納總結和繼承發展上面,還是欠缺火候。

那麼泸州小籠包真的是泸州名小吃嗎?因為說到小籠包仿佛大家一下會想到:常州、無錫、蘇州、南京、上海、杭州、甯波、嘉興等地的傳統小吃。

本是泸州特色小吃,因為名字被當作罵人的話,至今不溫不火

據說清代道光年間,在今江蘇常州出現了現代形式的小籠包,并在各地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常州味鮮、南京味清、無錫味甜,但都具有皮薄鹵足、鮮香美味等共同特點,并在開封、天津等地也得到了傳揚。

傳到四川就叫“小籠包子”。四川的面食來說,在泸州叫白案,有一個姓劉的開了這一派,稱為劉派,跟紅案毛派互為軒轾,也有說劉派不僅僅會做白案,紅案一樣拿手。

本是泸州特色小吃,因為名字被當作罵人的話,至今不溫不火

但是,四川的面食上面,跟北方的差別還是比較大。泸州的面粉畢竟沒有北方的面粉勁道。雖然不是主食,但是面點上面還是有自己的特色。為了彌補面食吃完後的一些身體反應。泸州早年的面點師傅也是煞費苦心,研究适合本土的面點。

泸州小籠包子就在這個時候成型了。其實包子本身來說就是一種很有意思的食品,中國人在馴化糧食上面,應該花了很長的時間,但是在制作上面也不少,而且不斷推陳出新,前人的優秀經驗并沒有成為桎梏,反而激發了後人不斷去嘗試和增加趣味。

本是泸州特色小吃,因為名字被當作罵人的話,至今不溫不火

泸州小籠包之是以不流行,一是在做的方式上面如今有些問題,二是因為籠包和膿包諧音。泸州有一部分人腦殼一天琢磨這些事情,損人不利己的習慣,讓這個東西除了吃,還發揮了罵人的作用。

你不知道,今天成都有好多小籠包子店直接打泸州小籠包影響在外。我們自己還不是很重視。

一是純正的做法沒有保留。二是很多人為了節約成本用獵知道肉,還有就是包子沒有賣完又複二火,反複蒸,顔色由白變黃,裡面的肉和蔥子慘不忍睹。有的面又沒有熟透,有的又過于怕軟。總之就是心思沒有放在品質方面。曾經的味道不在了。

本是泸州特色小吃,因為名字被當作罵人的話,至今不溫不火

之前泸州廣營路國小對着忠山公園那個大門那裡,有一家小籠包子,還有大北街有一家小籠包子,兩家店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比較紅火,稀飯、泡菜加小籠包,一籠8個,裡面用的是鮮肉,蔥子從來不會蒸老,鮮肉調和的比例和蔥花融合的香味恰到好吃,而且裡面油汁豐富,絲毫不會吃出面粉的幹澀感。

本是泸州特色小吃,因為名字被當作罵人的話,至今不溫不火

還有一種在合江,用的是醬肉或者煙熏肉,又是一種别緻風味,鮮肉和煙熏肉各有勝場。至今讓沽酒客思念不已。

今天,也是吃面為主,早餐吃小籠包很少了,也是正宗的沒有遇到,不知道泸州哪裡的小籠包還可以值得起這個名小吃的稱謂。是真正的小籠包而不是膿包。

各位,是否有好的推薦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