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隔着口罩的交流——新冠時期,一名聽障醫生的自述

卡羅琳 · 斯特恩(Carolyn Stern)是一名從事緊急護理工作的家庭醫生,她和普通家庭醫生有一點點不一樣——她有着聽力障礙(DHH,deaf or hard of hearing)……

更艱難的職業生涯

卡羅琳因為美尼爾氏綜合征導緻聽障,但她并沒有是以放棄對醫學的熱愛。她幾乎固執地追逐着自己的醫學生涯,這個過程中伴随着美尼爾氏綜合征帶來的聽力喪失、耳鳴與暈眩。随着時間的推移,她能夠熟練地使用手語和聽障人群輕松地溝通交流。

新冠來臨之前,卡羅琳已經習慣了獨立地和患者溝通,而不需要翻譯者在場。卡羅琳根據工作經驗,精心鑽研了更多的溝通技巧,例如通過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适當利用剩餘的聽力與閱讀能力來和患者溝通。

很多時候,卡羅琳僅僅需要在諸如偶爾的會議、社交活動、醫療和患者家屬會議時需要口譯的幫助。

但這仍然給她的事業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尤其是參加會議時。後新冠時代的會議通常線上上召開,整個會議都在小小的顯示器完整的呈現。和直覺的觀看線上會議不同,卡羅琳的目光需要在講者、PPT與口譯員的視窗間不斷切換,以確定自己沒有錯過任何内容——但即便這樣,期間還是會遺漏很多的資訊。

新冠時期的新挑戰

新冠的到來,佩戴口罩幾乎成了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口罩就像一把枷鎖,遮住了鼻子和下巴,鎖上了人們面對面的交流。這種情況下的會議和活動對卡羅琳來說,都變成了虛拟的噩夢。駕輕就熟的“溝通技巧”在口罩面前失效了,隔着口罩,她隻能觀察到眉毛和眼神的變化,可眼角皺紋的堆疊即有可能意味着生氣也有可能意味着喜悅。同樣,通過手語交流也需要面部表情輔助了解。

“我感到失落,甚至沮喪。”也有會患者主動摘下或拉開口罩和卡羅琳交流,但卡羅琳支援且了解佩戴口罩的行為,這對患者而言也是一種保護。

隔着口罩的交流——新冠時期,一名聽障醫生的自述

疫情之後,卡羅琳重新開始配合全職口譯員進行工作,治療患者、輪班或參與會議等。卡羅琳會有意識地設計自己的工作環境,以考慮口譯員的需求和習慣。

卡羅琳的口譯員是護理團隊的人員,是以在卡羅琳看病人時也能夠全程陪同。他們戴着透明面罩,使得卡羅琳能在他們翻譯時看到他們的表情變化。

新冠所帶來的......

新冠時代,遠端醫療成了卡羅琳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卡羅琳來說,它既創造了新的可能性,又存在不足。起初,卡羅琳認為遠端醫療會很友善,患者在家不需要戴口罩,是以就能和自己面對面的交流。但是在診療過程中,患者需要向卡羅琳展示患處,例如皮疹等,此時卡羅琳又無法得知患者在說什麼。這種情況下,卡羅琳仍然需要一名口譯員,協助自己進行遠端醫療。

疫情導緻的各項政策對卡羅琳的外出、與學生合作與指導教學等方面都帶來了影響,諸如房間入住限制等政策,這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卡羅琳的職業發展。新冠帶來的影響展現在方方面面,卡羅琳作為聽障醫生更是要面臨一場艱苦的戰鬥。但卡羅琳仍然堅持:對于交流,需要深思熟慮的地方有很多,例如面部表情、肢體語言、音量、語氣和節奏等。

作為聽障人士,卡羅琳同樣也在為了推進聽障人群的福利保障而努力。

聽力障礙士在人群中的比例會随着年齡增高不斷變大,75歲及以上的人群中有一半人有聽力困難。新冠大流行後,全民佩戴口罩為聽障人士之間的交流帶來了困難,在困難面前,人們總會有解決辦法。

隔着口罩的交流——新冠時期,一名聽障醫生的自述

大流行促使DHH衛生健康專業人員開發了透明口罩/透明面罩等,能夠有效增強醫患之間的交流,改善醫患之間的關系。新冠帶來了很多的挑戰,卡羅琳和很多人一樣都在謹慎地對待這新冠的進一步流行與突變。

隔着口罩的交流——新冠時期,一名聽障醫生的自述

-參考資料-

1.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Doctoring with a double disability.

作者:格格巫

圖檔來源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