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盯着手機,最後眼球被摘除,你相信嗎?
你還别不信,看看這則新聞吧:

(圖檔來源:湖北經視)
因為看手機導緻事故,甚至喪命的案例,太多了!
1.被車撞倒、碾壓、撞飛,還連累别人
南京的一名女子邊走路邊看手機,低着頭徑直走入了立體車庫。發現誤入車庫後,茫然的她被傳送到了下一層,然後被迎面而來的車撞倒……
(圖檔來源:都市快報)
安徽宿州一名女子走路低頭玩手機,被迎面而來的大卡車撞倒,還沒等她反應過來,随即又被對面開來的黃色大卡車碾壓全身,瞬間送命……
(圖檔來源:騰訊網)
江蘇常州的兩個青年過馬路玩手機太專注,在路口被撞飛。
(圖檔來源:央視)
廣東中山一女子走路玩手機,導緻路過的一輛機車與自己碰撞,機車上的乘客不幸死亡。這名女子最終被判有期徒刑十個月,賠償被害人家屬20萬元。
(圖檔來源:光明網)
2.媽媽帶娃玩手機,兒子溺水而亡
陝西鹹陽一位媽媽帶4歲兒子去遊泳。媽媽站在水裡玩手機,孩子在她身後不遠處溺水,足足掙紮了3分鐘,也沒有引起媽媽的注意……
3.司機開車看手機,造成嚴重車禍
杭州灣跨海大橋上,一客車司機因低頭看手機與前方變道的貨車發生追尾。
開車還玩手機,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太不負責了!
還有“騎車炫技”的,真危險啊!
(圖檔來源:soogif)
據統計,2015年我國手機普及率就高達95.5%[1],到2018年,手機使用者總數就達到15.7億戶[2]。手機成了我們生命中最不可離開的東西,帶來很多便利的同時,也無形中綁架了我們的生活,甚至威脅我們的健康和生命。
美國國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ASA)的調查顯示,用手機使人的注意力分散、過街時間延長[3],極易發生交通事故。
還有研究表明,開車時用手機,會讓司機踩油門的位置發生變化,導緻駕駛速度多變[4]。邊開車邊打電話時,更容易出現急刹車,司機的反應能力變弱,觀察後視鏡和路側标志的次數減少[5-10]。
提示:走路、騎車、開車時,請放下你的手機,别再抱有僥幸心理啦!
晚上睡前刷刷手機,然後随手放在枕邊充電……這是很多人習慣的睡前動作。
“砰!”睡夢中手機突然爆炸了!
2021年6月,福建廈門的小陳還在睡覺,床頭正在充電的手機充電器突然發生爆炸,炸傷了他的右眼。小陳表示,爆炸的充電器是在地攤買的便宜貨,也沒有注意是否有合格證……
(圖檔來源:江蘇衛視)
還有很多人會給手機貼膜,但你有沒有想過,手機膜的殺傷力也很強!
2021年3月,浙江杭州的菲菲不小心摔碎了手機膜,後來鋼化膜的碎片紮進了她的手指,最終竟然變成了局部神經瘤樣增生……
(圖檔來源:網絡)
提示:充電線、充電器、手機膜等,購買時最好看清合格證,千萬不要用非正規産品哦!
(圖檔來源:自己畫的)
1. 可能導緻失眠
睡前玩手機,越玩越興奮,是真的!研究發現,睡前使用手機,更容易讓人處于高度警惕的狀态,還伴随一定的情緒異常,影響睡眠[11]。
2. 可能對眼睛有害
經常看手機的人,眼睛又幹又澀?你可能是得了幹眼症[12]。
3. 可能影響頸椎
長時間低頭玩手機,頸椎就會發出“抗議”——脖子酸痛僵硬,頭暈頭痛惡心,頸椎病會向你say hi哦[13]。
4. 可能對手指有害
手機使用頻率高、時間長,可能會導緻手部關節、肌肉、韌帶的損傷,長此以往手指會有彈響,嚴重時手指不能伸直或彎曲……也就是傳說中的“腱鞘炎”[14],聽起來就很難受啊!
手機用久了,手指、手腕疼?
戳視訊教你幾個小動作保護雙手
5. 可能感染疾病
我們知道馬桶很髒,但你想過手機也很髒嗎?研究發現,積聚在手機上的微生物數量超過紙币和衛生間馬桶[15]。這些緻病微生物會通過接打電話、邊吃飯邊玩手機等方式進入人體,并誘發感染[16]!
