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結婚了?
今天刷微網誌,發現#張敏被爆已結婚#沖上了熱搜榜一。

仔細一看,發現評論區裡,大多數網友關心的不是張敏結婚與否,而是她的所謂“老公”——配不配得上張敏。
01.
事情是這樣的。
幾天前,一網紅主播和張敏“老公”一同直播。
直播過程中,男主播對着鏡頭直言:“這是敏哥的老公,知名導演,我梵哥。”
男主播的介紹,并沒有得到張敏“老公”的否認,他似開玩笑又似宣誓主權般回答道:“張敏老公不是劉永輝(該主播)啊,謝謝。”
聽到這句話,一旁的主播立即補充道:
“這是真的老公,這是真的跟她睡在一塊的老公好吧,官方認證,活好不粘。”
讓不少看直播的人沒想到的是,男主播頗帶争議的言論剛說沒多久,比其更具争議的操作來了。
還是在直播裡,張敏“老公”拿出手機視訊連線張敏,讓張敏和粉絲們打聲招呼。然而,手機那頭的張敏并沒有答應,她告訴“老公”,她穿着睡衣,不友善出鏡。
顯然,張敏“老公”并不在意張敏所謂的“扭捏”,他幾次要求張敏:坐起來,坐起來。
而在要求未得到滿足後,張敏“老公”則直接把手機螢幕裡的張敏,對準了鏡頭。
......
直播視訊在網上傳播後,針對張敏“老公”的讨伐也随之而來。
在大多數網友看來,張敏結婚不意外,意外的是嫁了這麼個“老公”:
“挺有意思的,老婆都躺下進被窩了,非要喊老婆露臉給别的男的,給網友看一眼,不是說不能上鏡,等人家換個時間合适的時候看不行嗎,惡俗男在想什麼也别裝了,那點龌龊心思誰不知道。”
“這男的看起來很有心機。”
“如果真的,找了個什麼玩意。”
“......”
說實話,看到這條熱搜,以及這些評論,挺痛心的。
想必很多為張敏歎息的人,和我想的一樣:
“比起容顔老去,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
曾經閃耀過一個時代的明珠,所嫁非人。”
02.
張敏,8090一代心中,當之無愧的香港女神。
無論年代和審美如何變遷,張敏在電影裡,身騎白馬的“回眸一笑”,依舊能驚豔到每一個看過她的人。
見過古天樂,是一見楊過誤終身。
見過張敏,是一見趙敏誤終身。
隻是誰能想到,許多年過去了,打破這份美好的,竟然是張敏的枕邊人?
這位師兄梵,不确定是否是張敏的老公,可以确定的是,他确實是張敏的親密夫妻。
早在2019年,張敏就曾為他做過澄清:
“我同師兄梵交往中,因為彼此有共同的信仰而結識,我想澄清的是,我沒有包養過他,不要說得如此難聽,他是一位制作人兼導演,有自己的工作,我與他很合得來,大家請給我們空間。”
據悉,張敏口中很合得來的師兄梵,比張敏小了整整十歲。就在上個月,張敏還帶着師兄梵和張紀中夫婦聚餐,交流書法等等。
看得出來,張敏很維護他,隻是這樣的維護,是單向的。
我們都知道,真正維護的愛,一定與尊重并駕齊驅。
如同布斯克茨在《這也會過去》裡說的:
“也許一個人對于另一個人能夠産生的最崇高的感情就是尊重,而不是愛或喜歡。”
如果一個男人,總是讓你做違背意願的事,而你在他身上也感受不到絲毫尊重。
那隻能說,他對你的愛,飽含私心。
到了這時,隻希望你能明白:
人這一生,可以誤終身,但不要終身誤。
畢竟,前者是缺憾美。
而後者,則是悔不當初。
03.
