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萬曆戰争能赢?甲午戰争卻不能赢?衰敗的明大于衰敗的清?

萬曆抗倭戰争結束46年後,明朝滅亡,甲午戰争結束18年後,清朝滅亡。對于一個國家來說,這都屬于末期了,那麼末期的明朝為何能打赢日本,而清朝卻不能,這是為什麼?今天我們要來讨論的就是這個問題。

為何萬曆戰争能赢?甲午戰争卻不能赢?衰敗的明大于衰敗的清?

首先,我們要承認清朝比明朝更腐朽,但是這個腐朽是相對而言的,清朝所面臨的世界是近代化的世界,當時第二次工業革命已經完成,人類已經進入電氣時代,但是清朝的文明依舊是落後的農耕文明,洋務運動收獲寥寥,清朝沒有完成必要的轉變。而在明朝,在世界的整體環境中,明朝并不算特别落後。如果不看各自的時代背景的話,清朝和明朝本質上沒有什麼差别,他們的思想一脈相承,很難說清朝就比明朝進步了多少,而這種落後的農耕思想和封建思想,遲早是要被淘汰的。

為何萬曆戰争能赢?甲午戰争卻不能赢?衰敗的明大于衰敗的清?

由此看來,在這兩次戰争中,日本所面對的對手本質上就是一個——都是中國,充其量是清朝從洋人那裡進口了一些洋槍洋炮。但是,日本在這幾百年的時間裡,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變化起源于黑船事件和明治維新,結果就是把日本從一個同樣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了一個新興的工業國。

為何萬曆戰争能赢?甲午戰争卻不能赢?衰敗的明大于衰敗的清?

當一個工業國家對陣一個農業國家的時候,孰勝孰敗一眼可見。自近代以來,人類已經進入了工業時代或者熱兵器時代,要想取勝,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而在冷兵器時代,兩個傳統的農業國碰面之後,孰勝孰敗更大程度上取決于交戰國雙方的參戰人數,兵器什麼的都是次要的,因為根本差不了太多。

為何萬曆戰争能赢?甲午戰争卻不能赢?衰敗的明大于衰敗的清?

甲午戰争的失敗,本質是農業文明敗給了工業文明,而不是中國敗給了日本。鴉片戰争發生于1840年,黑船事件發生于1853年,日本船小好調頭,即使完成了整個國家的轉型,而清朝則因為傳統根深蒂固,體量龐大等等原因錯誤地失去了轉型的機會。甲午戰争的失敗對中國來說是必然的,沒有挽回的餘地的,這種失敗的局面後來也多次出現,包括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淞滬會戰等等,這種失敗幾乎一直延續到二戰結束。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也開始走上工業化的道路。當一個工業化小國遇上一個工業化大國的時候,日本才因為體量的原因走向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