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為對中醫文化的傳承,瑞金醫院李飛躍被聘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李飛躍,瑞金醫院傷科主任醫師。他出生中醫世家,是魏氏傷科第二十三代傳人、上海市名中醫、上海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主任委員,于去年榮獲上海中醫藥傑出貢獻獎。

因為對中醫文化的傳承,瑞金醫院李飛躍被聘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李飛躍

近日,李飛躍受聘成為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回望與魏氏傷科相伴的三十年,李醫生感慨說,未竟之事太多。對于中醫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希望在文史館館員的崗位上發揮作用,以綿薄之力為中醫文化發揚光大做出貢獻,不負前人的重托。

李飛躍說,他自幼喜歡中醫,小時候看父母為人診病療傷,便羨慕他們為患者解除病痛時的那份潇灑從容,對做醫生有了隐約的向往。

作為滬上“傷科八大家”——李飛躍的成長經曆幾經轉折——從學生,到軍人,再到聯考進入師範學院之後,轉學到中醫學院,又回到了中醫傷骨科道路上。

魏氏傷科,其手法不同尋常。體會過李飛躍手法的病人曾這樣描述,他的手掌比一般人要大且厚實,手法強調“落點、走線、帶面”,指尖波動筋骨,力量深透,柔和,如春風化水。

因為對中醫文化的傳承,瑞金醫院李飛躍被聘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源自山東曹縣的魏氏傷科,由中醫骨傷科專家魏指薪1925年在上海創立,是我國著名的中醫骨傷科流派。經過魏氏傷科人的不斷努力,逐漸形成了一套完善而獨特的中醫骨傷科學術體系,2011年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

瑞金醫院傷科主任、魏氏傷科第二十四代傳人奚小冰表示,恩師李飛躍在傳承基礎上,全面總結歸納了魏氏傷科主要學術思想和治傷經驗,主編《魏氏傷科治療學》專著,大大豐富、完善了魏氏傷科學科理論。

“中醫并不僅僅是一張方子,但更重要的是其背後的文化内涵。”李飛躍不僅傳承了魏氏中醫骨傷科特色,還開創性系統闡述了魏氏傷科流派文化。他認為,流派傳承需要文化建設。2012年起至今,魏氏傷科連續三次入選上海市中醫藥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有意思的是,魏氏傷科是上海15家中醫傳承研究基地建設項目中,唯一落在著名綜合三甲醫院中的傷科流派,在全國也屬罕見。

在西醫為主的綜合醫院,為何中醫能保持這樣旺盛的生命力?

李飛躍表示,在瑞金,魏氏傷科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傳承精華、守正創新,與西醫骨科等學科互學、互鑒、競争、交融,走出了一條獨特的中西醫結合的道路,最終赢得尊重,赢得生命力。這離不開幾代傷科人的努力,得益于開放包容的醫院文化氛圍,更受惠于國家的政策引導。“魏氏傷科與新中國共奮進的曆程,正是傳統中醫文化在現代醫學體系中傳承發展的縮影。”李飛躍說。

此外,魏氏傷科打破私人家承式的人才培養,以師徒傳承和院校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培養人才,從根本上杜絕了後繼無人的隐憂,并以開放包容心态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更好地融合,探尋了一條中醫藥現代化之路。

“魏氏傷科有四樣不能丢,正骨手法不能丢,辨證施治不能丢,夾縛技術不能丢,導引功法不能丢。”李飛躍說,還有最重要一點不能丢,就是對醫者德行的重視。

因為對中醫文化的傳承,瑞金醫院李飛躍被聘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魏指薪

魏氏傷科選拔弟子時,曆來要先看人品心性,“制藥無人見,存心有天知”,“永不為榮華富貴而折腰,常可以治病救人而俯首”,是老一輩用點滴言行傳承下來的。在李飛躍心中,“病人以生命健康相托,是對醫者最大的信任,我們沒理由不以最大的努力、十二分的認真去對待每一個病人。”

他表示,這是與外祖父魏指薪一脈相承的——“做一個好醫生,首先是根植内心的修養,其次是為病人着想的善良,還有不懈鑽研醫術的自覺。”近幾年,瑞金醫院傷科在院内患者滿意度測評中,連續多年位列第一。2021年1月,魏氏傷科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傳承發展步入新階段。

在這裡,月門診量超過5000人次,對外沒什麼宣傳,全靠病家口口相傳,導緻一些名家“一号難求”。

中醫流派傳承百年香火依舊并不容易,李飛躍說,出身中醫世家是幸運,更有責任。一代國學大師饒宗頤說,“千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這句話令李飛躍感觸很深,“發展中醫和振興魏氏中醫骨傷科的意念,是推動我一直走下去的内驅力。”

整理:李東

編輯:韓康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