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間小故事—智斷詐銀案「鐵蛋故事」

作者:趙鐵蛋講故事

話說清朝年間,江南有一位知府,正直而有智謀,為百姓剖斷了不少疑難案件,是以就得了一個美号,叫作“賽包公”。

“賽包公”這一天坐着小船出外微服私訪,忽然聽得“撲嗵”一聲,原來是小石橋上有一個人跳河自殺。

“賽包公”一見,急忙命船夫下去把那人救上船來。

等那人醒了過來,“賽包公”就問他為何自殺。

隻見那人歎了一口氣說:“我是山東濟南一家布店的夥計,受東家之命,到這裡來收了幾筆帳的銀子。因為天晚了,就住在城南的興隆客店,按規矩,應該将錢袋交店老闆保管,當時我生怕住店的客人中有壞人,是以就沒敢說袋子裡是銀子,而隻說是銅錢。”

說到這裡,那人歎了口氣:“誰知到今天早上,我要走了,從店老闆那兒拿過袋子一看,裡面的銀子卻真的變成銅錢了。”

“可曾找店老闆理論?”“賽包公”問道。

那人一聽更是悲從中來:“我找店老闆說理,店老闆說:你自己講裡面是銅錢,還找出當時在旁邊聽到的人來作證。我告到縣官那兒,也因為人證俱全,被轟了出來。我怎麼回去交帳呢?是以,隻好一死了之。”說罷,淚流滿面。

“賽包公”聽完這人叙說,又仔細把這人打量一番,心想此人看上去很忠厚,樸實,不象個狡詐的人。再說,如果不是真的遇到這事,他又何必跳河呢?那麼,這銀子恐怕是被店老闆偷換掉了。

可是,要破這個案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店老闆可以一口咬定這位山東人自己說是銅錢,還可找到人來證明!怎麼辦呢?”

民間小故事—智斷詐銀案「鐵蛋故事」

“賽包公”想了好久,終于有了一條妙計。他立刻吩咐把船開往縣城,然後便來到了縣衙。

知縣見“賽包公”來,急忙出來迎接,“賽包公”便把這件事與知縣商議。

知縣也很為難。說下官也沒辦法,因為當時确實有幾位住店的客人都作了證。聽到這位山東人交給店老闆時,說袋子裡是銅錢,當時沒以訛詐來定他,就已經算寬容他的了。

“賽包公”聽了,微微笑道:“那就把這案子交老夫來審理吧!”

于是立刻吩咐把興隆客店的老闆和昨晚上住店的客人都叫來。

“賽包公”微服坐在正堂,縣令卻坐在下首,客店一幹人等來到堂下,看得如此架勢更是忐忑不安,不知道堂上坐的是哪位大人,要來審理此案。

“賽包公”驚堂木一拍,然後厲聲說道:“這位山東客人的銀子是你們中的哪一個偷換掉的,趕快招來!”

店老闆和住店客人卻連聲說:啟禀這位大人,那山東人明明自己說是銅錢,确是沒有銀子的。

“賽包公”說:“你們不肯實說,也不要緊,我有一個法術,能夠找出偷換銀子的人來。來,你們把左手伸出來。”

隻見“賽包公”提起一枝紅筆,在每個人的手心裡寫了一個“銀”字,然後叫他們站在旁邊一個院子裡,說道:“你們一個個在太陽下站好,把手攤開,誰偷換了銀子,一會兒這太陽光就會把這‘銀’字曬掉的。”

那些人不敢違抗,一個個端端正正地站在日頭下,伸着手,一眼不眨地望着自己的手心。

隔了一會兒,“賽包公”就大聲問:“店老闆,那‘銀’字還在嗎?”店老闆趕緊回答:“在!”然後依次這樣一個個問。

過了一會兒,又如此這般地再問一遍。弄得在旁邊看着的知縣忍不住暗暗發笑,認為這簡直是在開玩笑。

民間小故事—智斷詐銀案「鐵蛋故事」

而在這同時,“賽包公”已經悄悄派人到了興隆客店,把那店老闆的老婆叫來了。

“賽包公”問這老闆娘:“昨晚上你和你丈夫收的這位山東客人的銀子,放哪兒了?”

老闆娘也是個潑辣的,眼珠子一轉,假裝糊塗地說:“什麼銀子?沒這回事呀!”

“賽包公”眉毛一豎“别裝傻了,你丈夫那已經招認了。”

老闆娘冷冷一笑,搖了搖頭。

“賽包公”也冷冷一笑,說:“不相信?好吧,那就聽聽你丈夫說的吧!”

說着,帶着那老闆娘來到靠院子的一個窗下,然後問道:“店老闆。你手(收)上的銀字(子)還在嗎?”

店老闆正呆呆地盯着自己手上的那個字,唯恐它真的突然消失掉,一聽問話,趕緊大聲回答:“在呀。在呀!我手(收)上的銀字(子)在呢!

“賽包公”回過頭來對老闆娘說:“你聽到了吧,你丈夫都已經招認,收的銀子在呢,你卻還想狡賴,趕快把客人的銀子交出來,可以從輕發落,要不然,哼!”

老闆娘一聽,吓酥了,連連磕頭說:“我招,我招,那客人的銀子,是我丈夫偷偷換下來,叫我藏在房間裡的大櫃底下了”

于是,“賽包公”立刻派人把銀子取來,分文不少地還給了那山東人,而那店老闆也得到了應有的責罰。

民間小故事—智斷詐銀案「鐵蛋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