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男子冒充“星探”專拍女童不雅照,“隔空猥亵”獲刑十年!

作者:成都反邪教

為滿足自身畸形需求,王某某冒充童星稽核小組女性從業人員,通過QQ聊天軟體,擷取被害女童信任後,以稽核童星需先行檢查身體發育為名,先後誘騙、唆使年齡在10-13歲間的女童小歡、小娟等11人自拍隐私部位的不雅照片、視訊等供其觀看。侵害人未直接與被害兒童進行身體接觸,此類行為是否能認定為猥亵兒童犯罪呢?

男子冒充“星探”專拍女童不雅照,“隔空猥亵”獲刑十年!

上海嘉定區檢察院受理後認為,王某某以“童星稽核”為誘餌,利用被害女童實作“明星夢”的心理,步步為營進行哄騙、威脅,迫使她們實施了自我猥亵行為,嚴重侵害兒童的人格尊嚴和身心健康,應當認定構成猥亵兒童罪,且應認定為具有其他惡劣情節,予以從重處罰。最終,法院以王某某犯猥亵兒童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年。該案的成功辦理,對司法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判定網絡“隔空猥亵”也是犯罪。

男子冒充“星探”專拍女童不雅照,“隔空猥亵”獲刑十年!

▲釋出會現場。嘉定區檢察院供圖

這是10月19日下午,上海嘉定區檢察院舉辦的未成年人涉網絡犯罪案件新聞釋出會暨檢察開放日活動中通報的典型案例之一。會議通報了近三年來該院辦理未成年涉網絡犯罪案件相關情況,介紹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

未成年人涉網絡犯罪案逐年上升

會上,嘉定區檢察院釋出《2018-2020年嘉定區未成年人涉網絡犯罪案件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至2020年,該院受理未成年人涉網絡犯罪案件數占當年受理未成年人案件數分别為16%、20.9%和23.8%,未成年人涉網絡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

從身份情況看,未成年人涉網絡犯罪案件中,半數以上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而被害人是未成年人的案件占比不高;從性别情況看,此類案件犯罪嫌疑人中男性比例高,男女比例約4:1;從教育程度情況看,國中及以下占比四分之三;從共同犯罪情況看,多達11起為共同犯罪案件,1起為關聯犯罪案件,共同犯罪率高達40%。

男子冒充“星探”專拍女童不雅照,“隔空猥亵”獲刑十年!

《報告》指出,未成年人涉網絡犯罪案件中,涉案人員普遍存在法律意識淡薄,易受“洗腦式”教育蠱惑;生活條件較差,難抵“高回報”陷阱誘惑;家校教育缺位,未能“遠距離”有效監管等現象,這也是導緻案件發生的主要成因。

《報告》建議,嚴懲涉網犯罪,建立圍繞偵查辦案、訴訟、監督等環節的完整協作機制,共同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落實刑事訴訟法特别程式,本着“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引導未成年人回歸社會;強化家校關聯,以學校帶動家庭,以家庭營造網絡安全教育良善環境,幫助未成年人遠離網絡不良資訊和違法犯罪;加強法治教育,定期送法進校園、社群、家庭,創新法治教育形式,提高未成年人安全意識;加大監管力度,聯合開展打擊網絡犯罪專項行動,完善配套監管措施,提升網絡保護技術水準,實作網絡空間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全覆寫、無死角。

保護指南提醒避“坑”

“網絡世界紛紛擾擾,網絡交友、網絡兼職、網絡遊戲處處都可能有陷阱,未成年人的認知水準有限、社會經驗相對缺乏,是以教會青少年如何自我保護尤為重要”。活動當日,嘉定區檢察院釋出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指南》,該《指南》從警惕網絡陷阱、警惕網絡沉迷、安全上網秘籍三個方面出發,以圖文形式,介紹了5個由真實案例改編的小故事,分别是網絡引誘吸毒、網絡幫助犯罪、網絡交友被騙、網絡“隔空猥亵”以及網絡打賞主播等内容,通過生動案例故事幫助未成年人識破網絡世界各種套路,提高未成年人自我防範意識。

此外,針對未成年人的認知尚處于發展階段,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影響這一特點,《指南》專門從保護個人資訊、識破網絡騙局、遠離網絡性侵、合理安排上網時間等方面作了特别提醒,幫助未成年人更好規範網絡行為。

來源:微信公衆号中國反邪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