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末最後一名狀元的試卷,字迹堪比印刷體,遠勝許多書法家

在科舉博物館中,珍藏着許多古代科舉的文物,筆墨紙硯、書籍、考卷等,那是應有盡有。不過對于現代人而言,人們最感興趣的莫過于古代科舉的試卷,尤其是狀元的試卷,肯定有許多特别之處。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和研究一下,清朝最後一位狀元的試卷。雖然我們或許不懂試卷上的八股文章,但他所寫的字,足以讓我們欣賞許久。

當然,順便我們也可以了解一下,古代讀書人寫字的重要性,看看古代考生的“字”,是如何影響他們的考試成績的。

清末最後一名狀元的試卷,字迹堪比印刷體,遠勝許多書法家

“字”?

家裡有位親戚是高中老師,教文科的。他總是對學生說,如果字寫得不好,一定會影響成績,影響聯考,甚至影響人生。是以他經常督促學生多練字。果然,在他教書多年的時間裡,很少有學生在聯考中被扣卷面分。

對此許多人表示反對,說聯考沒有卷面分的說法。

一位曾擔任過聯考閱卷的國文老師告訴我們,雖然沒有明确标示有卷面分,但閱卷一閱就是一整天,門外還有武警荷槍實彈巡邏,閱卷室隻有自己一個人,再加上以前沒有空調,天氣又熱,那種心理上壓力和煩躁可想而知。

清末最後一名狀元的試卷,字迹堪比印刷體,遠勝許多書法家

是以每當看到學生的字寫得差時,心裡會不自覺地排斥,不自覺地給低分,尤其是作文。若一張試卷的字寫得幹淨整潔,那種緊張煩躁的心情頓時就好了許多,往往會給出高分。

現代亦是如此,古代更不用說了,在古代字寫得差,就算文采出衆,也無法獲得考官的認可,甚至連看都不看。清末的洪秀全就是典型的例子。

根據曆史的記載,洪秀全出生在一個耕讀世家。而宗族的同輩人中,又屬他的功課最好,是以全族人都指望他将來可以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清末最後一名狀元的試卷,字迹堪比印刷體,遠勝許多書法家

不過他有個壞毛病,不喜歡練字,每次練字都耐不住性子。在他看來,練字是在浪費時間,所謂“治國平天下”靠的不是字寫得多好,而是有沒有真才實學。

盡管老師和同窗都勸導,但他就是固執己見,不相信憑借自己的學問,無法博得考官的認可。

可是洪秀全确實想錯了,古代科舉所要求的不僅是考生有高超的學問,更要求考生有毅力和耐心。練字就是其最為直接的表現,若沒有耐心練字,那麼将來當了官,又有什麼耐心處理各種繁雜的政務?

清末最後一名狀元的試卷,字迹堪比印刷體,遠勝許多書法家

圖:洪秀全書法

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沒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去練字,練心性。随便寫一篇東倒西歪的文章就想當官,那堪比做夢。

是以之後洪秀全多次科考都是名落孫山,最終氣的他一病不起,差點死在家裡。

清末最後一名狀元的試卷,字迹堪比印刷體,遠勝許多書法家

圖:劉春霖

最後的狀元

古人對“字”看得如此之重,不少讀書人也就是以苦下功夫,比如前面說的清末最後一位狀元,他亦是如此。

通過試卷的落款可以看出,此人姓劉,名春霖,于公元1904年,也就是科舉廢除的前一年,成功考中狀元。是以他是清朝,也是中國科舉曆史上的最後一名狀元。

而他這張試卷的書法屬小楷,字型筆法圓轉,起落藏鋒,勻整安穩,整體上看如印刷一般。而筆鋒起落之間分明可見執筆之人,氣定神閑之情态。也就是說,通過書法可以推斷,此人對科舉試題的應付那是遊刃有餘。

清末最後一名狀元的試卷,字迹堪比印刷體,遠勝許多書法家

而更讓人感到驚豔的是,這篇文章的書法不但字型有形,而且結合文章的内容,讓人不免身臨其境,很有意境,真真是不簡單。當然,這位劉春霖在小楷書法上的造詣,遠勝許多書法家。現代許多書法家雖然可以寫好字的“形”,但對字的“意”的把控還不到位。

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其靈魂,字,亦是如此。若僅僅将外形修飾得很好,而缺乏“意”的内在,那麼就如同一個繡花枕頭,外強中幹,并不能把書法的精髓展現出來。

就好比齊白石大師所畫的蝦,一般人練習幾年後,也可以依葫蘆畫瓢,畫個大概。但也隻停留在“像”,并不能成“真”。

當然,中國書法源遠流長,想要寫好書法并非一朝一夕,而這位劉春霖能有如此造詣,可見背後付出了多少心血。

參考資料:《中國科舉》、《清史稿》、《江南貢院館藏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