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遲到了大半年的小鵬 P7 提車作業,7,000 字爆肝超詳細長文

遲到了大半年的小鵬 P7 提車作業,7,000 字爆肝超詳細長文

編輯按:本篇為車庫粉絲 JOJO 的小鵬 P7 用車投稿,文章講述了他本人從購車、用車再到後續維保中很多的真實體驗與經曆,内容雖然較長,但全文的細節非常充分而且表達清晰,是一篇兼具專業與實用參考性的用車體驗,值得一看。

首先感謝各位給上一篇一句話的提車作業還點贊了 12 次,這次給大家分享更多購車用車體驗,希望大家多多支援。

01

購車前的心路

最初的想法是等今年老媽考出駕照以後購入一款 15 W 左右的燃油車,由于手上沒有滬牌且隻有周末用車需求,是以是打算上外牌的。但在去年年底上海突然釋出新的更加嚴格的外牌限行政策,于是打消了上外牌的想法,開始找代拍拍滬牌。

然而持有相同想法的人非常多,看看去年 10 月和 11 月的拍牌人數就明白了,從 7 W+ 暴增到 15 W+。在經曆了一次拍牌失敗就放棄這條道路,開始考慮送綠牌的新能源車了。

去年年中的時候朋友提了首批國産長續航 Model 3,我經常乘坐他的車一起出行。不過由于擔憂純電車的續航,一開始看的都是插電混動車,但 20 W 以内的看了一圈下來,并沒有找到滿意的車型,于是 20—30 W 的純電車也開始進入我的視線。

02

購車過程

認識小鵬這個品牌還是通過車庫的視訊,有幾期視訊我反複看了多次,下定決心趁着今年元旦假期去合生彙體驗店看了小鵬 P7,極具未來感的外觀和簡潔但不失實用的内飾都瞬間吸引了我,在當天試駕後驅版後當場就付了 5,000 的定金。

回家和家人溝通後他們表示擔憂,畢竟他們那輩人隻經曆過燃油車時代,于是第二天又試駕了四驅版本,同樣非常滿意。

之前提到開 Model 3 的朋友得知我下定後非要我去看看特斯拉,第三天又去看了特斯拉再回到小鵬,最終還是在小鵬簽了正式購車合同。

後面就是漫長的等車過程了,中間還有個小插曲,我一開始訂的是中配後驅超長續航版本,XPILOT 2.5 版本的硬體并不支援 NGP,加了車庫車主群後很多人都提議我換成 3.0 硬體,于是我在已經配車的情況下強烈要求銷售幫我換成了 3.0,最終證明這個決定是無比正确的。

03

駕駛體驗

有人駕駛體驗

從 1 月 3 日正式簽署購車合同到 2 月 5 日提車,足足等了一個月,提完自然是興奮異常,第二天就在上海市内開了将近 200 公裡。

遲到了大半年的小鵬 P7 提車作業,7,000 字爆肝超詳細長文

由于第一輛車就是純電動車,并且有長期乘坐 Model 3 的經驗,是以沒有從油車過渡過來的各種不适應,唯一需要适應的就是動能回收。

P7 的動能回收隻有開啟舒享模式才能達到和油車差不多的滑行效果,我一開始使用的是低動能回收,大概适應了半個月後一直是标準模式 + 高動能回收,路況好的情況下偶爾會開運動模式爽一下。

标準模式下的動力響應已經能做到随踩随有了,和運動模式的差別無非是輕踩電門電機會不會全力輸出動力,加速不僅響應快且平順。

雖然 P7 後驅版 0—100 加速需要 6.7 秒,和現在動辄 5 秒以下的電車想比并不算快,但在一般城市道路上也是鮮有對手,遇到慢車想超就超,另外雖然加速不算快,但勝在中後段加速沒有明顯衰減,實測标準和運動模式加速踩到底,0—130 碼的加速沒有感覺到明顯衰減,130—140 會有明顯衰減,再快就沒有開過了。

