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上最工整的一首詩,被贊一字難改,成千古名作

在古典詩歌的創作中,一首詩是否工整,影響着它是否具有美感和力量。并且詩的形式、節奏的工整,還可以極大地有利于詩的主題的诠釋和表現。比如,唐代詩人王建的代表作《新嫁娘詞》,便以它的工整,短短20個字就勾勒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媳婦的形象。沈德潛在《唐詩别裁》中便盛贊它:“詩到真處,一字不可易”,也就是說“一字難改”。

史上最工整的一首詩,被贊一字難改,成千古名作

《新嫁娘詞》是王建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是王建組詩作品《新嫁娘詞三首》中的第三首。這首詩的内容,主要便是描寫了一位剛剛嫁入夫家的新媳婦的感受,反映了當時新媳婦難當的現實,具有普遍性社會意義。這首詩也是王建唯一一首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的詩作。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建的這首《新嫁娘詞》: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史上最工整的一首詩,被贊一字難改,成千古名作

首句“三日入廚下”,即新婚三天,新娘來到廚房。這裡提到了一個古代結婚的習俗,就是新娘婚後三日須下廚房做飯菜,這個習俗一直保持到清代。新媳婦難當,是古代普遍的社會現實,她不僅要得到夫婿的滿意,最重要還得婆婆順眼才行。這首詩中新媳婦的所作所為,便是為了獲得婆婆的順眼。其實,在古代因為父母的原因,造成的婚姻悲劇有很多。

次句“洗手作羹湯”,則是點出新娘婚後三日須下廚房做飯菜的習俗。這句詩的意思是說,新娘洗好手親自做好了羹湯。這裡需要注意的地方,便是“洗手”二字,似乎看起來它并沒有什麼特别,但是它卻反映了新媳婦的慎重小心,生怕哪一個環節沒有做好,就引得婆婆的不滿意。這裡也從側面反映了古代新媳婦難當的事實。

史上最工整的一首詩,被贊一字難改,成千古名作

第三句“未谙姑食性”,即還不熟悉婆婆的口味。這句詩則道出了新媳婦心裡忐忑的地方。因為不熟悉婆婆的口味,是以一道羹湯,倘若鹹了、淡了都不好,因為沒有個标準。是以慧黠的她,便将自己的目光轉到了知道婆婆口味的小姑身上。于是,便自然而然的有了最後一句“先遣小姑嘗”。

也就是說,這位新媳婦先将羹湯給小姑嘗嘗。至于為何選擇“小姑”,而不是選擇夫婿呢,這是因為一般女兒比較體貼,女兒的習慣往往來自母親的習慣,食性亦然。是以這裡她找來小姑,無疑展現出了她的慧黠。另外,這裡的“遣”字也用得極其工妙,姑嫂之間,嫂是尊長,在古代對夫婿要低聲問,對小姑則可以直接“遣”。是以這裡對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刻畫的極其細膩傳神。

史上最工整的一首詩,被贊一字難改,成千古名作

綜觀王建的這首詩,生活氣息非常濃厚,具有普遍性社會意義,畢竟它反映了封建社會新媳婦難當的一個普遍事實。而詩人從“三日入廚”,到“洗手”,再到“先遣小姑嘗”,人物身份和環境、場所,無一不是緊緊相扣、工整,故這首詩一字難改。

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