6. 可能導緻痔瘡
你在蹲坑時快樂地玩手機,時間一長,菊花可能受連累,長痔瘡[17]。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7. 可能導緻心理壓力
有研究表明,過度使用手機的人會沉迷于虛拟世界,忽略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環境,進而缺乏人際交往能力[18],也就是很多人常說的“社交恐懼”。
國内外專家認為,部分人已經對手機産生了嚴重依賴[19-23]。
寫在後面
手機有種魔力,似乎能把我們帶到另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裡,時空和地域距離似乎都不是問題。
手機确實是個好東西——不隻可以接打電話,還可以上網、聊天、玩遊戲、購物、拍照等。
但是,手機是我們人類創造的東西,我們應該自由支配它,而不是讓它支配我們,你說對不對?
放下手機,看看眼前的親人、朋友——每個人,都比你手機螢幕的方寸空間更重要!
(來源:pexels)
審稿專家:楊放如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中商情報網-北京晨報.2015年中國手機使用者普及率.
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6/01/26/92043qvro.shtml.2016-01-26
[2]中國青年網. 工信部:2018年我國手機使用者總數達15.7億[J]. 電子技術與軟體工程, 2019, 000(009):P.I0004-I0004.
[3]Tison J, Chaudhary N, Cosgrove L. National Phone Survey on Distracted Driving Attitudes and Behaviors[J]. 2011.
[4]Rakauskas M E, Gugerty L J, Ward N J. Effects of naturalistic cell phone conversations on driving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2004, 35(4):453-464.
[5]Consiglio W, Driscoll P, Witte M, et al. Effect of cellular telephone conversations and other potential interference on reaction time in a braking response.[J].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2003, 35(4):495-500.
[6]Caird J K, Willness C R, Steel P, et al. 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cell phones on driver performance[J].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2008, 40(4):1282-1293.
[7]Al-Darrab I A, Khan Z A, Ishrat S I.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mobile phone conversation on drivers' reaction time in braking response[J].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2009, 40(3):185-189.
[8]Charlton S G. Driving while conversing: cell phones that distract and passengers who react[J].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2009, 41(1):160-173.
[9]Hendrick J L, Switzer J R. Hands-free versus hand-held cell phone conversation on a braking response by young drivers[J]. Perceptual & Motor Skills, 2007, 105(2):514-522.
[10]Alm H, Nilsson L. The effects of a mobile telephone task on driver behaviour in a car following situation.[J].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1995, 27(5):707-15.
[11]謝宇格. 大學生手機依賴、反刍思維、情緒與睡眠品質的關系[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5.
[12]陳賓, 栾雙宇, 王正東,等. 沈陽市社群居民幹眼症患病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 中國公共衛生, 2018, 034(011):1566-1568.
[13]朱小棠,徐淩嬌,李高峰,劉沙鑫.北京市某高職院校大學生頸型頸椎病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21,28(04):470-472.
[14]祝深博,崔蘭海,陳正男,吳佳倩,沈中洲,張季永.手機使用方式與時長對“手機病”發病的影響[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3(05):24-27+30.
[15]Ramesh J , Carter A O , Campbell M H , et al. Use of mobile phones by medical staff at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Barbados: evidence for both benefit and harm[J].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2008, 70(2):160-165.
[16]章心遠.手機附着微生物研究進展[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17,23(03):181-184.
[17]林興明.痔瘡的形成、治療及預防[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4):2634+2636.
[18]張悅祿. 蘭州市中專學生沉迷網絡的原因和對策研究[D]. 西北師範大學.
[19]Halayem S, Nouira O, Bourgou S, et al. [The mobile: a new addiction upon adolescents][J].La Tunisie Médicale, 2010, 88(8):593.
[20]Dixit S, Shukla H, Bhagwat A, et al. A Study to Evaluate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mong Students of a Medical College and Associated Hospital of Central India[J]. Indian 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Indian Association of Preventive & Social Medicine, 2010, 35(2):339-41.
[21]師建國. 手機依賴綜合征[J]. 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2009, 19(2):138-139.
[22]仇志偉, 郎曉叢, 李志鴻等. 大學生“低頭族”現象分析及解決方案研究[J]. 統計與管理,2015(4):102-103..
[23] 範媛媛 . 高校校園低頭族現狀研究 [J]. 吉林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 2015,29(3):61-63.
作者:六一
編輯:張傑、郭倩、王鳳靈
校對:武宜和 | 排版:李永敏
營運:韓甯甯 | 統籌:吳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