此外由于是前 4 後 1 的 Brembo 刹車,即使遇到緊急情況也能很好地制動,這大半年也碰到過幾次險些追尾等緊急情況,在 AEB 還沒有介入的情況下都是通過這個制動力避免了事故,是以路上即使開的快一些,也不會擔心刹不住車。

此外 P7 的 NVH 體驗很不錯,大大強于 Model 3。

根據我朋友的說法,同一段路,他的 Model 3 已經響得不行了,而坐在 P7 副駕上明顯感覺安靜很多,正好我也是一個怕吵的人,開車的時候總喜歡關着窗。

輔助駕駛體驗

我這輛小鵬 P7 是後驅超長續航智尊版,搭載了 XPILOT 3.0 輔助駕駛硬體,在不購買軟體的情況下,就能實作 ACC 自适應巡航、LCC 車道保持、LKA 打燈變道、視覺融合自動泊車及 AEB 自動刹車等等,購買軟體的話,還可以實作 NGP 按導航輔助駕駛、停車場自動記憶泊車(可以看作是停車場場景的低速 NGP)和自動遠近光調節。

由于我高速需求很少,是以提車的時候沒有選擇花 2 W 購買高階輔助駕駛軟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提車後還想購買,需要連續 3 年每年支付 1.2 W,總共 3.6 W 才可以永久獲得 NGP 等進階功能,并且軟體是跟車不跟人的,以後換車需要重新購買。

開啟輔助駕駛的方式

右擋杆往下撥一下開啟 ACC 自适應巡航功能,連續向下撥動兩下開啟 LCC 車道保持功能,和特斯拉邏輯相同,相比油車要按好幾個按鍵的開啟輔助駕駛算是非常友善了。

需要注意撥兩下擋杆的速度不要太快,有幾次我認為撥了兩下,實際隻撥了一下,開啟的是 ACC,此時如果松開方向盤就有發生危險的可能,另外如果第一次開啟 LCC 失敗(比如在彎道或變道過程中),需要等儀表盤提示消失才能再次開啟,提示沒消失的時候是無法再次開啟的。

輔助駕駛我想分幾個場景分别描述:

高架、地面和高速

一開始開啟後我會比較緊張,生怕有車會突然加塞并道,腳始終放在刹車踏闆上随時準備刹車。但是時間長了,我發現無論是遠距離還是近距離加塞,隻要不是貼着斜插車頭進來的,均不需要人為刹車,車輛完全可以自己解決。

但這也帶來了第一個問題,目前車以較近的距離并入時,車輛減速度過大,與前車拉開距離過大,并且此時小鵬加速也較慢,可能導緻更多的車輛繼續并入,而車輛則會再次減速,形成一個不斷被加塞的惡性循環。

是以現在我的政策是,當車輛自動減速時,迅速把腳踩在加速踏闆上,人為幹預加速防止繼續被加塞,放心,人為加速不會導緻輔助駕駛退出,隻是在儀表盤會有提示車輛無法自動減速。

實測在車道線清晰、車道較寬的直線道路,P7 可以完美保持在車道中間自動行駛,曲率不大的高速彎也可以保持滿速通過,遇到曲率稍大的彎會自動減速,不過此時車内人員體驗不會太好,是以如果是熟悉的路段,我一般會選擇降低 LCC 的最高限速,保證通過彎道時車輛不減速。

另外打燈變道功能需要手動打燈,不支援語音變道(僅 NGP 支援),需要大于 45 km/h 才可使用,實測目前軟體版本普通虛線、粗虛線、虛實線均可順利變道,實線會提示無法變道,實線擦掉重新劃虛線的地方如果沒擦幹淨,可能會識别成實線進而無法變道。

大曲率匝道

先說結論,大曲率彎道自己開比較好,不要使用輔助駕駛。

在這些彎道上,P7 的體驗遠不如 Model 3,就說非常典型的南浦大橋轉盤,雖說現在最新版本可以實作自動過彎,但這過程可謂驚心動魄,方向盤會不斷左右調整,并且時速并不快,大概隻有 30+ 碼,多車道還好,如果是單車道的匝道彎,怕是要被後車偷偷罵了,而彎道王者特斯拉甚至可以 60 碼通過南浦大橋轉盤...

