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跟着媽媽看過《媽媽,再愛我一次》,整個感動到不行,眼淚嘩嘩,沒辦法,感性的人似乎總是愛掉眼淚。後來又看到《爸爸,再愛我一次》,忍不住再次觀看,這是由鄧建國擔任導演拍攝,我覺得可以和《媽媽,再愛我一次》媲美。
為什麼這部電影,能抓住觀衆的淚點呢,我們來分析下。
一、來自于導演的力量
鄧建國導演有着豐富的經曆,也指導過很多優秀的電影和電視劇,在中國影視行業很有影響力。1997年,投拍《反貪風暴》、《康熙微服私訪記》(第一、二部)等片,創下廣告帖片1.1億的收入。随後幾年陸續投拍《風流才子紀曉岚》、《審死官》、《猛龍過江》、《格格要出嫁》等影視劇。
鄧建國來自于民間,知道底層百姓的辛苦,他拍攝的作品從來不浮誇,非常容易引起大衆的共鳴。

二、電影主題鮮明,在傳統中尋求突破
這部電影的主題非常簡單,就是以中國傳統的孝道為主題,旗幟鮮明地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這樣的電影更有深度,比起那些類似于快餐文化的影視作品,更能給人以震撼和感動,直達觀衆的靈魂深處。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在加快,不可避免地産生一種浮躁的心理,這也是為什麼短視訊流行的原因之一。
長此以往,我們的社會也會變得浮躁,影視作品也更難有深度,很多東西都如過眼雲煙,不能真正走進人們的内心。《爸爸,請再愛我一次》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完完全全地感動了觀衆,但是又不隻是為了感動觀衆。它更多的是讓觀衆看完以後,能夠産生内疚和反思,能夠結合到自身去進行某種轉變,這就是這部作品的力量。
三、作品給人以啟發和啟迪
這部作品的不同之處在于,通過作品來展示最真實的社會現象。随着社會經濟發展,城市高樓林立,誰還會在乎農村小老百姓這種小角色的存在。這部電影,卻偏偏以小為大,真實還原農村生活。讓我們于心不忍,在極力追求物欲的時代,讓心有片刻甯靜。
四、教化育人,讓我們懂得如何做人做事
看一部電影,來反思自己。看看在家庭關系裡,你是否是一個合格的兒女或者父母。随着經濟發展迅速,人們接觸的事物相差較大,所産生的想法也不同。父母親人也需要多溝通,多了解對方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