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曝使用過期食材,還篡改保存期限“延保一周”!星巴克中國回應:深感震驚!

每經編輯:李澤東

12月13日,知名咖啡品牌星巴克被曝出存在咖啡食材過期繼續賣,保存期限随意改,報廢糕點再上架的問題。13日中午,星巴克中國微網誌釋出消息,内容如下:

被曝使用過期食材,還篡改儲存期限“延保一周”!星巴克中國回應:深感震驚!

我們已經關注到有關無錫星巴克兩家門店的報道。對于報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們深感震驚。對此事件,我們高度關注,已于第一時間關閉了這兩家門店,并立刻啟動深入調查。

進入中國市場22年來,我們一直緻力于執行嚴格的食品安全标準,對食品安全問題堅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歡迎社會公衆及媒體對我們進行持續監督。

兩門店被曝篡改原料保存期限

據新京報消息,12月13日早間,在無錫市兩家星巴克門店卧底調查發現,一些門店頻繁觸碰了食品安全的紅線。

食材過期後仍繼續用,做成多款暢銷飲品售出,如果舊料剩的多,店員會直接篡改保存期限。原本保存期限隻有一天的紅茶液和抹茶液,常常到了過期時間還剩下不少,是以篡改保存期限的情況也經常發生。而該店主管也知曉這一行為,主管、店員“言傳身教”篡改保存期限,有的食材被人為“延保”一周。

被曝使用過期食材,還篡改儲存期限“延保一周”!星巴克中國回應:深感震驚!

篡改食材保存期限并不是這家星巴克門店的特殊操作。在星巴克的另一家門店,面對過期的食材,他們也是同樣的處理方法。

承諾“開封後不過夜”的糕點,第二天偷偷上架。一名主管更是明确表示,把前一天剩下的擺上櫃台繼續賣,“先賣昨天剩下的,再賣今天新進的。”

此外,上述門店還存在着用吧台毛巾擦垃圾桶,且未将該毛巾丢棄,而是繼續使用等衛生問題,以及提前處理問題食材應付檢查等問題。

巧克力液、抹茶液過期後,仍被加工成飲品售出

據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報道,10月下旬,記者經應聘進入江蘇省無錫市星巴克震澤路店工作,工作内容是制作包括咖啡在内的各種飲品。入職後被要求直接上崗,由一名老員工帶教。在工作時間外,星巴克給新員工安排了網絡課程,通過手機學習咖啡制作和規章制度。

在星巴克的規章制度中,尤其強調食品安全問題。然而記者發現,食品安全的相關規定在這裡形同虛設,食材過期後仍被繼續使用。

巧克力液是門店常備食材之一,由巧克力粉兌水調制而成。星巴克《産品開封保存期限彙總表》裡标明,這種巧克力液在冷藏條件下,保存期限為48小時。10月31日上午,記者發現冰箱裡存放的一桶巧克力液,使用期限為10月31日8點前,而記者看到時,這桶巧克力液已經過了保存期限,但店員并沒有按規定報廢處理。

店員不止一次用那桶過期的巧克力液,給顧客制作飲品,其中包括暢銷早餐飲品可可蒸氣奶。

當天店内一壺用于制作抹茶拿鐵的抹茶液也已過期。标簽資訊顯示,它在10月31日早晨8點40分到期,而當天下午臨近2點,一名店員用這壺過期的抹茶液,給顧客做了一杯抹茶拿鐵,之後這壺抹茶液同樣被放回原處,等着下一次使用。

被曝使用過期食材,還篡改儲存期限“延保一周”!星巴克中國回應:深感震驚!

11月7日下午,在星巴克無錫震澤路店,冰箱裡擺放的桃果肉已經過期,旁邊的兩瓶奶油也已經過期。

過期前十分鐘換标簽,店内一天出現4種過期食材

使用過期食材在店内并非特殊情況,而是主管和店員心知肚明的慣例。

11月7日下午,擺在吧台的一壺紅茶液沒有貼保存期限标簽,一名在吧台制作飲品的店員解釋了其中緣由,“因為已經過期,就把标簽撕掉了。”同樣标簽不見蹤影的,還有一瓶過期的奶油。

被曝使用過期食材,還篡改儲存期限“延保一周”!星巴克中國回應:深感震驚!

吧台的一張紙條記錄了幾種食材的過期時間,其中寫明紅茶液的過期時間為11點30分,奶油的過期時間為13點26分。這張紙條還記錄了桃果肉和抹茶液的過期時間,分别為12點半和13點40分,而這兩瓶食材,店員還未來得及将它們的保存期限标簽撕掉,上面記錄的保存期限資訊與紙條上記載的一緻。

此時已是下午5點,這意味着上述4種食材均已過期。

但在店員眼裡,這些食材沒有什麼問題,仍照常用它們給顧客制作飲品。當天,記者将4種食材過期的情況反映給了門店值班主管,“這幾種食材到期了,要不要倒掉換新的?”值班主管顯然對這一情況早就知情,同意繼續使用這些過期食材。

星巴克中國稱開始内部調查

據北京青年報12月13日報道,星巴克中國表示,針對無錫星巴克兩家門店存在篡改原料保存期限,将承諾“開封後不過夜”的糕點次日再賣等問題,其已經開始内部調查,有結果會盡快回複。

而記者通過星巴克App查詢發現,截至發稿時,涉事門店之一的無錫星巴克震澤路店已經顯示為“結束營業”,另一家涉事門店——星巴克無錫昌興大廈店仍可點單。

被曝使用過期食材,還篡改儲存期限“延保一周”!星巴克中國回應:深感震驚!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北京青年報、新京報、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公開資料報道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