擁堵場景

擁堵場景下,如果沒有輔助駕駛,需要不停踩下加速和刹車,輔助駕駛則大大緩解了這種駕駛疲勞。

開啟一檔跟車,P7 的刹停距離是不會被加塞的,但問題還是上面提到的,起步提速較慢,此時非常容易被加塞,需要人為介入加速來避免。而在隔壁車道沒有加塞的情況下,可以幾乎人為不用操作,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車輛起步後極近距離的加塞,此時 AEB 未必能及時識别,需要人為刹停。

非封閉地面道路

首先聲明小鵬是不推薦在非封閉地面道路開啟輔助駕駛的,而我隻是為了測試車輛極限開啟過兩次。

實測時速 60 碼的時候,前車在較遠距離等紅燈,車輛能夠及時識别并平順刹停,和人幾乎沒有差別,通過路口時,隻要路口距離不是很遠,可以在進入路口時就對準地面的車道線。

再次聲明不要在非封閉地面道路使用輔助駕駛。

停車場自動泊車

開啟自動泊車僅需點選左側 Dock 欄的第二個圖示進入泊車模式或者語音喚醒小 P 開啟,此時隻要開過車位即可識别,可以在中控手動選擇車位并泊入,也可以選擇車位後挂 P 檔下車。

在 App 上開始自動泊入自動泊車這塊劃分為兩個場景——非側方位停車和側方位停車。

非側方位停車包括垂直車位和 45° 車位,這兩者在無其它物體幹擾時,P7 均可完美自動泊入側方位停車,不建議使用自動泊車功能,因為自動泊車完成後存在距離路邊過遠的問題,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建議手動泊入。

此外親測自動泊車過程中如有障礙物幹擾,泊車均會暫停,需要手動繼續。泊車需要通過有減速帶的地面時也會出現無法自動泊入問題,個人建議僅在人車較少的停車場使用自動泊車功能。

此外 App 遙控泊車僅支援前進和後退,使用時務必保證方向盤已回正。

幽靈刹車問題

這個我單獨拿出來說一下,原本 P7 是沒有這個問題的,但在某一版 OTA 後開始不定期出現。遇到進出隧道,晚上通過路橋接縫時出現機率較大,但幸好減速并不大,一般會減速 5—10 碼,遇到這種情況人為加速即可。

以上輔助駕駛體驗結論僅适用于搭載了 XPILOT 3.0 輔助駕駛硬體 P7。

雖然以上功能僅使用了 XPILOT 2.5 的硬體,但據其他車友表示 2.5 的輔助駕駛體驗遠不如搭載 3.0 的車輛,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其他問題,2.5 的車主建議慎用輔助駕駛。

NGP 按導航輔助駕駛

NGP 我試乘過兩次,簡單說一下體驗。

兩次路線分别為五角場出發上中環 -> 經過軍工路隧道 -> 張楊北路出中環再傳回;博荟廣場出發上内環 -> 經過南浦大橋 -> 到達浦東楊高南路再傳回。

先說第一次,時間是晚上,路上車輛很少路況非常好,到達浦東毫無問題,但回來的時候出了問題,系統莫名其妙提示識别到靜止物體,我們和銷售都一臉懵逼,前面明明什麼都沒有。

第二次回來的時候遇到高峰擁堵,由于下南浦大橋時需要變道至最右邊,此時車輛在橋面最左側車道,開始打燈嘗試變道,然而右側車輛很多,無人讓道,車輛繼續執行,變道燈打了差不多一分鐘左右才成功變道。

是以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你不趕時間,希望輕松一點,在非高峰時期可以使用 NGP,如果你很趕時間,或者路上車很多,建議關閉 NGP 僅使用 LCC 或者自己開,NGP 的作用是省力,并不能省時。

輔助駕駛的手動和自動退出

開啟 ACC 和 LCC 時,輕踩刹車即可退出輔助駕駛模式,LCC 狀态下駕駛員用力搶奪方向盤,會退出 LCC 進入 ACC 狀态,LCC 狀态下右檔杆向上撥也會直接退出輔助駕駛,個人不建議用這個操作,因為車輛會立刻開始減速,需要踩着加速保持速度。

