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站起來!卧床休息的“病人”

#健康夜話#

站起來!卧床休息的“病人”

一天,我應邀為幾位透析患者會診,其中一位患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的年輕患者讓我陷入了深思。

01

這是一位38歲的小夥子,透析前,以優異成績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規律接受血液透析已5年。半年前,甲狀旁腺激素(PTH)最高達729pg/ml,合并鈣磷異常。小夥子因為腳後跟疼痛不肯走路,父母心疼兒子,買了輪椅每天推着他。經過半年的西那卡塞+帕立骨化醇治療,PTH成功下降到400pg/ml,鈣磷也在正常範圍。小夥子的腳疼緩解了,可是雙腿變細、無力,不能走路了,兩隻眼睛整天充滿血絲。

一個青年才俊為何變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廢人”?走進病房,我看到了這位隻穿着一個褲衩,全神貫注地趴在病床上用iPad打遊戲的小夥子,而他的父親正拿着手機坐在床旁刷短視訊。

“你熱嗎?有瘙癢的感覺嗎?”我問道,從之前的病例彙報來看,這應該是個難治性甲旁亢複雜病例。“熱,但是不癢。”患者答道。

“你每天玩遊戲幾個小時?出門曬太陽嗎?”護士搶着告訴我,應該是不曬太陽,不出門,每天除了吃點外賣、睡覺,就是打遊戲,一天要打15小時以上,甚至透析那4小時也在打遊戲。

看着眼前這個全身消瘦、皮膚松弛、胡子拉碴、滿臉皺紋、老氣橫秋的年輕患者,我突然明白了他為什麼會這樣:玩遊戲上瘾不肯走路,加上營養不良,甲旁亢緻使雙腿肌肉嚴重萎縮,體位固定導緻關節攣縮,而充滿血絲的眼睛就是玩遊戲造成的。

當我道出疾病的真相,患者滿不在乎地笑笑,而他的父親低頭不語。我給出的處方是,趕緊停止遊戲,加強肢體功能訓練,下地活動去,出門曬太陽,好好吃飯,加強營養,藥物治療繼續進行。

站起來!卧床休息的“病人”

02

1950年,美國太空研究所醫生發現,當人失去地球引力或是長期被動卧位,對循環系統和肌肉骨骼系統等都有不良影響,會導緻血栓形成或肌肉萎縮、骨質疏松。長期卧床還會造成精神萎靡、興趣喪失、消化能力下降等不良後果。

卧床休息從“治療方案”變成了“問題病例”,現代醫學越來越推薦患者積極主動地活動身體,甚至外科醫生也會要求剛做完手術的患者盡快下床練習走路,減少手術粘連,改善心肺功能。

在許多人的認知裡,慢性腎病患者患病時間長,甚至終身患病,得了腎衰竭這種大病應該好好卧床休息,不要上班或上學,生命可能不長了,好好養着吧。患者常常在家人的倍加呵護下,逐漸喪失工作能力,甚至喪失了主動治療的積極性。事實上,這樣的患者更應該積極地學習,選擇适合自己的工作,學會自我照護,甚至可以組建家庭。

透析患者的照護者應該有良好的心态,不要過分呵護患者,應該多鼓勵患者走出疾病的陰霾,與社會建立聯系。過分呵護不僅不利于疾病的康複,還有可能對照護者和患者都産生不良的心理影響。

03

近年來,“巨嬰”這個詞被用來指代心理滞留在嬰兒階段的成年人。在臨床工作中,我經常看到“巨嬰”透析患者。随着醫療技術的進步和醫保制度的完善,尿毒症患者依賴透析維持生命可達50年以上,在我國,已有患者接受透析37年。他們的父母或其他親屬,有能力持續照護他們嗎?他們有手有腳,有聰明的大腦,難道不該自立嗎?

我也看到,很多透析患者成功走上工作崗位,并取得好成績,還有不少透析患者結婚,生孩子,把自己的日子打理得有聲有色,生活充滿了樂觀和希望。

希望全社會能為透析患者提供更多工作崗位,讓他們可以更好地保障自己的生活,更好地享受這個美好時代的幸福。

站起來!卧床休息的“病人”

來源:健康報人文視線版

作者:中日友好醫院腎病科 張淩

策劃:譚嘉 餘運西

主播:梁婧

編輯:梁婧 張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