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五千年,勤奮智慧的中華民族在曆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留下瑰寶無數。
從1840年,英國人用鴉片打開我國國門之後,帝國主義在中國掠奪和損毀的瑰寶不計其數,其中最讓人氣憤的當屬英法聯軍在圓明園犯下的罪行。直至今天,除已經被毀的外,依然還有很多本屬于中國的寶物遺留在外。

而解放戰争結束後,戰敗的蔣介石也曾經将一件号稱中國最值錢的寶貝帶到了台灣,至今未回歸祖國,它既不是黃金也不是故宮文物,而是明清内閣大庫檔。
明清内閣大庫檔是什麼?
内閣大庫是由明代文淵閣和藏書樓改建而成,而内閣大庫檔案指的是貯存在内閣大庫中的檔案文獻,明清内閣大庫檔顧名思義,便是指貯存在内閣大庫中的明清兩朝的中樞檔案,這些檔案包括内閣承宣或進呈的檔案,記載國家政務的檔案,官修書籍及為修書而搜集的檔案,内閣日常公事的檔案等,可以說這些文獻記載的是明清兩代500多年的曆史。
這些檔案曆經戰亂和政權更疊,其中明朝檔案大部分就毀于明末清初的戰火,當時以清朝檔案居多。但是不幸的是,清朝檔案自光緒朝以後,也被損毀了不少。現存于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的明檔有3000 多件(冊),清檔有1000 餘萬件(冊),除散見于國内各省及海外,就剩老蔣戰敗後帶走一部分,現存于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
區區文獻為何價值連城?
黃金容易儲存和攜帶,且不易貶值,而文物,在若幹年後經濟蓬勃發展之時,可以增加價值,可以說,黃金與文物都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而明清内閣大庫檔充其量不過就是一些書籍資料,不少人或許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按道理來說,黃金和文物不比書籍資料值錢多了嗎?說這個檔案是最珍貴的東西是否欠妥?
其實不然,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黃金,還可以再掙,文物也隻是一堆年代稍微久遠一些的古董,如果大家都不去研究,其實放在那裡也跟一堆破銅爛鐵無異,但是一個民族如果失去文化,那是相當可怕的事情,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是以說隻剩中國,不就因為我們是唯一一個文化從未間斷,延續至今的國家嗎?可見,文化的傳承多麼重要。
而明清内閣大庫檔非常清晰詳實地記錄了明清兩代真實的社會現狀,許多重大事件都記錄其中,同時還彙集了幾百年來我國文人最優秀的文學作品,它是中國明清兩朝五百多年的曆史,是明清史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是一個民族的記憶。畢竟現實不是小說,我們沒有穿越古今的能力,而要想了解我們祖國更遠的一個過去,隻能依靠這些史料,這可比文物、黃金那些東西珍貴太多了。是以,對于我們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來說,這樣的瑰寶都是絕對不容丢失的。
一波三折,珍寶終得善存
這些明清内閣大庫檔能夠保留下來實屬不易,實際上,早在光緒皇帝期間,這些檔案就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損毀,緻使僅有最初的一半得以保留。
到了北洋政府時期,更是鬧出了“八千麻袋”事件。當時的北洋政府正面臨着教育部和曆史博物館的經費都不足的問題,正好當時的書商正四處尋找宋版書。宋版書一直以來都是收藏熱門,隻要擁有一本,所帶來的價值都是極大的。
于是,北洋政府為了籌集資金,竟然将這些國寶以4000銀元,相當于廢棄紙賣給了這些書商,而書商們也想着能從中找到一些宋版書,如果沒找到,這些書也還可以當作紙漿重新造紙。當時賣出的明清檔案共裝八千個麻袋,約15萬斤,是以被稱為“八千麻袋”事件,簡直讓人目瞪口呆。
所幸的是,一位叫羅振玉的學者知道後,用高價贖回了這些檔案,但是也已經損失了不少了。要知道,當時羅振玉手頭上也并不寬裕,長此以往,他也無法承受如此的高價,後來因為資金實在周轉不開,他又把這些資料轉手賣給了李盛铎。
直至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其中的曆史語言研究所又以高價從李盛铎手中買回了這批檔案,流落民間長達8年之久的明清内閣大庫檔案才得以歸公。
解放戰争前,蔣介石就曾經跟國民黨要員,同時也是曆史學者的傅斯年通過電話,當時傅斯年就告訴老蔣,位于北平城的明清内閣大庫檔案非常珍貴,一定得及早運出去,否則他會成為曆史罪人。蔣介石聽從了他的建議,在平津戰役前,便用飛機将這些檔案運走了。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在傅斯年的幫助下,一共挑選了31萬件檔案帶到台灣,可以說都是明清内閣檔案中的精品。1950年,台北故宮博物館成立,明清内閣大庫檔案成為了鎮館之寶,一直保留至今。
其實當時這些檔案運送到台灣時,台灣的許多媒體記者議論紛紛,認為明清内閣大庫檔案遠遠沒有黃金和其他故宮文物有價值,質疑傅斯年的專業眼光,當時的傅斯年也并沒有給予反駁,隻說了句,時間會證明這一切。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如今明清内閣大庫檔案已經成為了台北故宮博物館最有價值的書籍,海内外很多學者要研究明清史,都必須來到這裡查閱。時間終究給出了答案,當年的傅斯年眼光确實是毒辣的。
結語
中華上下五千多年,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方方面面都留下過享譽世界的瑰寶,而這些瑰寶我們不能簡單的就将其限定于某件珠寶黃金,文物器械,更多的是文化方面的财富。畢竟,古董器物給我們最本質的東西,也是要讓我們從心裡認同中華傳統文化,而文化的傳承,遠比這些古董器物更重要。我想,如果弄懂了這一點,或許也将會更能體會這明清内閣大庫檔案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