如果是碰到緊急情況需要退出,那不如直接踩刹車就行了,個人碰到過的輔助駕駛自動退出有以下兩種情況:

首先駕駛員長時間未關注路況,由于 P7 采用的是方向盤扭力傳感器,隔一段時間需要晃一晃方向盤,如果多次提示後仍未執行該操作,輔助駕駛會直接退出并且目前行車過程不能再開啟,而新版本啟用了方向盤攝像頭輔助監測後,扭動方向盤的次數明顯變少了。

其次,車輛有遇到無法判斷的路況。我碰到過的有車道線交錯導緻退出、車道前方變為斑馬線無法通行退出以及車道較窄且出現急轉彎退出。

其他

開啟輔助駕駛後,如碰到前方有複雜路況,比如車輛較多或大量車輛從右側匝道并入前方,會有語音提示關注前方路口并用安全帶輕輕勒駕駛員。

LCC 單次最大開啟時間為 30 分鐘,15 分鐘會提醒一下 LCC 開啟中。我猜測是防止駕駛員疲勞駕駛的一種方式,有天半夜我從内環回來的時候,确實有一段不知道怎麼開過去的...

有時候沒有開啟輔助駕駛,如果認為前方車輛有碰撞風險,會發出嘀嘀嘀的提示音提醒駕駛員,不過也有過誤報,還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輔助駕駛總結

小鵬的輔助駕駛已經非常成熟,雖然實際體驗過程中仍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熟悉各種問題後使用相應的應對手段,但總體而言即使不購買高階輔助駕駛軟體,僅僅使用 LCC 車道保持配合打燈變道也能大大降低在高架高速上的行車疲勞感。

總體而言小鵬的輔助駕駛政策偏保守,更注重行車的安全性,是以更适合不趕時間想放松一下的時候使用。

再次強調輔助駕駛不是自動駕駛,開啟輔助駕駛後,駕駛員依然需要時刻保持關注前方路況,安全第一。

充電體驗

由于家裡是老小區,無法安裝送的 7 kW 家樁,是以一直用的是外面的快充樁。

離我 5 km 有兩個小鵬自營充電站,開車大概需要 15 分鐘并不算遠,再加上購車的時候送 3,000 度電,這兩點是我決定購車的決定因素之一。

除了自營充電站,小鵬還有很多第三方免費合作充電站。自營充電站峰值大概是 70 kW,第三方我在特來電和小桔都達到過 86 kW,有些車友說能達到 100 kW,以上我是沒有見過。

由于充電站大部分可以免費停車 2 小時,是以經常是出門看看目的地附近有沒有充電站,有的話就停着充電,續航焦慮也就不存在了。

另外自營充電站大都有地鎖,需要在 App 或者車機上手動解鎖,是以基本不會有被油車占位的情況。第三方就要看場地方有沒有管理了,自營充滿後 30 分鐘不拔掉會開始收取占位費,1 分鐘 1 元,充滿了還是盡快開走吧。

建議大家購車前就搞清楚小區可否安裝家充樁,小區附近是否有公共快充樁可使用,這兩點對購買純電動車非常重要。

續航體驗

從提車到現在,從來沒有跑到沒電再充電,隻能得出一個大概的續航水準。

根據我的開車習慣,開啟冷空調開啟音響的情況下,單程 10 km 以上的百公裡能耗一般在 13—14 kWh;冬天開座椅加熱空調的話大概在 15—16 kWh;超長續航充滿 WLTP 續航 576,一般我自己開在 8—9 折之間,夏天大概能跑 500 km 以上,冬天在 350 km 左右,在目前已量産傳遞的電動車裡算是不錯的水準了。

車機體驗

車機絕對是小鵬引以為傲的一個地方。同樣是無按鍵全觸屏的中控,個人覺得比特斯拉更好用,因為全觸屏存在開車時無法盲操作的問題,而分神操作觸摸屏又會導緻安全問題,這就是油車司機們認為按鍵中控更好用的原因。

