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面包之外,還有靈魂

文:閑時翻書君

人生,面包之外,還有靈魂

“世間兒女,在這苦海中浮沉,竟也有那麼多靈魂——強烈渴望的,并不隻是完全為了面包。”

——三毛 《親愛的三毛》

1.

人生的有諸多讓人苦惱的線索遍布我們的四周,仿佛隻要我們循着線頭往下尋找,就必然得到痛苦。

不知道痛苦的人,一定也不明白什麼是靈魂。

三毛為有許多靈魂不滿足于一日三餐而高興,我猜想,她所講的“不隻是完全為了面包”是因為很多人循着人生苦惱的線索繼續走了下去。

2.

簡單的生活,不過是滿足“飲食男女”,得過且過是一種簡陋,而加上一點想象力,把“得過且過”變成田園詩歌的生活,叫作“簡單”。

簡單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放棄,放棄探索,逃避痛苦,遠離紛争。

在這世上定然有人能夠滿足于這樣簡單的生活,其人數大概并不比追求錦衣玉食生活的人要少。

但我們不能,而且我們知道我們不能。這便是一種苦惱的來源。想得少的人,才能滿足于簡單的生活,因為簡單的生活并不符合社會的潮流。

人生,面包之外,還有靈魂

3.

社會在競争中求得發展,在隻争朝夕中永不厭倦地要求人們投入精力和時間。“簡單生活”的要求,和“低欲望生活”有異曲同工之處,但卻是經濟和社會發展所否定的生活方式。

當一個人不僅為生活所需物質而感到苦惱,卻生出一份閑情逸緻去考慮“靈魂”需要什麼時,靈魂才得以通過“痛苦”顯露其模糊的輪廓。

這是基本物質滿足上不可避免要發生的事情,它并不隻是“簡單生活”的對立面,甚至恰好相反,是物質生活無法完全滿足一個人内在需求的例證。

4.

物質生活,供養身體;精神生活,供養靈魂。

當我們反思自己的生活進而得到某種超越性時,便會生出一種感受:靈魂便會想要從身體的拘束中解脫出來。

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寫:吾之大患,在吾有身;及吾無身,何患之有?

這便是靈魂的超脫感。

人生,面包之外,還有靈魂

5.

當聽别人談論:先要滿足生存需求,然後才能顧得上靈魂之時,我們的靈魂定然會發出否定之聲,隻是我們未必能聽見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