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井街道:城中村物業化治理“全面落子”_深圳新聞網

作者:深圳新聞網

石井街道“城市空間管理服務項目”簽約儀式舉行。如何破解城中村管理綜合難題?如何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公裡”?12月9日,坪山區石井街道“城市空間管理服務項目”簽約儀式正式舉行,标志着石井街道城中村物業化治理改革從弈出“先手棋”,邁入到“全面落子”階段,向着“打造城市空間管理服務先行先試典範”的目标邁出了堅實一步。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站在“兩個一百年”曆史交彙點上,圍繞加快建設“創新坪山、未來之城”的目标,石井街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着力建構以黨組織為核心、群衆為主體、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并在具體操作實踐中生發出諸多改革創新舉措,讓市民家園更有顔值、城區生活更有品質。創新打造“一站兩室”,推動群衆訴求及時解決;全面推動道路設施品質提升,保障居民出行安全;全年實施112個民生微實事項目,解決群衆身邊困難事、煩心事……一項項瞄準“痛點”的精準施策,一樁樁用心用情的務實舉措,繪就了石井街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畫卷。改革創新 提升基層治理深度溫度走進石井街道太陽村,道路幹淨整潔,車輛停放整齊,疫情防控、文明建立宣傳随處可見。“有了物業公司統一打理,村子的路寬了,環境變幹淨、漂亮了,心情舒暢多啦。”商戶李先生高興地說。2020年,坪山區拉開了全面推進城市管理營運市場化、專業化改革的序幕,敢闖敢幹的石井街道率先按下了啟動鍵,迅速在太陽村、李屋小區推行試點改革,并取得了明顯成效。改革創新,關鍵在人,關鍵在工作作風。石井街道為此成立了由街道主要上司任組長,其他上司參與的城市管理營運市場化、專業化改革工作上司小組,安排專人每日跟進督辦,倒排工期、編制改革時間表,加快推進改革項目落地。“我們物業化改革瞄準的方向,不僅是提升服務和環境,更深層次的目标是建構社會治理新格局”。石井街道黨建辦負責人表示,把基層治理融入到物業化改革當中,這是該街道在試點當中逐漸探索并總結梳理形成的全新思路。在黨組織統一帶領下,把物業力量納入基層治理“一體化”網絡,既能有效激活基層黨建“神經末梢”,同時将進一步提升居民群衆滿意度。從物業化改革到物業化“治理”改革,增添的這兩個字,彰顯的是石井街道對于改革創新的追求,對于人民群衆高度負責的擔當。當天,石井街道“城市空間管理服務項目”正式簽約後,将由一家物業管理商統一負責,物業化治理改革在全街道正式全面鋪開。在這當中,諸多創新舉措将有效提升基層治理的深度和溫度。石井街道将以專業化、市場化、全域化推進城中村物業化治理改革,推動物業服務全覆寫、無死角。與萬物雲城深度合作,通過“公共空間政府承擔私人空間個人付費”相結合的方式,從公共性和市場化兩個層次形成環衛綠化、民生服務等18個“基礎項目”,停車管理、安全巡查等16個“增值項目”的服務清單,并逐漸拓展服務領域,覆寫安全生産、信訪維穩等方面。創新物業管理服務模式,提供平台式、集約化、系統性的物業管理服務,實作傳統小區物業向全域物管、綜合空間、一體運作、黨群服務、社群賦能相結合轉變;創新項目監管評估方式,推動項目監管由結果導向轉變為過程控制、結果導向并重,建立物業服務評價監督體系,實作動态監管評估;創新物業管理服務價值,督促企業做實“基礎項目”,支援企業發展“增值項目”,推進共建共治共享;創新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打造社群黨委上司下的“黨支部居民議事會物業服務企業”的城中村治理模式;創新社群物業管理自治機制,探索由社群股份公司作為責任主體,成立物業管理自治機構,負責組織提供物業服務等工作,努力實作街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個全新的物業化改革治理模式,帶來的将是城中村與住宅小區生活品質均等化的未來生活,石井街道将立足未來所向、石井所需、企業所能,在黨建引領下,着力推動基層未來治理和城市空間管理服務相融合、相促進,為居民群衆提供多樣化高品質的公共服務,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将有望成為坪山打造城市文明典範的精彩樣本。