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位武林高手拳法大師,慘遭陷害淪為廢人,最終卻成戰國第一軍師

世外高人鬼谷子的兩位高徒,師兄龐涓早早畢業下山在魏國當上了将軍,建功立業,威風八面;孫膑卻還一直在鬼谷山中進修,讀完了學士讀碩士,讀完了碩士讀博士,讀完了博士讀博士後,不能再讀下去了,再讀下去,可就要讀成壯士烈士聖鬥士了,如今七國普遍缺乏軍事人才,就業形勢一片大好,他沒有理由繼續待在學校裡虛耗青春。

這段時間其實也不是沒有用人機關來學校裡招生,比如自己父親的故友齊國将軍田忌就多次寫信給他要他回去報效祖國,但是他一直遵守着同學龐涓與他臨别時那個青春的誓言,是以遲遲沒有答應。

終于有一天,龐涓的信到了,信中寫道:“涓托弟之庇,一見魏王即蒙重用。臨别援引之言,銘心不忘。今特薦于魏王,來即驅馳赴召,共圖功業。”

孫膑閱畢,心中一片溫暖,萬分感動,于是他迫不及待辭别老師,下山直往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為魏武侯早期從楚國手中奪得)而去。

一位武林高手拳法大師,慘遭陷害淪為廢人,最終卻成戰國第一軍師

在電視劇《大秦帝國》中,龐涓所處時代的魏國都城還是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直到後來魏國打不過秦國才不得已東遷到大梁去的,此言大謬。

為什麼大謬?《史記》和《資治通鑒》不也是這麼記載的麼,說魏國遷都大梁是在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前339年)商鞅變法之後。但是小生要負責任告訴大家,《史記》和《資治通鑒》都錯了,魏國的遷都時間應該在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魏國霸業最鼎盛的時候,其向東遷都的目的也不是因為怕秦國(當時的秦國實力還沒法跟魏國比),而是為了将魏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向東移,以更好的發展其中原霸業。事實上,大梁處于水網密集的黃河之濱,土地肥沃,經濟發達,靠近齊趙楚宋,交通便利,比那個山隔水阻的安邑好太多了,簡直天壤之别。

一位武林高手拳法大師,慘遭陷害淪為廢人,最終卻成戰國第一軍師

這個遷都時間,記載在魏國史書《竹書紀年》上,這本書被考證為魏惠王之子魏襄王時的史官所作,可以說是魏國的官方檔案材料,相信它應該比《史記》要準确的多。事實上,班固的《漢書》和郦道元的《水經注》都引用了這個說法,人家魏國早就遷都了。

正因為如此,魏惠王在當時已被稱作梁惠王,且魏國已被稱作梁國,魏軍已被稱作梁軍了。

然而以我事後諸葛亮的看法,魏國遷都遷錯了,或者說遷早了,它不應該這麼早東進中原的,它應該憑借吳起之餘威,以西河為戰略根據地,逐漸侵吞秦之關中地,并以之為大後方,西向而争天下,而不是跑到位于天下正中的“四戰之地”大梁去當“活靶子”。

一位武林高手拳法大師,慘遭陷害淪為廢人,最終卻成戰國第一軍師

孫膑不日來到大梁城,他立刻被眼前宏大的氣勢給震住了,高厚堅實的城牆,富麗堂皇的宮室,熱鬧寬闊的街市,到處擠滿了繁華氣派的酒店商鋪,真可謂車聲擊,人肩摩,花花世界,美輪美奂,與他從前待的冷山幽谷簡直天壤之别,太他媽的震撼了!

據史料記載,魏惠王建造的大梁城周長達三十餘裡,有12個城門,城牆高約5丈,城内大街長約10裡,城中居民多達三、四十萬,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七國之中,唯有齊都臨淄能與之媲美。

一位武林高手拳法大師,慘遭陷害淪為廢人,最終卻成戰國第一軍師

不可否認,魏國在戰國初期首行變法,開文明風氣之先,确為當時天下最繁榮最強盛的超級大國、各國學子就業的風華聖地,身為孫氏兵法的傳人孫膑,來這裡就對了!

