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對呂布手下的大将,曹操為何接受了張遼投降,卻反把高順殺了?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操在下邳城擒拿了呂布時,在面對他手下兩員大将,為何曹操殺了高順,而接受了張遼的投降呢?且看筆者細細分析。

面對呂布手下的大将,曹操為何接受了張遼投降,卻反把高順殺了?

其一,高順被殺是因為他的愚忠。此人是呂布麾下将領,位列中郎将,能力方面非常不錯,他帶領呂布手下最精銳的部隊"陷陣營"到處打仗,可謂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平定了呂布舊部郝萌的反叛,向呂布直言勸谏,提一些好的建議,但是呂布讨厭高順的勸谏,沒有重用他,隻有每次打仗的時候才把兵權交給高順,之後又把兵權收起來,仗打赢了,高順也沒有得到封賞,但他毫無怨言。兵敗之後被曹操捉拿,曹操直接下令把他斬首了。

面對呂布手下的大将,曹操為何接受了張遼投降,卻反把高順殺了?

因為高順對呂布的忠心,導緻了他最終的悲慘結局,高順的做法可以用愚忠來形容,因為他的愚忠,即使他有再強的統兵能力,也不能被曹操所利用,既然這是個無用之人,還不如直接殺掉,以免滋生後患。

面對呂布手下的大将,曹操為何接受了張遼投降,卻反把高順殺了?

張遼為曹操所用,是因為他不愚忠。張遼從小生活在漢朝北方邊境地區,後來帶兵接受何進的上司,當時何進讓張遼去河北地區招募軍隊,張遼招募了一千多号人,結果還沒等到回京複命,就聽到了何進被宦官殺死的消息,為替何進報仇,張遼又跟随了董卓,沒想到董卓和呂布兩父子起内讧,在董卓被殺後,張遼又投靠了呂布,跟随呂布去南征北戰。

面對呂布手下的大将,曹操為何接受了張遼投降,卻反把高順殺了?

于下邳一役中,曹操大敗呂布,張遼率部不戰而降,這時回頭想想,在呂布誅殺丁原之時,張遼也沒有起兵為主公報仇的意思,而當董卓被呂布誅殺的時候,張遼也沒有奮起抵抗,反而直接率部投降了呂布,丁原對張遼有知遇之恩,董卓還是張遼的頂頭上司,可無論是丁原被殺還是董卓被殺,張遼都表現得很平靜,最後他還一聲不吭的投靠了呂布。

面對呂布手下的大将,曹操為何接受了張遼投降,卻反把高順殺了?

曹操擒獲了呂布,張遼沒有帶領部隊逃跑,也沒有進攻曹操為呂布報仇,而是直接帶領手下的将士,投降了曹操,可見張遼并不愚忠,曹操不計較過去的事,接受他的投降。那麼他是可以為曹操效力的,當然張遼的做法本身并沒有錯。他成功的選對了主公,成為曹魏重要的将領之一。

面對呂布手下的大将,曹操為何接受了張遼投降,卻反把高順殺了?

主公和臣子本來就是互利互助的,主公賢明,臣屬才願意投靠,臣屬有才,主公才願意拉攏。曹操作為一代枭雄,看人的眼光是很獨到的,從張遼大敗夏侯惇和奇襲徐州城的戰役中,他就看出了張遼的出色軍事才能,當然高順也打了不少勝仗,表現也尤為突出,可憑借高順愚忠這一點,曹操就不可能留他,他好猜忌,身邊也不會留個定時炸彈,是以能夠重用的人必是張遼無疑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