在張敏結婚的熱搜之下,很多人開始懷念起曾經的港圈女神,以及她們的感情生活。
這些人裡,有的嫁得好,如朱茵,如蔡少芬;有的嫁不好,比如現在正處在輿論中心的張敏。
這讓我想起曾經有位讀者,和我談到她對一些感情的迷惑。
讀者告訴我,她有位關系很不錯的學姐,在現實生活中,也是稱得上“女神”的存在。學姐很優秀,長得漂亮,家境不錯,成績總是也名列前茅。
在讀者心裡,學姐未來一定會找到一個和她一樣優秀的人,踏入婚姻的殿堂。然而,畢業三年後,她發現她所想的,和學姐所想的不一樣。
就在上個月,她在微信上收到了學姐發來的電子請柬。
打開請柬的一瞬間,她首先感受到的情緒是,難以置信。站在學姐旁邊,和她一同拍婚紗照的男人,讀者認識,和她曾是同級生。
而她之是以對他還有印象,原因在于,這位男生風評并不好。學生時代,換女友如衣服,且每次分手,都不愉快,都會在背後诋毀女生。
讀者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在人品上有瑕疵的男人,可以娶到她心目中,完美到沒有缺點的學姐。
後來的那段時間,讀者也曾旁敲側擊過學姐結婚的原因。
學姐當時是這樣說的:
“我今年三十了,身邊的朋友不是結婚,就是生了孩子,我再優秀又能怎麼樣,到了三十,到了四十,這些優秀就什麼都不是了。”
聽到這樣的回答,讀者沒有再說什麼。
她困惑。
但她保持了沉默。
04.
和讀者一樣困惑的,還有楊笠。
在脫口秀上,楊笠調侃起了自己:
“談戀愛真的太難了,比上清華還難知道嗎?第一點最難的就是,你一定要放低你的标準,就是我作為一個單身很久的人,我經常絕望的發現,那些比我優秀很多的女生,她們的男朋友,我竟然都看不上。”
這是調侃,也是社會現象。
很多單身,未婚女性,在到了一定年齡,身邊卻沒有個伴侶時,總會收到四個字的暗諷:眼光太高。
在這些諷刺的人看來,單身或者未婚女性,她們想要的伴侶,一定要有外貌,不然就是有錢,最好二者兼之。隻是這樣的人很少,有也不一定會看上她們。是以,她們才會單着。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
拿陳法蓉來說好了。
陳法蓉也是港圈女神,和好友蔡少芬朱茵不同的是,現如今已經五十多歲的她,還是單身。
年輕的時候,陳法蓉也談過不少戀愛,但有好幾段,都以對方劈腿告終。有了這些前車之鑒,陳法蓉才會在挑選伴侶時,慎重又慎重。
這麼一說,她的“眼光”确實很高。但不是高在多好看,多有錢,她隻是想找到一個真正了解她的人。
很多年前,陳法蓉遇到過一個男人。
那個男人向她求婚,而她也答應了對方的求婚,但她總覺得不對勁:
對方送100樣東西,有99樣她不喜歡;
不喜歡紅色鞋子,為什麼對方偏偏送紅色的;
為什麼對方總是喜歡安排她的生活,今天吃豬肉跟雞肉;
後來她想明白了,未婚夫之是以做這一切,隻是因為他不了解自己:
“他隻是在他想象中的我,會喜歡這些東西,如果你嫁給一個不了解你的人,在他幻想中,你是另外一個人,那你也不會快樂。”
是以,結婚的意義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是為了快樂。
如果不是為了快樂,而是因為到了年紀,因為别人口中的眼光太高,那結婚還是結婚嗎?
充其量,是為了完成任務。
就像陳法蓉說的:
“我覺得很多人對獨立女性的刻闆印象就是單身、不結婚、不靠男人,有賺錢的能力、事業很成功的女強人,但對我來說,獨立女性不一定是女強人,其實就是一個很懂自己想要什麼,不委屈求全,不喪失自我,而且有能力選擇自己想過什麼生活的人。”
深以為然。
不管是張敏,還是讀者口中的學姐,她們都是做了自己覺得對的選擇,我們無權幹涉,隻是由衷的希望:她們的選擇,能夠配得上她們。
而對于那些遊離在選擇之外的人,也由衷希望:她們可以抛開世俗的眼光,堅守本心。
還是用陳法蓉的話來說:
“隻有你一定要結婚的那個人,沒有你一定要結婚的年齡。”
好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