而小鵬拿出了名為「全場景語音」的解決方案,而語音操作這一點特斯拉就做得并不出色,實測常用的大部分操作,包括導航、調節空調、媒體音量等均可使用語音完成操作,這就完美解決了觸摸屏無法盲操作的問題。

并且方向盤上也有單獨的語音喚醒按鍵,不用擔心播放音樂時語音喚醒難以喚醒的問題。當然問題還是有的,比如英文識别不夠好、同音字識别不夠好。

P7 這塊螢幕由于是橫向的,日常用來看看影視劇體驗也是很不錯的,設定菜單簡單易懂,對我這種數位愛好者來說直接上手即可,幾乎不需要看車主手冊,車機反應比較流暢,不過偶爾也會存在卡頓問題,Android 嘛~都懂的。

還有一點想提一下,P7 支援同一賬号下存儲多個用車習慣。舉一個例子,比如你需要叫代駕,可以設定兩個完全相同的駕駛習慣,日常開車用習慣二,代駕可以直接調整為他的駕駛習慣,事後自己開的時候直接切換成習慣一即可。

不過要注意,切換習慣後部分設定會恢複成預設選項,需要手動調整,這點我覺得需要優化,如果一輛車有多個駕駛者,目前最好還是都開通小鵬賬号由車主授權駕駛,這樣才能在上車登入自己賬号時自動加載對應人的駕駛習慣。

App 體驗

既然是智能汽車,就不得不提一下 App 的體驗。

小鵬 App 的功能十分豐富,預設進入是車輛相關的功能,包括上鎖、解鎖、開關空調等,常用的操作都有,還可以遙控泊車、定位車輛、遠端開啟車輛攝像頭檢視周圍,都是我覺得很實用的功能。

小鵬直接用藍牙解鎖即可發動,在信号不佳的地庫依然可以成功,是以提車這大半年出門從來沒用過車鑰匙,可能現在都已經沒電了,不過目前 Android 還不支援手機藍牙自動上鎖解鎖。

上鎖解鎖體驗不如特斯拉那樣無感,App 上還可以很友善地檢視充電相關資訊,包括充電地圖、充電記錄和剩餘免費額度等等,不過這些功能要是能完整放進車機就更好了。

此外 App 還有社群功能,好像新勢力都比較注重社群建設,典型的網際網路思維。

不足之處

Autohold 設計不友好

每次均需要深踩一腳刹車才能觸發,碰到很多紅燈的路況會非常煩人,完全可以設計一個單獨的開關,在日常開車的時候開啟,需要停車的場景手動關掉,我認為這樣才是最好的體驗。

為了外觀的轎跑姿态,導緻後排空間不足

後排空間是普通 A 級車的水準,最好隻坐 2 人,幸好我經常是一個人開車,影響不大,此外車内儲物空間也比較小,手套箱中央扶手箱都不大。

後備箱沒有外部開關,且出廠沒有自帶電尾門

後期加裝如果沒有優惠券需要另加 2,480,後備箱蓋單手開啟對女性不太友好,是以我還是花錢加裝了,具體需不需要加裝看各位的實際需求。

方向盤是機械調節的

方向盤支援上下前後調節,但如果和特斯拉一樣是電動的并且支援記憶就更好了。

沒有像特斯拉一樣自帶行車記錄儀

行車記錄儀需要自行裝配,雖然在閱讀燈處預留了降壓線接口,但對我這種喜歡簡潔的人來說顯然有些不滿意。

沒有玻璃水提醒,直到噴不出來了才知道需要加玻璃水

哨兵模式需要每次手動開啟,導緻每次鎖車後還需要在 App 操作一步

售後服務水準不行

第一次保養的時候,同時加裝電尾門并更換異響的刹車片,從中午一直搞到下午 5 點左右,我 7 點去提車,發現電尾門并未調試好,無法正常開啟關閉,并且當天師傅已經下班,隻能第二天再花 2 小時去重新調試電尾門。

