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如今流傳一首三國二十四名将的打油詩
詩雲: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顔,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将,打末鄧艾與姜維。
其實這個排名無從考證。其實,在三國曆史中,有很多很多被忽略的牛人武将。今天我們就
抛開上述二十四名将,
找一找三國
被埋沒
的十大
武力高手
。
參考資料:
本文主要參考
裴松之注解的《三國志》
,輔助材料為
《後漢書》
、
《晉書》
等。
參考依據:
“
先登
”、“
陣斬
戰事執行難度
(例如絕地突圍、陷陣)”、“
弓馬與力量
他人評價
”等。
拾
十:曹操——逃跑中的爆豆者
軍事方面,在人們印象中他屬于偉大的帥才,但他親手拿刀砍人好像并不多見。不過,确有兩件事情可以看出曹操的武力
并不在常人之下。
1: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孫盛異同雜語)
第一件事展現在曹操夜“探”張讓府被發現之後,在
衆多親兵包圍
下,
揮舞手戟越牆而出,且毫發無傷。
2:
兵謀叛,夜燒太祖帳,太祖手劍殺數十人。(魏書)
第二件事表現在曹操去揚州募兵遭遇叛亂,在
被偷襲的情況下手刃數十人。
逃跑中爆豆是無奈之舉也容易被忽略,不過仔細想想還是能深感佩服的。
玖
九:董卓——力量達人
董卓是東漢末年的權臣之一。印象中他是一個肥胖的人,那是因為他老了。年輕時這位豪傑可是力大無窮,善于騎射。
1:卓有才武,旅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射。(三國志)
董卓有
才能武功
,他的
體力少有人能及
,而且在外都要佩帶
兩個箭簍
,
因為他能左右馳射。
在三國時期,左右馳射被稱為
“此實難能”。
2:卓送至合中,孚因出刀刺之。卓多力,退卻不中,即收孚。(謝承後漢書)
3:以手撫其背,孚因出刀刺之,不中。(後漢書)
伍孚刺殺董卓,董卓因為
力大
控制住了伍孚,他倆之間的距離非常近,
董卓正拍着伍孚的後背
。董卓能夠在
毫無防備
的情況下,
迅速反應
過來并且
後發制人
,實在是難得。
皇甫郦曾将董卓比喻為
後羿
,雖然在批評他的處事方法,但
還是肯定了他的勇武。
捌
八:徐盛——沖鋒小能手
徐盛是江東十二虎臣之一,在曹丕南征時用疑城之計成功促使曹丕無功而返。徐盛在他的生平戰鬥中,往往陷陣殺敵,而數次陷陣大多會扭轉戰局。
1:遭亂,客居吳,以勇氣聞。(三國志)
徐盛因為戰亂,客居于吳地,在當地以
勇猛
而出名。
2:祖子射,嘗率數千人下攻盛。。。已乃開門出戰,大破之。(三國志)
黃祖曾派黃射率領
數千
人進攻隻有
兩百
軍隊的城市,而防守方就是徐盛。最後親率兵
正面硬鋼,大破敵軍。
3:盛獨将兵,上突斫敵,敵披退走,有所傷殺,風止便還。(三國志)
濡須口戰役中,徐盛乘坐的船被吹到了曹操一岸
極其被動
,隻有徐盛帶“兄弟們”
主動殺出
。一直殺到了大風停止後才安然傳回。
徐盛的事迹并不少,有閃光點的就是他
陷陣
且參與
實力懸殊
的戰鬥。
柒
七:樂進——先登達人
樂進被記載為容貌精緻,他是曹操前期的重要将領,在曹操平定北方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被評為魏五子良将。
1: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皆先登有功。(三國志)
首先,
樂進
了呂布控制的濮陽城。
其次,先登
了叛軍張超的雍丘。
最後
了橋蕤的苦城。
2:從擊袁譚於南皮,先登。(三國志)
簡單說就是樂進進攻袁譚的南皮城,也獲得了
功勞。
3:從擊譚、尚於黎陽,斬其大将嚴敬。(三國志)
規模劃統兵前,樂進還在黎陽地區
擊破袁軍并斬殺
對手大将嚴敬。
樂進雖然早起的工作就是先登相關的工作,不過三國哪位先登者能夠有如此戰績?
陸
六:韓當——陷陣擒敵大師
韓當陪伴了孫家三位君主,但是他的名氣并沒有黃蓋和程普大,我們不考慮這位将軍的統帥,來一起看看他的個人能力。
1:以便弓馬,有膂力。(三國志)
韓當
弓馬娴熟
,而且
力量驚人。
2:從征伐周旋,數犯危難,陷敵擒虜。(三國志)
他每次遇到危難都是
身先士卒。
最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他曾有
陷陣生擒敵軍
的經曆。
數陷敵擒虜
可是《三國志》并不多見的。
其實後來韓當也官至先登方面的職位,但是沒有記載戰争的具體情況,最後韓當被封為
孫吳特種部隊“解煩兵”的上司。
伍
五:曹仁——将軍真天人也
曹仁是曹操的堂兄弟,也是三國曹魏的名将。為曹操勢力戎馬一生,保證了北方平定和樊城穩定。
1:“曹大司馬之勇,(孟)贲、(夏)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傅子)
簡單來說,
曹仁的力量,連孟贲、夏育都比不上,就連張遼都在他之下。
2:瑜将數萬衆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仁意氣奮怒甚,謂左右取馬來。。。将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仁徑渡溝直前,沖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馀衆未盡出,仁複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三國志)
當時周瑜前鋒有
數千人
。大将
牛金率領三百人抵抗萬分危急
,曹仁就率領
幾十個騎兵
出城救援。
牛金救回後,曹仁再繼續救援其他士兵。
最後陳矯表示
曹仁真天人也!
