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一批流失海外文物“回家”!兩尊明代陶俑入藏上海博物館

現代快報訊 (見習記者 張文穎 記者 胡玉梅 )曾經," 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如今,問候一聲," 好久不見,歡迎回來!"

又一批流失海外文物“回家”!兩尊明代陶俑入藏上海博物館

△ 兩尊明代陶俑

12 月 13 日,國家文物局主辦文物捐贈入藏儀式,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蘇珊娜 · 芙拉圖斯(Suzanne Fratus)女士捐贈我國的兩尊明代陶俑入藏上海博物館。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北京會場出席儀式并緻辭,宣布 " 儀象萬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 " 開幕。

" 歸家 ",緣起 38 年前跨國展

捐贈入藏儀式上,捐贈人蘇珊娜發表線上講話,并委托從業人員緻辭。

又一批流失海外文物“回家”!兩尊明代陶俑入藏上海博物館

△ 展覽現場

蘇珊娜表示,非常榮幸将這兩尊陶俑歸還給中國人民。兩尊陶俑的離散,見證了百年曆史,啟迪人們要與人友善、彼此尊重、彼此幫助。她敬仰中國的優美文化和藝術成就,決定将其送歸故土。兩尊陶俑回歸,不是通過金錢或政治手段,而是因為愛的力量和對中國人民的尊重。

據了解,這兩尊陶俑于 20 世紀初到美國。彼時,蘇珊娜的祖父約翰 · 赫伯特 · 韋特(John Herbert Waite)在中國行醫,他獲得了兩件陶俑,并帶回美國。後來,這兩件陶俑交給蘇珊娜繼承。

1983 年,為慶祝上海與舊金山締結姐妹城市,上海博物館赴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上海博物館珍藏——六千年的中國藝術展覽》。去參觀展覽的蘇珊娜發現,參展的一套儀仗隊俑與她收藏的陶俑極為相似。當時,上海博物館随展負責人告訴她,陶俑應出自中國被盜貴族墓葬。

此後近 40 年來,蘇珊娜始終期待以合适的方式将文物送還給中國人民。

價值非凡,再現明代陪葬風俗

今年 4 月,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收到蘇珊娜的郵政快遞,内有兩尊彩色立俑照片及一封信件。信件講述了其家族與這兩尊陶俑的淵源,表示希望通過中國政府将文物送還給中國人民,捐贈至上海博物館。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立即組織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博物館開展文物鑒定等相關工作,判斷這兩尊陶俑為我國文物,與上海博物館館藏的一套明代彩色釉陶儀仗俑較為相似。9 月,國家文物局尊重蘇珊娜的意願,指定上海博物館作為兩尊陶俑的受贈入藏機關。國家文物局與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蘇珊娜、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博物館通力合作,最終兩尊文物于 11 月 26 日入境上海,回歸祖國。

12 月 2 日,按照國家文物局要求,上海博物館組織專家開展實物鑒定,确認兩尊陶俑為明代陪葬明器,是研究中國古代墓葬制度和制陶曆史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重要收藏價值,确定為三級文物。兩件文物與上海博物館所藏一套明代陶俑的胎質、表面施加的低溫鉛釉工藝相同,造型及制作風格與其中的尖帽立俑極為相似,應為同一時期、同一地區的作品。

" 兄弟 " 重聚,上博新展續寫佳話

38 年前,上海博物館珍藏的明代彩色陶俑在美國舊金山展出。而今," 儀象萬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 " 在上海博物館正式展出,兩尊受贈陶俑與當年在舊金山展覽的館藏明代彩色釉儀仗俑隊共同展出,再譜佳話。

又一批流失海外文物“回家”!兩尊明代陶俑入藏上海博物館

展覽展出文物共 68 件,展期一個月。

又一批流失海外文物“回家”!兩尊明代陶俑入藏上海博物館
又一批流失海外文物“回家”!兩尊明代陶俑入藏上海博物館

△ 明彩色釉陶轎夫俑

據了解,以人物儀仗俑隊陪葬的風氣起自先秦,戰國時有陶俑木俑,最為人熟悉的是秦始皇兵馬俑以及唐三彩俑。到了明代,縮小版的陪葬儀仗隊較為流行,考古發掘屢見彩色釉陶俑組合群,出土于藩王和高官墓葬中,讓已去世的人繼續享受生前高官厚祿的權貴生活。上海博物館館藏一套明代彩色釉儀仗俑隊陶器,氣勢恢宏,栩栩如生。儀仗隊中,武士騎馬開道,衆多樂俑、文俑緊随其後,還有 8 名轎夫擡大轎,及各色人等、生活用具 …… 好不熱鬧。

【延伸】

南京博物院收藏從美國 " 回家 " 的文物 361 件

近年來,在國家文物局的上司下,我國的海外文物返還工作取得顯著進展,促進文物返還原屬國已成為廣泛共識。

據了解,文物藝術品回流,主要方式有:追索,接受捐贈,購買等。

去年,南京博物院也收藏了一批海外回流的文物藝術品。2020 年 11 月,國家文物局把 361 件從美國 " 回家 " 的文物藝術品,正式移交給了南博,并特别舉辦了一場内部小型展覽。據了解,入駐南博的文物藝術品,是國家文物局經過 5 年的持續努力,于 2019 年 2 月成功從美國政府接收的。它們涉及石器、玉器、青銅器、陶器、錢币、木雕建築構件等多個門類,多為中國古代随葬器物。

(上海博物館供圖 編輯 黃媛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