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當上漢中王後,為何不給諸葛亮升官?一年後才知,劉備太精明

一、劉備為何非當漢中王?

定軍山一戰,随着黃忠一刀砍掉夏侯淵的腦袋,劉備也随之由左将軍,更新為漢中王。因為夏侯淵之死,意味着漢中易手。對此劉備非常得意,說道:就算曹操親自跑來,也是免費旅遊一圈,漢中從此姓劉了。

是以,劉備當上漢中王後,便封黃忠當上了後将軍。當然在《三國演義》中則是五虎上将之一。對劉備的這個封賞,關羽相當不高興。我堂堂漢壽亭侯,憑啥跟一個老卒平級?

劉備當上漢中王後,為何不給諸葛亮升官?一年後才知,劉備太精明

關羽傻就傻在這,他也不想想,黃忠斬夏侯淵對劉備意味着啥?不僅僅隻是多了漢中這塊地盤,還更因劉備當上了“漢中王”。

須知,益州才是劉備的基本盤,漢中僅為益州門戶,他卻為何不做“益州王”或“成都王”,偏偏自取漢中王?

向前推到楚漢争霸時期,劉邦不就是“漢中王”嗎?是以劉備不管漢獻帝和曹操同意不同意,就一把抓來“漢中王”而自封,就顯得大有深意了。

劉備當上漢中王後,為何不給諸葛亮升官?一年後才知,劉備太精明

其一:蜀漢定位。所謂,漢獻帝雖成了曹操的橡皮圖章,可我漢中王劉備還在。當年劉邦就是從這裡橫掃天下的,故而要看清形勢,别跟着曹操一條道跑到黑。其實就是對沖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正統性,給蜀漢定位!

是以曹操才那麼不高興。《三國演義》中,接到劉備自封漢中王的奏表後,曹操當即發飙,罵劉備是織履販席的小兒,非要再提兵馬,去跟劉備幹一架。司馬懿連忙跑出了阻止:隻需派一人去遊說孫十萬,跟他結盟,讓他攻荊州,然後咱夾擊西川就成了。

由此引發了諸葛瑾荊州求婚,被關羽罵“虎女焉能嫁犬子”,随後諸葛亮搖着扇子表示,曹操和孫權的這些詭計,我都算到了:“可差使命就送官诰與雲長,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敵軍膽寒,自然瓦解矣。”(出自《三國演義》)

劉備當上漢中王後,為何不給諸葛亮升官?一年後才知,劉備太精明

其二:提前布局。曹魏取代漢室是遲早的事。這點誰都能看得出來,是以劉備抓住“漢中王”,就等于提前宣告了“大漢不亡” ,等于是一步深遠的布局。果然曹丕篡漢後,劉備從漢中王更新為皇帝時,諸葛亮等人的奏表中,就一再強調劉邦。就這樣劉備舒舒服服的稱帝了。

其三:利益調整和配置設定。什麼官職享受啥待遇。劉備當左将軍時,手下清一水的雜号将軍。比如關羽才是蕩寇将軍,為何?左将軍沒有權利和資質。當上漢中王就意味着,能建立自己的一套班子了。

如曹操,當了魏王後,就分為魏王屬官和朝廷屬官。為此夏侯惇還非常不高興,表示:憑啥讓我當漢朝的官?我就要當魏王屬官。曹操連忙安慰:咱倆是哥們,我老曹哪好意思直接上司你啊?還是跟我一樣,都混在漢朝體系之内,咱平級吧。

劉備當上漢中王後,為何不給諸葛亮升官?一年後才知,劉備太精明

劉備也是如此,關羽忽悠一下,由雜号将軍成了九卿之一的前将軍。張飛、馬超和黃忠,也并為九卿級别。許靖名義上更牛,當了太傅!待遇自然也要上去吧。就如咱在機關裡打工,漲工資或升職,從來都是工作動力的來源,是一個道理。

是以才說,關羽否定黃忠,完全是一葉障目。根本不懂黃忠對劉備有多關鍵,甚至他能得到前将軍,都要感謝黃忠在定軍山的那一刀。

且關羽也不想想,當他升職時,還有更關鍵和重要的人物卻沒有被加封,咋人家就不吭聲呢?這人便是諸葛亮。

劉備當上漢中王後,為何不給諸葛亮升官?一年後才知,劉備太精明

二、劉備為何不加封諸葛亮?

