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要輕視校園欺淩,它可能是你孩子精神大廈毀壞的第一步

2021年5月,第一個有關中國少年兒童精神疾病患病率的流調報告發表在《兒童心理學與精神病學》雜志上。調研結果顯示:在我國大陸部分省市74000名兒童青少年的樣本(主要為6~16歲在校學生)中,中國兒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礙總患病率為17.5%。經常會有人感歎,現在的孩子就是太嬌嫩,不愁吃、愁穿,怎麼就精神障礙了呢?不得不說現在的精神健康來自于生物、心理、社會三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一個經常在社會新聞出現的詞,也許導演了一場場精神大廈的毀壞,那就是校園欺淩!

不要輕視校園欺淩,它可能是你孩子精神大廈毀壞的第一步

1)什麼是校園欺淩?

它絕不是校園中同學間甚至上下學級間正常的打鬧嬉戲,也不是對他人絕對服從就能避免的。我國将校園欺淩定義為:中國小生欺淩是發生在校園(包括 中國小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内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 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财産損失或精神損害等事件。除了傳統欺淩,還衍生出網絡欺淩,有我們熟知的語言欺淩、身體欺淩,還有更為隐蔽的關系欺淩。

2)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精神障礙現狀?

兒童青少年正處于早期三觀形成階段,身心快速發展,同樣青少年精神及心理健康正面臨着巨大的挑戰。精神障礙是認知、情緒、行為等方面的改變,可伴有痛苦體驗和功能損害,包括抑郁症、焦慮障礙、精神分裂症等。《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約有3000萬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

3)欺淩與精神障礙的關系?

傳統認知上,我們總認為被欺淩者是精神障礙的最大受害者,受害者表現出焦慮和抑郁症狀,其實欺淩者同樣表現出很多精神與行為異常問題。欺淩、受欺淩都與自殺意念和自殺未遂相關,欺淩通過被害意念和抑郁間接産生幻覺。參與欺淩行為是孤獨症青少年經曆的主要日常生活壓力源之一。請深刻認識到,青少年自殺位居全球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三位!

4)怎麼幹預校園欺淩?

首先是從國家層面國建立了完善的預防和幹預措施,我國已逐漸完善法律法規、加強預防和制度建設、建立綜合防範聯合機制。其次,學校要有所作為,維持校園的日常教學秩序,保護校園内部的生命安全隐患,特别是防止校園惡性事件。應該在教育中加入求助意識。最後也是最直接的來自于父母的教導教養,欺淩的預防和及時的幹預也是必要的。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支援缺一不可,他們對于遭受欺淩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方面具有保護作用,更高水準的家庭支援增加了遭受欺淩受害者中主觀幸福感。(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