“對症下藥” 創新打造“一站兩室”“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黨的建設要“鋪天蓋地”建起來,也要“頂天立地”用起來。石井街道在積極推進物業化治理改革的同時,出實招、下真功,針對不同領域 “對症下藥”,在日新月異的經濟建設當中,創新打造“一站兩室”,紮實推動群衆訴求及時解決,真正實作了從“有形覆寫”到“有效覆寫”。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在位于石井街道的深圳技術大學施工現場,處處是一派熱氣騰騰的建設場面。不可避免的是,緊張施工和生活有序經常會是一對“歡喜冤家”,處理不好就會引發社會熱點。施勞工員來了,零散小攤小販也來了,如何處理?工程車輛多了,周邊道路環境更趨複雜,怎樣解決?接到投訴立即出動,發現問題馬上交辦,然而在這樣的實際操作中,石井街道敏銳地發現,正常處置難以從根本上杜絕沖突與糾紛。決勝未來 惟有創新。今年6月16日,石井街道辦事處與市工務署技術大學項目部聯合成立的群衆訴求服務站、勞資糾紛調解室、駐街機關共建辦公室(“一站兩室”)舉行了揭牌儀式。“一站兩室”成立後,每天安排2名調解員在一線駐點,接待群衆,受理糾紛,現場調解,街道為“一站兩室”提供法律服務支援以及業務指導。通過黨建引領、街企共建等方式,打破了管轄、條塊壁壘,将管理端口下沉前移,充分調動社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共同把涉及群衆利益的每一件事辦好、辦實,建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與此同時,石井街道還利用“民生微實事”項目,在施勞工員集中區域,實施道路安全、綠化品質提升工程,安裝健身器材,增設休閑桌凳等,同時開展“義起星期五”交通引導志願服務、“清潔家園”等活動,不斷提升轄區和諧安定氛圍。據統計,“一站兩室”投入運作以來,妥善化解勞資糾紛22宗,涉及120人,涉及金額250多萬元,聚集上訪事件降低為零,實作了從過去“不好管”到現在“管起來”的有效轉變,交出了一份基層治理的亮眼答卷。民生為先 解決群衆急難愁盼夜色漸濃,一場圍繞城中村環境提升的“石井夜話”座談活動正在田心社群舉行,居民群衆現場反映了劃線停車位不夠等問題,街道挂點社群的處級幹部立即協調處置,迅速推動問題解決,并在一個月後召開回報會通報情況,得到了居民群衆的高度贊譽。處級幹部每月“家訪夜話”、幹部職工每日“行走石井”,這是石井街道為深入推進“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又一創新之舉。精準摸清群衆需求,全力當好群衆急難愁盼問題的穿線“針”,切實聚焦沖突糾紛的“易澇點”和社群發展的“薄弱點”,112個高效質優的民微項目全面推進,大量涉及群衆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進一步擦亮了“幸福民生石井”的招牌。将居民冷暖放在心上,把群衆訴求裝進眼裡,石井街道真正做到了“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回音”。道路人車混行、辨別不全,直接影響居民的出行安全和出行感受,如何“破題”?石井街道把群衆的呼聲作為指揮棒,在今年9月舉行了道路設施品質提升啟動儀式,第一批15個項目拟投資1270萬元,通過完善慢行系統、整治安全隐患、改善路口節點、提升道路品質等,以微改造為抓手,建構連貫通暢、安全有序的道路出行網絡。如今,南坪立交、荔景南路等品質提升工作已全面完成,得到居民群衆的高度評價。居民出行不便,搭乘公交需要步行約20分鐘,怎樣解決?今年6月,石井街道接到金龜社群人大代表聯絡站反映上來的問題後,第一時間組織黨員幹部實地走訪,研究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1個多月後,通過多方協調關聯,金龜社群田作公交站正式設立并開通,170位常住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安心乘車,打通了公交出行“最後一公裡”。“小事不出社群、大事不出街道”,如今這一治理新格局正在石井街道悄然呈現。可以預見,随着城中村物業化治理改革的推進,未來定将湧現更多可持續、可複制、可推廣的基層治理“石井經驗”。(原标題《石井街道:城中村物業化治理“全面落子”》)window.HLBath=1;window.HLBath=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