明白了劉備為何非要當“漢中王”,他為何不給諸葛亮升官,其實也就很好了解了。概括說來有三個原因。

其一:包子有餡不在褶上。

劉備加封關羽為前将軍時,還授予關羽“假節钺”權力,相當于“代表皇上親臨”。這妥妥是種特權。除了關羽外,張飛、馬超和黃忠都沒有。是以雖四方将軍平級,但關羽卻是淩駕其他人之上。

諸葛亮也是這種情況,之前他雖官職是“軍師”,但職務卻是“署左将軍府事”。所謂“署府事者,總錄軍府事也”。等于是說,諸葛亮相當于左将軍劉備的副手,這可是實權,誰敢不服?

劉備當上漢中王後,為何不給諸葛亮升官?一年後才知,劉備太精明

馬超投降後,關羽不服,要跟馬超比武,為何非寫信給諸葛亮?地位和實權擺在那!關羽直接給劉備寫信,一則是越級,二則是就沒有回旋餘地了。

劉備得了西川後,法正大搞打擊報複,為何那麼多人都找諸葛亮告狀,而不是找劉備?跟關羽寫信給諸葛亮是一個道理的。

再看劉備升為漢中王後,諸葛亮的職務相應調整為“署大司馬府事”。依然是劉備的副手!既,諸葛亮對标的是劉備,或說諸葛亮是随着劉備職務變動而變動,唯一不變的是他二把手地位。

劉備當上漢中王後,為何不給諸葛亮升官?一年後才知,劉備太精明

其二:平衡内外的需要。

劉備當上漢中王後大規模分封手下,實則是一次利益調整和配置設定,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能平衡得住。

為了平衡關羽,劉備給了“假節钺”,這才是幹貨,否則就憑費詩空口白牙的勸說,那怎麼可能!倘若關羽還鬧騰咋辦?估計劉備就該擡出諸葛亮,來壓關羽了!

因為諸葛亮、糜竺、趙雲,這三人劉備都沒封賞。看看這三人,都堪稱劉備最親密的人。諸葛亮咱不多說,糜竺是劉備最慘的時候,帶着全部家資加盟,還把妹妹給了劉備當老婆,這是不是蜀漢大股東?趙雲一個長坂坡救主,就有“再造蜀漢”的大功。

劉備當上漢中王後,為何不給諸葛亮升官?一年後才知,劉備太精明

是以,諸葛亮不被公開封賞,就等于起到了壓秤作用。你說你貢獻大,有諸葛亮大嗎?你說你無比忠心,有趙雲忠心嗎?你說你玩命幫助過劉備,有糜竺給力嗎?人家這三人都不吭聲,别人有啥可說的。

當老大,這是必須的手腕,配置設定利益的時候,往往是最危險的。此刻就必須有壓秤人。否則必會事與願違——搞得内部互相攀比,烏煙瘴氣,互不服氣、互踩,最終變成了一次内耗。

劉備當上漢中王後,為何不給諸葛亮升官?一年後才知,劉備太精明

其三:為最終目标服務。

天下人都能看出來,曹魏必會取代漢室,劉備自取漢中王,是提前為自己當皇上布局,自然他的封賞和不封賞,也要服務于這個目标。諸葛亮官職不動,實權卻猛長,這就大有學問了。

因為糜竺和趙雲的實權,都沒有變動。為何?一年後,劉備稱帝了!諸葛亮實至名歸,變成了宰相!

即,劉備當漢中王時,諸葛亮日後是丞相,就已經闆上釘釘了。糜竺好吃好喝養起來,趙雲很可惜,當時蜀漢名将太多,利益最難配置設定,故而提拔魏延守漢中,這也算是一次空降。

獨諸葛亮最特殊!是以,劉備當上漢中王後,為何不封諸葛亮?一年後才知,劉備玩了個“一石三鳥”,太精明。通過不加封諸葛亮,既加強了諸葛亮的實權,又平衡了内部,還為日後稱帝做準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