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昌平丨打造一張小湯山響當當的文化名片,這個河南小夥真中

2021年11月,經區委五屆203次常委會和區政協五屆20次常委會審議通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聯合推薦,北京禦筆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法人兼總經理劉建鵬,被确定為政協北京市昌平區第六屆委員會委員。

昌平丨打造一張小湯山響當當的文化名片,這個河南小夥真中

2016年,禦筆坊入駐北京昌平區小湯山鎮。目前占地三千多平方米,集中展現中國毛筆文化的厚重曆史,廣大市民可全面了解到禦筆坊2000多年曆史,以及深厚文化積澱的毛筆産品和其發展演變曆程。如今,禦筆坊已經成為小湯山鎮的一張響當當文化名片!

在周口項城市孫店鎮古汝河邊,坐落着一個古老的村莊,這就是禦筆坊毛筆的發源地汝陽劉村。

1991年11月,劉建鵬在這裡出生。當時村裡的人以制筆為生,家家戶戶制筆,出現了不少制筆世家、制筆工匠,衍生出享譽全國、全省的知名品牌“汝陽劉”“禦筆坊”。汝陽劉毛筆在全國各地得到推廣普及,素有“北有汝陽劉、南有湖筆”之美譽。

劉建鵬介紹,禦筆坊毛筆制筆工藝源于東漢初年。劉邦七世孫劉欽任南頓(今河南項城市)縣令,劉欽故後,其子劉縯繼任南頓令。劉縯義子劉彥則将皇宮制筆技藝帶至民間。劉秀光複漢室任光武帝後,其侄劉彥被封為“禦筆王”,劉彥即成為禦筆坊第一代制筆先祖。

禦筆坊珍藏一支巨筆,全長326厘米,重60公斤,是名符其實的“中華第一筆”,目前拟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

來自漢室皇宮的制筆技藝便開始在汝陽劉村代代延續。曆史上曹操、王羲之、周興嗣、杜甫、蘇轼、張居正等都曾用禦筆坊毛筆書寫名篇,流傳千古。張伯駒、啟功等也都使用過禦筆坊毛筆題字作畫,并留下了精彩的曆史瞬間,汝陽劉村是以被河南省政府命名為“妙筆之鄉”。

生于斯,長于斯,劉建鵬對毛筆有着特殊的情感。人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使命而奮鬥,而傳承禦筆坊的事業,成為劉建鵬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标。

昌平丨打造一張小湯山響當當的文化名片,這個河南小夥真中

3年學徒,128道工序的堅守

禦筆坊毛筆源于東漢,興于唐宋,盛于當代。2000多年來,劉氏家族代代薪火相傳,用辛勞和智慧傳承着中華民族這一古老技藝,被曆代文人墨客視為上等佳品。

“大學畢業以後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學習了三年的毛筆制作技藝,”劉建鵬表示,“系統的掌握了128道工序精神所在,以及劉氏家族傳承制作毛筆歌訣精髓。”

攤開雙手,劉建鵬的手掌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裂口。

“以前,在老家冬天裡沒有暖氣,幹活的水闆上面都結着冰。剛打上來的一盆溫水,不一會兒就變涼了,手一直在涼水盆裡泡着,最後體溫又把水暖溫了”,劉建鵬回憶起這段往事。

梳理是制作毛筆的關鍵一步,就是用鋒利的牛骨做成的梳子,對選出的毛料進行梳理,務使每根毫毛“尖是尖、根是根”,把淩亂的毛料梳理得根根分明,如同嚴整劃一的軍隊隊列。

在梳理毛料時,必須坐姿良好,手眼配合,神氣貫通,一手按毛鉗,一手持梳理毛;如果分心分神,骨梳就會刺進皮肉,手就劃破了,盆裡的水都被血染紅了。好在牛骨本身就是一股藥材,有鎮痛消腫的作用,傷口不會發炎感染。

