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有言:“悠然意自得,意外何人知?”人間之事,常不可測。可以尋找,或不可得,無心探尋,意外得知。
人間之事,有太多都産生于偶然,出生為偶然,許多相遇也是偶然,除了這些之外,衆多震驚中外的考古發現也同樣産生于偶然。譬如,著名的曾侯乙墓便是由湖北空軍偶然發現的。

據悉,在1978年的一天,當時湖北省的一支空軍正在随州市郊區的一個地方進行廠房的修建,可沒想到,開山炸石的一聲爆炸後,從業人員發現,竟炸出了一大片褐色土層。當時許多的空軍并不知道這代表了什麼,可廠上司懷疑地下有古墓,于是立刻叫停了勞工的工作。
不久之後,湖北當地便派出了相關專家來到随州市進行實地考察。在經過長時間的探測、發掘後,專家們發現,這座古墓的面積十分大。其中,椁室的面積超越了馬王堆、鳳凰山等椁室的面積。
這時,考古專家們也進一步肯定,在這下面一定有大工程。為了将對古墓的傷害最小化,專家們馬不停蹄的工作着,盡力對其進行保護性挖掘。
然而,在挖掘初期,專家們便發現古墓上層已經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更令人緊張的是,地下水不斷地溢出,對于古墓來說,這将是極大的威脅。
顯然,接下來專家們還将遇到更多的問題,不久之後,有從業人員在古墓偏北的位置發現了一個盜洞。也就是說,在專家們發現這座古墓之前,就已經有盜墓賊來到了此地。一時之間,專家們紛紛開始緊張起來,畢竟如此大的古墓,内部的文物一定十分珍貴,然而,這個盜洞的出現卻讓專家們開始擔心古墓中的文物是否能躲過盜墓賊的狠手。
遺憾的是,當專家們随着盜洞進入内部,并沒有發現什麼有價值的文物,而且在墓室内已經累積了許多淤泥。一時之間,許多專家紛紛表示,這一定是一座被盜空了的、沒有挖掘價值的古墓。
隻是當大部分人都放棄挖掘時,譚維四依據自己的經驗判斷,這座古墓一定有極大的曆史價值,于是在譚維四的堅持下,相關工作小組再次提議挖掘古墓,并得到了上級的準許。
為了更好地進行第二次的挖掘,相關工作小組準備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最終,古墓的挖掘工作再次展開。
經過一段時間的挖掘、清理後,一塊巨大的石闆被揭開,在石闆之下,又有一層厚土、厚土之下是青膏泥,将這些都清理完畢後,終于出現了古墓常見的保護性元素:木炭。如此多的木炭,實在為其他的古墓所不及。見到大量木炭後,從業人員再次緊張起來。在古代,人們常常在墓穴中放置木炭,以達到防腐、防潮,是以,許多從業人員猜測木炭下面一定有一座大型古墓。
最終,一座大型的豎穴木椁墓出現,從業人員在棺内的渾水中發現了一些漂浮的木棺。當木棺被打開後,從業人員發現裡面共有二十餘具女性屍體,經過專業鑒定後發現,這些女子的年齡都在25歲以下,顯然,這些女子是為墓主殉葬的。尋常人家怎麼會有如此大量的殉葬人數呢?這也更加證明,這座古墓的墓主身份絕不一般。
據悉,在這座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兵器、青銅器、金玉器數量尤其之多。當然,其中最為珍貴的文物便是曾侯乙編鐘。直到現在,曾侯乙編鐘仍是出土的最大、最完整的編鐘。
在墓東室的西南方位,有一座大型的棺木,除了體積龐大、造型華麗,棺木内更是繪有各類奇形怪狀的圖案,顯然,這座棺木的主人便是墓主。
在挖掘墓主棺木的過程中,有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件短柄銅戈,最重要的是,在這件文物上面刻有“曾侯乙之寝戈”五字,專家們推測,墓主名乙,曾是曾國的君主,就這樣,墓主的身份終于得到了确認。據科學分析,曾侯乙生于公元前475年,是戰國時期曾國國君。
對于後世的我們來說,曆史有時如同未來一般,是未知的,當我們經過一次次考古發現,曆史的原貌也就逐漸還原。是以,我們發現古墓的過程,正是我們進一步了解曆史的過程。此次曾侯乙墓的發現,不僅讓我們挖掘到了曾侯乙編鐘這麼珍貴的曆史文物,更讓我們了解到一段輝煌、精彩的曆史。
參考資料:《史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