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民修豬圈挖出一座古墓,出土“諸葛亮佩劍”,專家獎勵500元

古代,劍不僅是防身武器,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古代可以通過他的佩劍,辨識他的身份。其中一把劍上刻得有“蜀”和“王”字,就被一村民誤認為是諸葛亮的佩劍。

農民修豬圈挖出一座古墓,出土“諸葛亮佩劍”,專家獎勵500元

1978年1月,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潘塘鄉曹山村的農民曹景志,他在駝龍山南坡開采用來修建豬圈的石頭時,挖出了一些青磚,挖開青磚,便發現了一面銅鏡,一刀一劍,還有一些瓦器和老銅錢。

農民修豬圈挖出一座古墓,出土“諸葛亮佩劍”,專家獎勵500元

至于曹景志是怎麼知道寶劍是諸葛亮的?他表示“鋼劍上有兩個銘文,一個是蜀,一個是王。蜀代表蜀國,王代表的是劉備,是以這劍是諸葛亮的。”王恺對他的話充滿疑惑,諸葛亮等人怎麼會稱“漢”為“蜀”呢?他認為這把劍很可能不是諸葛亮的佩劍,不過他還是抱着一絲僥幸心理。

在曹景志的帶領下,王恺來到駝龍山那座古墓旁。他仔細勘察,發現這墓是東漢晚期一座小型的磚室墓,墓室的原貌已被破壞。王恺等人将古墓中的文物收集起來,曹景志說原本還有一把刀,但刀因被家中孩子拿去玩耍丢失了。王恺等人把村子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找到。

農民修豬圈挖出一座古墓,出土“諸葛亮佩劍”,專家獎勵500元

王恺解讀劍身上的銘文:建初二年蜀郡西工官王愔造五十湅(煉)孫劍,解開了劍的來曆。看到這裡,王恺印證了自己之前的猜想,這劍并非是諸葛亮的佩劍,而是東漢初年的鋼劍。銘文上的建初是東漢第三位皇帝劉炟的第一個年号;建初二年指的是公元77年,并非是劉備時期;五十煉是指此劍的制作工藝。

這劍是用“炒鋼”技術冶煉而成,這技術是煉鋼史上的一次革命,是迄今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冶金技術,在西漢早期就已發明和廣泛應用。因為在冶煉過程中需要不停攪拌,好像炒菜一樣,是以稱為“炒鋼”。

炒鋼需反複加熱鍛打,古代工匠把“精鐵”加熱鍛打,排除鋼中夾雜物,鍛打一遍,稱量一次,減輕一些,直到斤兩不減,使它的成分趨于均勻,組織趨于緻密,改善鋼的性能。這劍被稱為“五十湅”,說明它經過了五十次鍛打。

農民修豬圈挖出一座古墓,出土“諸葛亮佩劍”,專家獎勵500元

王恺在離開前,給了曹景志500元征收款,告訴他說這些文物都是國家的物價之寶,理應上交。回到博物館後,經專家測量這把鋼劍總長109厘米,劍身長88.5厘米,寬1.1到3.1厘米,脊厚0.3到0.8厘米。

據說,鋼劍出土時,雖經過近2000年,依然鋒利無比,輕輕一劃,刃鋒力透十餘層厚紙。這鋼劍雖不是諸葛亮的佩劍,但其價值也很重要。此前,考古學家多次挖到漢朝的鋼劍,但既有銘文,又有紀年以及鍛造标準的鋼劍,全國僅有這一把,其考古價值不言而喻,這也是它成為徐州鎮館之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