一路驚歎,一路感慨,孫膑終于見到了契闊已久的同學龐涓。

一位武林高手拳法大師,慘遭陷害淪為廢人,最終卻成戰國第一軍師

幾年未見,龐涓已從一個青衫磊落的翩翩學子蛻變為一個威震天下的無敵名将,孫膑也洗盡鉛華,渾身散發出一股世外高人的卓越風姿。兩位好兄弟均非吳下阿蒙了,他們的能力,已足夠主宰整個天下局勢。

故友重逢,倍感親切,孫膑欣喜之色溢于言表,龐涓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讓人摸不着頭腦。

直覺告訴孫膑,事情似乎有些不對,但到底是哪裡不對,他一時也想不出來,隻得将其放在一邊,與龐涓連夜歡飲,飲着飲着就醉了,醉夢之中,他與龐涓兄弟聯手,并肩作戰,雙劍合璧,所向披靡,統一三晉,吞并西秦,名垂青史,成就一段千古佳話。

一位武林高手拳法大師,慘遭陷害淪為廢人,最終卻成戰國第一軍師

也不知過了多久,孫膑從宿醉中醒來,卻發現自己躺在一片黑暗之中,身下潮濕冰冷,鼻中惡臭難聞,耳邊還時不時傳來幾聲凄慘的哀号,令人毛骨悚然。

“這是哪裡?我怎麼會在這裡?這是夢嗎?還是我已死了身在地獄?”孫膑慌亂的欲站起身來,卻覺雙腿疼痛之極,忙用手一摸,頓時天旋地轉,幾乎暈倒過去。

在原先小腿的地方,孫膑卻隻摸到了一團空氣,是的,他的腿沒了,膝蓋以下,竟被人齊刷刷剁去。

“啊!——”孫膑一聲慘叫,肝腸寸斷,撕心裂肺,如鬼哭,如枭啼,穿破無邊的黑暗,穿破千年的歲月,聲聲血淚,仍然盈耳,至今尤令無數讀史者為之感懷傷泣,悲憤難言。

事情是怎麼回事大家應該已經知道了。随着龐涓職權愈高,威名愈重,他的得失心也越來越重,他從前對孫膑的那種嫉妒也發展成了一種忌恨。終于,龐涓在極度的心理失衡下人性扭曲,為了除去潛在的威脅,為了天下第一兵家的位置,他決定除掉孫膑。然而,孫膑不僅兵法超群,而且還是個武林高手,後有《孫膑拳法》流傳後世,此拳法講究松肩抖腕,“放勁”若猿臂,力貫“袖梢“發出布帛撕裂衣之聲,故又被稱為“長袖拳”,也就是武俠小說中描述的“流雲飛袖”,古龍筆下的花滿樓即是個中高手。

是以,龐涓便想了一個萬全的狠招,先假借罪名誣陷孫膑,然後将其灌醉逮捕,接着便對孫膑實施了殘忍的膑刑與黥刑,使他成為一個廢人,再高的武功也使不出來,再強的謀略也無處施展,隻能在地上匍匐爬行,永世不得翻身,永無出頭之日,而永遠無法威脅到龐涓。

所謂黥刑,也就是墨刑。即用刀将罪名刺刻在犯人的面額上然後塗以墨。受這種刑的人,将一輩子帶這個恥辱而無顔見人,更别說入仕為官一展所學了。至于出将入相建立功業,那更是想都不要想。

所謂膑刑,源于夏代,本意是指挖去膝蓋骨,到了周代改為斷去雙足,孫膑所受的就是這種砍去膝蓋以下肢體的酷刑,其實孫膑本不叫孫膑,隻因輕信受此極刑,為了永遠記取這次痛苦的教訓,是以改為此名,至于他從前的名字,孫膑不想提,旁人自然也忘了,我們則更是無從知曉。

失去雙腳的地方,路已經走完,原來的純真少年孫某已死,現在的他的名字叫孫膑,無腿的孫膑!!

