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公祭,我們一同守望幸存者

作者:浦口釋出

2020年國家公祭日

還有73位在冊在世的幸存者

而今年

這個數字變成了61

他們正在凋零

今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啟動了“守望幸存者”項目

希望能将這些老人的證言

及當下的生活狀态

保留下來

為我們的後人

留下一筆珍貴的記憶财富

目前第一季的9集已全部制作完成

在國家公祭前夕

我們一同守望幸存者

01 程福保——“家國永遠連在一起”

南京淪陷後,父親攜家帶口出城逃難。不幸的是,逃難路上程長河被日軍殘殺,由于情況危急,一家人隻得草草掩埋遺體就繼續逃難。父親的去世使程福保母子5人生活陷入困境......

1949年4月23日,古都迎來新生,程福保也迎來了人生轉折。那年5月15日,程福保穿上了解放軍軍裝,1951年他又作為炮兵方隊一員光榮地參加了國慶閱兵......如今老人兒孫滿堂生活幸福,像年輕人一樣通過網際網路和社交軟體了解時事。老人最大的心願,是祖國繁榮富強、蒸蒸日上。

02 熊淑蘭——“快闆裡的生活變為了現實”

熊淑蘭出生于1931年。1937年12月,她的母親在跑反過程中流産并落下病根,大媽被日本兵輪奸,伯伯被日軍殺害。熊淑蘭因裝扮為男孩而幸存。

熊淑蘭說,我們過去的日子那麼苦,現在好了,吃不愁,穿不愁,住的是樓房,看的是彩電,聽的是電話。以前打快闆,唱的就是南湖的變化:我們建邺區莫愁湖街道為人民所想,為人民需要。清水飄飄夾竹橋,老人鍛煉身體好,大朋友溜冰真活躍,小朋友玩得咯咯叫。到晚路燈亮堂堂,亮化彩燈美麗又漂亮,照得我們臉上發光光,照得我們心中喜洋洋、喜洋洋。

03 祝再強——做曆史的證人

祝再強一家十口人在跑反途中親眼目睹江東門附近的水田裡有大量被日軍槍殺的老百姓屍體。童年時在1937的浩劫中幸存下來的他,深知和平安甯來之不易,于是在青年時代毅然穿上軍裝,奔赴了北韓戰場......

89歲的祝再強親身經曆了中國的孱弱、奮起與繁榮,回首這八十多年,他說,自己要做曆史的證人,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千萬不能忘記國家受的苦、民族受的難、人民受的罪。

04 程文英——上老年大學學吹口琴

1937年,在全家逃往江浦的途中遇到日軍過江,懷有身孕的母親逃到附近水溝躲藏,而其父親在回家取物途中被日本兵開槍殺害。南京淪陷時期,失去父親的一家過得異常艱辛……

晚年的程文英和兒子生活在一起,平時愛看書,還報名了老年大學學吹口琴,生活甯靜。老人說,牢記落後就要挨打,國家一定要富強!

05 葛道榮——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段曆史

叔父和舅父都被日軍殺害,自己也在住在漢口路金陵大學難民營期間被闖入的日軍用刺刀刺傷右腿,至今留有傷疤。

如今94歲的他經常參加紀念館各項教育活動,還寫了一本10萬字的書留給後代傳承這段記憶。他說,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那段黑暗的曆史。隻有民族複興、國家富強,我們現在的幸福才有保障!

06 常志強——“我們有責任傳承這段記憶”

紀念館入口處的群雕中,镌刻着一個9歲的孩子目睹了父親、姐姐、弟弟被日軍殘殺,胸口被刺傷的母親在掙紮着給2歲的弟弟喂了最後一口奶後死去。這個9歲的孩子,就是常志強。現在他也常常來紀念館,默默地站在一号門“最後一口奶”雕像前很久很久,悼念在那場浩劫中逝去的親人。

80多年過去,常志強也在如今幸福的生活以及唱戲、畫畫、剪紙這些興趣愛好中,獲得了内心的平靜。他的子女輩已經扛起了傳承記憶的責任,女兒常小梅說:“我們有責任傳承這段記憶”。

07 經智珍——我要努力跟上時代

1937年日軍破城前的經智珍一家住在南京洪武路,靠父親給人做徽章為生。南京大屠殺期間,舅舅和父親先後被日軍殺害,外祖母被逼瘋,經智珍在難民營才躲過一劫。可難民營的環境也非常艱苦,大冬天睡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的她也是以患上了肺炎,很多年才治好。

如今經奶奶身體硬朗,自己照顧着自己,做飯、疊被、澆花動作麻利,下午沒事也會下樓玩一圈,還會擺弄智能手機笑眯眯地翻看微信裡的兒孫照片。經奶奶說,“現在的孩子比我們那時候生活好多了,變化太大了,我要努力趕上時代啊!”

08 夏淑琴——我要為30萬遇難同胞講公道話

約翰·拉貝在其1938年2月11日的日記裡,記錄了一個悲慘的事例:12月13日,約有30個日本士兵出現在門東新路口5号房子,幾乎殺光了夏姓市民全家,又用刺刀刺傷了躲在房間裡的七八歲女孩......那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受傷後爬進隔壁房間,那裡躺着她母親的屍體,她和4歲妹妹就在那裡待了14天,兩個孩子靠着炒米和她們在一隻鍋裡找到的剩飯活命。

那個七八歲的女孩就是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84年過去,她已經92歲了。過去的近30年裡,夏奶奶去過國内和國外的許多地方,一遍一遍地訴說自己的遭遇,她說,她要為30萬遇難同胞說句公道話。

現如今,奶奶雖然年事已高,但身體健康、喜歡鍛煉。她家族繁盛,子女、孫輩都熟悉那段曆史,小外孫還是小小講解員。她希望,年輕一代永遠牢記這段曆史,也希望我們的國家永遠和平、平安。

09 陶承義——戰争毀了我的童年,但我現在很幸福

南京大屠殺發生時,陶承義還隻是個1歲的嬰兒。那一年,他29歲的父親、31歲的舅舅和26歲的表哥,都被日軍押到漢中門外集體槍決,遺體還被澆汽油焚燒。陶承義說,戰争毀了他的童年!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成後,陶承義經常來祭拜家人和同胞。他覺得有了這座紀念館,那些逝去的生命應該能得到一些安慰。如今陶承義子孫滿堂,他覺得現在的生活很幸福。同時老人也不忘教育後代,陶承義對孫女說:“我們過去落後挨打,現在我們國家好不容易強盛起來,不能麻痹啊。”

就在今年陸續制作第一季視訊的同時

又有3位幸存者老人離世

未曾來得及記錄

讓從業人員更加感受到了

這項工作的重要與緊迫

他們将繼續與時間賽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