遠離世俗的喧嚣,90後的小夥劉建鵬,耐住寂寞、堅守匠心、用心做好這一支筆。

昌平丨打造一張小湯山響當當的文化名片,這個河南小夥真中

一門手藝,帶動一個家庭脫貧

時代在發展,書寫工具發生了很大變化,鋼筆和原子筆的普及,電腦的興起,毛筆市場萎縮,很多廠都關了門。

那些年,劉建鵬的父輩們成天背着裝滿毛筆的麻袋,外出開拓市場,常常是一連十多天一支毛筆都沒有賣出去,經常是忍饑挨餓,吃完上頓沒下頓。那時候,他們一邊面朝黃土背朝天種地為生,一邊堅持着家族的制筆作坊。

困難總會過去,春天已經來臨,随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複興,禦筆坊先後獲得了“中華老字号”、“非物質文化遺産”、“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等榮譽稱号。

2019年5月,禦筆坊積極開展技術扶貧,為昌平區對口扶貧地區:尚義、太仆寺旗、阿魯科爾沁旗舉辦毛筆技術教育訓練班,累計教育訓練共360名殘障人士。毛筆制作過程綠色環保,勞動量較輕,經過短期教育訓練即可上崗,特别适合殘障人士就業。

目前,項目采取分戶加工的模式,每人完成毛筆加工的其中兩道工序,平均每人每天能加工200支毛筆,1支3毛錢利潤,一個月能掙1800元,足不出戶就能掙錢,收益也很穩定。現在禦筆坊為尚義縣50餘個有殘障人士的家庭提供了工作崗位,進而幫助殘疾貧困人口實作穩定增收,助其擺脫貧困。

“看到小朋友們手裡拿到毛筆那一刻高興的笑容,我也笑了,看到殘障人士學會制作毛筆技藝,在我們回收毛筆,他們感謝我們哭的時候,我也哭了!”劉建鵬這個樸實善良的小夥子話不多,卻是個性情中人。

居住在尚義縣的60歲老人範有财笑着說道:“加工毛筆的工作,讓我有了穩定的收入,就算少做一點,一個月也能掙600塊錢呢,解決了我基本生活問題,我很滿足。”

2019年11月,禦筆坊在河北省懷來縣五福養老院殘障人士創業基地開辦了毛筆技術教育訓練班。

目前,五福養老院有23名殘障人士參與加工毛筆制作,每天加工5000支毛筆,價值7.5萬元。他們還成立一個殘障人士銷售小組,制作了“奉獻愛心推廣文化助殘創業”的智語,讓殘障人士自己去銷售。他們結合當地教育部門購買,供應學生學習書法使用,解決了殘障人士脫貧難題,也解決了學生用筆的缺口。

2018年3月劉建鵬獲得了毛筆外觀設計專利證書。同年禦筆坊榮獲“昌平區社會大課堂資源”機關。

為了加大銷售量禦筆坊從2019年開展實踐活動,平均每天接待學生500人,在河南、山東、北京開展非遺文化進學校活動,舉辦中國小生書法大賽,帶動了200多萬中國小生參與書法活動,大大的解決了産品銷售問題。

禦筆坊毛筆還被中央電視台書畫頻道選為國禮産品,代表中國文化走出國門。

“通過3年努力,禦筆坊将和小湯山鎮大柳樹村合作,建設成一個年産值達到5000萬元,解決200人就業,集毛筆生産、銷售、遊覽為一體的毛筆文化村,實作一村一品。”劉建鵬說。

作為禦筆坊毛筆的第67代傳人之一,劉建鵬堅持傳承、創新、弘揚、發展,一步一個腳印,執著堅守着自己的毛筆夢,從未放棄。劉建鵬心中的理想是傳承毛筆文化,讓毛筆文化在創新中大放異彩,促進一個地方文化乃至經濟的發展,希望他的夢想能早日實作!

文/郁蕾

部分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謝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