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随筆丨蔡棟:書法“授漁者”錢玉清

随筆丨蔡棟:書法“授漁者”錢玉清

書法“授漁者”錢玉清

文/蔡棟

來自唐大書法家張旭故鄉的錢玉清與湖南頗有些緣份,除了在湖南書法高研班給學員們講草書外,每次到湘,這位蘇州書家總要跑一些文化景點,如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曾國藩故居富厚堂等。這位吳越文化的研究者對湖湘文化亦頗感興趣。

錢玉清在書法界出道較早,曾入展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第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入展全國第二、第三、第四全國草書展(其中,二屆、三屆還獲了獎),湖南永州全國草書名家邀請展等等。入展全國性的大展竟有三十餘次,說玉清是入展專業戶,大概不為過。

天道酬勤。玉清在公安戰線工作多年,辦事沉穩而細緻,凡事好鑽研。業餘時間,對書法情有獨鐘。從小至今,愛好的就是書法,一鑽就是幾十年。自雲喜歡米芾“集古字”的學書方法,隻要自己喜歡的帖,喜歡的字,就要反複看一看,臨一臨,“讨百家米,煮一家飯”,這種“雜糅型”的學書方法,使他能兼取各家之長,熔鑄自家之美。他的行草,下筆有由,翰不虛動。優遊自得,舉重若輕,無戾氣與躁氣,有清氣、山林氣、書卷氣,無匠氣、銅臭氣,不像有的書家,滿紙狼藉說是創新,胡塗亂抹自诩筆走龍蛇。

玉清的書法屬于優美一路,像他家鄉蘇州的園林,曲折有緻,景中有景,他的書法是字中有筆,字外有字。打開作品集,點線面,黑白灰,各種元素,變化豐富,對比強烈,卻又融為一體,常令人眼睛一亮,給人審美的欣喜與啟迪。

他在全國性的大展中獲獎多次,學書的艱苦與成功的喜悅,自然切身體會多多,也經驗多多。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如何在書法熱中獻出一份愛心,讓學書者少走些彎路,他常常将此事挂在心頭,對愛好他作品的朋友與同好,他從不吝慷慨贈送,但他更願當書法界的一位“授漁者”。

随筆丨蔡棟:書法“授漁者”錢玉清

現在學書法是一股熱潮,可怎麼教,許多老師似乎不甚了了。多是含糊其詞的一些教誨,“寫快了”“作品平了點”,但為什麼會快,怎樣慢得下來,在哪些地方慢,作品為什麼平了點,怎樣才能不平?老師就沒多的指引了,全靠學生自己去領會,去悟。這種類似猜謎語的教學法,收效如何,不用多說。

魯迅先生曾在一篇談論寫作的文章中說: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們的作品都在說“應該這麼寫”,隻是讀者很不容易看出來,也就不能領悟。因為在學習者一方,隻有知道了“不應該那麼寫”,才會明白“應該這麼寫”。魯迅先生這種從反面出發讨論寫作的方式,其實對書法學習也頗具針對性和啟發性。學書法,從逆鋒入紙到頂紙澀行到立鋒收筆以及種種筆法要求,結字要求,章法要求,墨法要求,對比關系等,從正面細細道來,當然不失為一種學習書法的方法。但直接從作品入手指出所存在的問題,從失敗中學習,更能使人有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進而少走許多彎路。可惜有的書家不願做這種瑣細的批評工作,有的理論跟不上,想說也說不出個子醜寅卯。錢玉清以金針度人,甘願當這種直指問題的書法教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玉清深谙此理。

随筆丨蔡棟:書法“授漁者”錢玉清

新近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錢玉清書法點評彙輯(一)》就是教人“不那麼寫”授人以漁的一本書。

這本書是錢玉清受邀擔任《書法報》點評嘉賓以來,由《書法報》在讀友投稿作品中遴選推薦,并由錢玉清朱批點評、示範解析等内容的彙輯,全書共評改69位書法作者的作品,囊括真、行、草三種書體,所涉圖檔近200多張(包括朱批點評、示範作品、碑帖援引等),文論4.5萬多字。該書用通俗易懂的圖解,深入淺出的評說,對每幅作品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有效性的評點并提出了解決方案,沒大話、套話、空話,多的是真話、實話。圖解一目了然,評說一針見血,甚至連方筆、圓筆四六開,款字與正字的大小比最好是多少,也說得明明白白,可謂耳提面命,苦口婆心。無疑為廣大書法愛好者開辟了一條簡單、便捷、高效的學習通道。

随筆丨蔡棟:書法“授漁者”錢玉清

13年前,上海書畫出版社出過一本《書作點評》,這本書當時也頗受歡迎。兩書相比,《錢玉清書法點評彙輯(一)》版本更大,圖檔更清晰,評點也更具體更到位。《書作點評》早已售罄,《錢玉清書法點評彙輯(一)》應運而生,而且彙輯(二)也在編輯之中,這是廣大書法愛好者的福音。好書從來不嫌多,我們熱切盼望彙輯(二)也早日出版。同時願有更多的書法家來當書法界的“授魚者”,誠能如此,廣大書法愛好者才能提高得更快。師者仁心,香遠益清。願書法界有更多的錢玉清。

(文中圖檔皆為作者提供)

蔡棟,湖南日報進階編輯,湖南文藝評論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書法院導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