肆
四:丁奉——被誤解的百人斬
丁奉是東吳十二虎臣之一,他是一生經曆了北方曹操時代一直到司馬炎時代的武将,同時也是東吳中後期著名将領。
1:戰鬥常冠軍.每斬将搴旗,身被創夷。(三國志)
丁奉打仗的時候經常
勇冠三軍
,而且常常
斬将奪旗
,身上總留下傷痕。
2:奉跨馬持矛,突入其陳中,斬首數百,獲其軍器。(三國志)
在高亭之戰時,面對魏軍的追兵,跨馬持矛
親自沖殺
進敵軍之中奮勇厮殺,
斬首數百
(應該是整個軍隊共斬殺數百,但丁奉不會殺太少),
繳獲大量對手武器。
被人評價為:
張布、丁奉
雖不能吏書,而
計略過人,能斷大事。
叁
三:淩統——戰至最後一人
淩統是一位被稱為有國士之稱的東吳将領。在南征北戰中,戰功赫赫,甚至淩統死後孫權将他的兩個兒子當做義子!
1:後權複征江夏,統為前鋒,與所厚健兒數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數十裡。行入右江,斬黃祖将張碩,盡獲船人。(三國志)
淩統曾作為
前鋒
,和
數十精兵
乘坐一條船突襲,一度和自己的
後方大軍相隔數十裡。和敵船
交鋒,淩統
率兵登敵船
殺
掉了黃祖的将領
張碩。
2:乃率厲士卒,身當矢石,所攻一面,應時披壞。(三國志)
淩統有一次因犯錯覺得罪孽深重,就打算在戰場捐軀。他
身先士卒
迎着刀劍
奮勇向前,他親自攻城的那一面,竟然
因為淩統打的太猛沒多久就失守了。
3:敵已毀橋,橋之屬者兩版,權策馬驅馳,統複還戰,左右盡死,身亦被創,所殺數十人,度權已免,乃還。(三國志)
這是淩統著名的
斷後戰。
當時孫權點兵逃跑,為了争取時間,竟帶着
為數不多的士兵
(不足三百)對敵軍進行
反沖鋒
,淩統的
隊友最終全部陣亡,
淩統
滿身是傷,一共手刃數十人。
貳
二:孫堅——全能王
孫堅被稱為東漢末年著名将領,軍閥,吳國的創始者。在百姓心中,孫堅很強,但無論如何也進不去各種排名。其實,他真的很強!
1:堅追,斬得一級以還。(三國志)
這講的是孫堅十七歲做生意的路上遇到
大股
海賊,
率領商人們追殺
自己陣斬一人。
2:堅乘勝深入,於西華失利。(吳書)
孫堅在攻打黃巾軍的時候,曾因
前戰大勝孤軍深入
,最後在西華被埋伏,
僥幸生還。
3:堅身當一面,登城先入,衆乃蟻附,遂大破之。(三國志)
孫堅曾經進攻宛城,此戰他獲得了
榮譽。
4:堅移屯梁東,大為卓軍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三國志)
孫堅曾被董卓軍死死包圍,
戰況極其不利,最終孫堅隻和數十騎兵突圍而出。
5: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枭其都督華雄等。(三國志)
在陽人之戰時,孫堅為自己報了仇,擊潰了董卓軍隊,
并且陣斬華雄,威震一時。
孫堅是一個很全面的武将。有先登,有陷陣還有突圍。最重要的是陣斬董卓軍都督華雄(此軍總共人數約五千人)。
壹
一:文俶——三國絞肉機
文俶字次骞,世稱文鴦,被現代人稱為“小趙雲”,回到曆史,有關他哪些記載呢?
1:乃與骁騎十餘摧鋒陷陳,。。。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辄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資治通鑒)
文鴦叫陣失敗,司馬師派兵追擊。文鴦率領
十多名精銳騎兵
與追兵厮殺,
文鴦成功突破敵陣。
後來司馬班帥軍
八千
追擊,文鴦
單槍匹馬(注意這點)殺入敵陣,來回六七次,總共殺傷一百多人。
2:姿器膂力,萬人之雄。(太平禦覽)
文鴦
力量驚人
,他有
萬夫不當之勇。
3:欽子鴦,年十八,勇冠三軍。(晉書)
文欽的兒子文鴦,十八歲時就
勇冠三軍。
十幾個人沖殺敵軍,這還是可以解釋的。最重要的是單槍匹馬殺入數千敵軍中,而且還來回沖殺六七次,殺傷百餘人。咱們就算文鴦隻殺了一個人,剩下的都是擊傷,也不太符合常理。
不過,文鴦的确能力超群,在投降晉朝之後平定鮮卑首領秃發樹機能,統領雍,秦,涼三州兵權來看,他的确有兩把刷子。
後人評價為:所向摧靡,秦涼遂平,名震天下。
以上就是三國被忽略的十大武将總結,他們各有特點,且擅長領域不同,不過卻都是三國武力方面的牛人。戰亂的時代已經過去,他們的一點一滴彙入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并時刻影響着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