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車市場11月的銷量相繼公布,造車新勢力成為了每月之初的主角。以小鵬為首的多家造車新勢力都突破了萬輛大關,而曾經備受質疑并引起廣泛非議的理想也迎來了井噴之勢,收獲了13485的傳遞新記錄。

就在李想攜全體同仁舉杯同祝的時候,市場上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聲音。有人認為作為增程式電動車雖然是過渡型産品,但理想已經站住了腳跟,未來的前景大有可為。同樣也有人認為作為過渡性産品,目前的銷量并不能代表什麼,頂多算是虛假繁榮。
唱衰的人,是否意有所圖?
衆所周知,當下純電市場的格局已經初步成型,造車新勢力的陣容已經趨于穩定,而傳統車企在電動化轉型的道路上也相繼開始發力。整個市場的前景都是以純電為主。
而作為增程式起家的李想,卻抱有一反常态的己見。從李想曾破口大罵:“TMD!一幫搞臭技術的,天天沖我們BB,什麼增程電動是個落後的技術。他們TMD搞出來什麼屁技術了?!”不難看出理想頂着外界多少的質疑和壓力。
但是也正因為迫于壓力之下發出的這些肺腑之言,讓李想的人設瞬間崩塌,批評增程式不該成為主流的聲音并沒有錯,打着以使用者思維暴露出醜惡的嘴臉欺騙消費者也是有目共睹。(詳見理想改款風波)
我們暫且不論唱衰的聲音是不是來自“友商”,就李想激烈的言辭就讓人鄙夷三分。雖然增程式汽車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對立沖突了,但如果真的是完全的使用者思維,就不該當着車主說這種拉低格局的話。否則就是打着為車主好的旗号,進行一種扭曲的強買強賣。
另外,車評君也查閱了下相關資料,增程式電動車并非是什麼新鮮的玩意,早在上世紀就有人提出,隻是在國外試行之後被否決的而已。是以說抛開事物的表面看本質,理想如果堅持走增程式的路線,前景确實令人擔憂。
叫好的人,是否被洗腦?
不管多少人唱衰,任誰都不能否定理想确實有着它獨特的消費群體,即便沒有理想或許還有夢想之類的其它新勢力,況且像東風和小康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增程式車型岚圖和賽力斯。
理想汽車的問世解決中高收入群體大型家用車兩大痛點,即裡程焦慮與純電車體驗無法兼顧,以及傳統豪華車空間與智能化體驗不足。而高端使用者群體中消費能力強,中長期的消費能力也大。是以即便理想的定價偏高,也有為它搖旗呐喊的現象。
從目前産品來看,2021款理想ONENEDC綜合續航裡程達到1080公裡,WLTC綜合續航裡程達到了890公裡,采用了更高效的三合一後驅動電機,帶來了更好的能效,NEDC工況熱機油耗下降至6.05L/100公裡。諸多方面表現的也可圈可點,和初代産品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同樣不可否認的是政策的導向,國家希望五年後,電動乘用車的平均電耗要降到12千瓦時/百公裡,而号稱新能源汽車的理想百公裡的平均耗電量是16.9-18.78kWh/100km。
是以,我們不禁産生懷疑,李想口中标榜着“使用者思維”的理念,是不是皇帝的新衣?
厚積薄發?強勢來襲?
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理想赴港上市首日破發事件,在招股書上沈亞楠強調,會采取雙輪驅動路線,簡而言之就是不放棄增程式車型,同時加大純電産品研發。“理想汽車對于市場的看法是,并非簡單地在純電車市場競争,我們更在意整個乘用車市場。”
不管理想承認與否,純電道路上由于增程式的執着和超高的利率讓理想已經沾沾自喜,據财報顯示,2021年Q2理想汽車毛利率達到了23.3%,首度超過20%,同比增長17.7%。
作為對比,同季度小鵬汽車的毛利率僅為14.4%。即使是自帶科技光環的特斯拉,其汽車業務毛利率也不過25%左右。
由此,耽誤了純電發展的計劃和方案。這兩年的電動車型和市場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回首打造獨立的純電平台,時間上已經處于搖擺之際。是以根本不存在所謂厚積薄發的概念,再看小鵬已經轉身向低端化市場的進攻和哪吒向上的崛起,理想又該如何在夾縫中求得生存?
說句難聽的,至于向資本描繪的藍圖中那些4C快充高倍率電池組、二氧化碳冷媒的熱管理系統、L4級自動駕駛等技術無疑是自吹自擂,就當下理想ONE的技術積累和披露,以上隻不過是好高骛遠的幻想而已。
線上車評認為:目前高續航、高能量密度電池在補貼政策下,依舊占據新能源電池市場的主流,純電車雖然在裡程焦慮和電池衰減上有待提高,但它必将有所突破。彼時的儲能媒體再有改善的話,那麼新能源市場将會面臨巨大變革。畢竟真正适應市場的新能源産品和技術路線才能真正被認可,那些投機取巧的方案及産品,注定還是淘汰的結局。
燕燕·文
馬上開通魔輪線上4S店
掃一掃添加商務顧問咨詢:
文章轉自:線上車評
版權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所轉載文章并不代表本公衆号贊同其觀點以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因本篇文章轉載衆多,無法确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标明轉載來源。本文中除标明來源的圖檔,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管道,不能識别其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删除内容以保證您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