小鵬也沒有給我任何補償,并且首保居然不補充玻璃水,由于當天有小雨,下午回家倒車的時候,發現刹車片也并未更換,這樣的工作失誤真的讓我很失望。

異響問題

刹車片異響曾經是通病,後來老車可以免費更換新 Brembo 刹車片,以犧牲一定刹車性能的前提解決異響問題,而新車據說是統一更換為新 Brembo 刹車片。

雖說刹車異響問題 BBA 也有,但我實際聽下來小鵬這個下雨天好像更響一點,難怪有人會戲稱其為「鵬叫」,其他車友反應的車窗升降異響、副駕車門異響等我倒沒什麼感覺,可能是開車開着音響是以聽不到吧。

無線充電位置不友好

無線充電在杯架前部橫向水準放置,手機放置在上面充電時無法檢視到任何資訊,充電速度大約 10 W,算比較快了,不過充滿最好馬上拿走,不然手機會莫名變得非常燙。

再提一個小細節,杯架蓋闆開啟後,和無線充電區域中間會有一條縫隙,有些車友就遇到了東西掉進去不好拿出來的尴尬情況。

04

玻璃膜和改色膜

我剛提車沒幾天就去貼了玻璃膜,雖然車頂的全景玻璃和 Model 3 是同款防紫外線玻璃,但前後左右的玻璃即使是 2 月份也能感覺到有點曬,玻璃膜還是需要貼的,不然夏天比較容易曬傷。

1 月份的時候,P7 的免費顔色隻有銀色、白色和黑色,灰色和紅色需要加 3,000,不算貴,但我覺得那兩個顔色也不太好看,尤其是紅色太深了,不如現在加 5,000 的那個紅色,是以幹脆選了銀色。

遲到了大半年的小鵬 P7 提車作業,7,000 字爆肝超詳細長文

本來明年才準備去改色,但看到車友群裡好多人都改了各種顔色,心癢癢就換了橙色,本來還打算把輪毂和車窗鍍鉻條都弄黑,奈何比較麻煩也沒什麼錢了,就暫時不弄了吧,現在想想如果當初選個白色貼個車衣也是不錯的,P7 喜歡折騰的話可以玩得挺開心的,車友群裡還有四驅的車友加了電動尾翼。

另外再提一點,剛貼完改色膜的時候會遇到雷達誤報問題,過一個星期複查的時候讓師傅把雷達部分的改色膜壓平即可,或者直接撕掉覆寫雷達部分的貼膜。

遲到了大半年的小鵬 P7 提車作業,7,000 字爆肝超詳細長文

05

寫在最後

兩年前,如果你告訴别人,你買了一輛純電動車,9 成以上的人反應恐怕都會是,買輛燃油車不好嗎,或者你是買第二輛車出門買菜用吧。

兩年後的今天,随着特斯拉異軍突起,舉起了純電動車的大旗,上海街頭已經随處可見沒有大面積進氣中網、沒有後排氣管、挂着綠色牌照的純電動車了,越來越多的人和我一樣,不再是将純電動車當作燃油車的補充,而是從第一輛車開始就是純電動車。

随着電動車電池越來越大,補能體系的逐漸完善,續航焦慮問題會越來越低,并且電動車的動力響應和加速平順,還會讓一大批人開上電動車就再也不想開燃油車,更不用說電動車還有各種更為智能化的體驗。

随着電池等關鍵零部件成本的降低,也會讓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電動車帶來的科技樂趣。

提車整整 10 個月了,雖然僅僅開了 8,000 多公裡,經曆了一次小小的事故,但我已經非常确信當初的選擇完全正确,希望大家能從我的分享裡獲得自己需要的資訊,如果大家喜歡看的話,下次我再寫一篇,給大家說說為什麼我沒有選擇特斯拉 Model 3/Y。

如大家有任何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将會一一解答!

撰文:JOJO

編輯:萊因哈特

這些也值得讀

遲到了大半年的小鵬 P7 提車作業,7,000 字爆肝超詳細長文
遲到了大半年的小鵬 P7 提車作業,7,000 字爆肝超詳細長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