一位武林高手拳法大師,慘遭陷害淪為廢人,最終卻成戰國第一軍師

至于龐涓為什麼沒幹脆殺了孫膑,有兩種可能:第一,依舊顧念同窗之誼,是以網開一面。第二,心理極度變态,欲要孫膑生不如死。

到底會是哪一種呢?我不是龐涓,我不知道,我隻知道,壞人死于話多。

不管怎麼說,龐涓殘忍的毒害了自己的同窗好友孫膑,卻奇怪的沒有殺死他。孫膑出獄後,龐涓就将他安置在一個隐秘的所在,每日供給飯食,像條狗一樣喂着他,這樣的日子足足維持了将近一年之久。令人吃驚的是,這種慘絕人寰豬狗不如的日子,孫膑竟頑強的讓自己活了下來。

孫膑不是沒有想到死,自從身遭酷刑隔絕人世之後,他每日裡中心郁結,孤憤難忍,腸一日而九回,好幾次生死一念。

所謂“士可殺不可辱”,毀面容、斷肢體,此乃辱之又辱,按照士的氣節來說,這是絕對無法容忍的事情。古代有句俗語叫做“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定計于鮮也。”意思是說:“即使是一個在地上畫出的監牢,士也絕對不能進去;即使是一個用木頭削成的獄吏來審判你,士也不絕對不能去質對;受刑之前就決計自殺而不受辱,這就是一個士應有的鮮明态度。”如今孫膑因為一時的輕信,導緻面被毀容腳被砍斷,隻能像條狗一樣在地上爬行,完全成為廢物,前途一片灰暗,此生已然絕望,想死也是很正常的。

然而孫膑最終還是忍辱苟活了下來,他不能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去。他這樣被騙受辱而死,為天下戮笑,死後有何面目去見孫氏先祖。

古代還有句俗語叫做“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他現在這樣身背罪名死去,是若九牛去一毛,與蝼蟻何異?總之,他現在就這樣死了,世人也不會把他和那些死節之士相提并論,隻不過認為他智慮窮盡,罪惡已極,不能自贖,終于走上死路罷了。如此則雖累百世,垢彌甚哉!

是以不行,無論如何,他一定要活下去,活不下去了也要硬撐着活下去!隻要活着,就還有希望。所謂隐忍苟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是因為心中還有未了之事,這件事就是報仇!!

是以他要活,他要報仇雪恥,把一切恥辱從龐涓這個負義小人身上全讨回來。他還要把自己畢生所學流傳下去,将孫氏兵法發揚光大,這樣他的生命才有意義,才有價值。

古有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今天他這個孫膑,雖成廢人,卻仍要建功立業複仇羞恥、傳承家學名垂後世,如此則身受百辱,亦不悔哉!

對于弱者來說,苦難是禍,受之不幸。但對于一個強者來說,苦難是禍,也是福,受之不幸,也是大幸!經過這次大難後,孫膑成長了,他再也不是從前那個很傻很天真的懵懂少年了,他現在是不屈不撓百折不回越挫越勇的堅強鬥士!龐涓把自己的靈魂出賣給了魔鬼,号稱心已死情已滅,午夜夢回之際,他會不會遭到良心的譴責我們不得而知。但孫膑被自己最好的朋友出賣,是真的心已死情已滅,試問這世界上還有誰能傷害他?

于是,面對背叛與出賣,天下第一兵家成長了,孫膑終于頓悟,世間無處不戰場,人生步步皆棋局。在無數個痛苦的夜晚,孫膑眼望星空,腳踏實地,他的智慧與計謀在心中孽生伸展,他的成熟與深沉在劫難中洗練精進,他明白,他與龐涓之間的戰争,如今才剛剛開始。

男兒到此,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一位武林高手拳法大師,慘遭陷害淪為廢人,最終卻成戰國第一軍師

重新振奮起來的孫膑,在絕望之境想到了自己的祖國齊國。如果沒有龐涓的誘惑來召,他可能早就到齊國任職去了。現在,他雖成一個廢人,但他相信,他一定能找到機會,逃出生天,回到齊國去。

龐涓雖命人每日定時來給孫膑供給飯食,卻并沒有派人看守他,在龐涓看來,孫膑已成一個廢人,半步都走不了,如何能逃?就算逃了也沒啥,一個廢人能幹什麼,又有哪個傻子會用他!而且按照當時的慣例,受過刑的殘障人士是無法進入官場的,因為這對國家是一種恥辱。

龐涓錯了,大錯特錯。廢人也是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的,像孫膑這樣的國寶級軍事天才,在戰國這個大争之世沒有哪個君主不會搶着要,慣例不是問題,身體殘疾也不是問題,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龐涓最終還是要為他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