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狀面膜的“一次性”對環境的破壞顯而易見,根據市場研究公司Market Data Forecast的資料,全球片狀面膜的市場在今年達到了1.95億美元,作為一個在美妝消費者中普及度非常高的産品,它“用完即棄”對環境造成的大規模破壞可想而知,而美妝行業正在采取行動遏制這種情況的惡化。
去年4月,“純淨”美妝零售商Credo推出了一個面向其銷售的135個品牌的可持續包裝準則,在塑膠使用、包裝可堆肥或可降解的宣稱、可循環使用的包裝等方面對品牌作出了要求,而這個準則下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規定即是對片狀面膜、濕巾、産品附贈的小勺等一次性産品的禁止。Credo方面稱通過這個禁令,每年将減少3000磅的廢料。
今年9月,英國健康産品零售商Holland&Barrett也宣布在其所有英國門店和線上商店停止出售一次性面膜,未來也将停止銷售所有一次性的美妝産品。
盡管片狀面膜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被诟病,但因為友善、衛生、适合在社交平台上傳播等原因,它仍然是最受歡迎的護膚産品之一。根據NPD美國市場的資料,在奢侈護膚銷售下降的疫情期間,片狀面膜仍然增長強勁。而在可持續發展被不斷強調的美妝行業,一些具有環保意識的品牌也開始探索如何讓這個熱門産品更可持續,對“一次性”屬性的颠覆和對面膜膜布材料的更新改造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方向。
Jessica Alba的個人品牌Honest Beauty在去年推出了一款可多次使用的矽膠面膜,這款面膜不像傳統片狀面膜那樣帶有精華液,使用者需要先在臉上塗抹任何自己需要的精華或面霜,再敷上面膜。根據品牌的介紹,使用完之後需要将面膜洗幹淨晾幹,并放在它的專屬儲藏袋中,如果清洗儲存得當的話,這款産品的使用壽命可以達到幾個月。
Honest Beauty可重複使用神奇矽膠面膜
去年成立的新銳美妝品牌Dieux Skin也在上線之初就推出了可重複使用的矽膠眼膜,這款産品同樣需要配合另外的眼部護膚産品使用,品牌稱其可以無限次使用,同時需要用酒精清理,并儲存在産品自帶的錫盒中。
Dieux Skin Forever眼膜
品牌聯合創始人,護膚意見領袖Charlotte Palermino認為:“許多品牌都隻是想讓你不斷地重複購買,它們并不真正開發對環境有益的産品,而片狀面膜起效的關鍵就是它是具有封閉性的一層膜,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如何讓護膚更可持續。”
Charlotte Tilbury Cryo Recovery面膜
Charlotte Tilbury今年8月上線的一款緊緻面膜也采用了可重複使用的矽膠,這款從冷凍療法和針壓法中獲得靈感的産品在使用前需要先冷藏半小時,塗抹精華敷上面膜後再配合按摩來達到提拉緊緻和平滑、減少皺紋的功效。
面膜膜布的材料同樣與對環境的影響息息相關,由尼龍、聚酯纖維、塑膠等人造材料制作的膜布回收和降解都較為困難,而使用棉制成的面膜則面臨棉花種植過程中水資源消耗巨大和農藥大量使用造成污染的問題,更可持續的生物纖維(Biocellulose)成為許多品牌的選擇。
生物纖維是一種在植物來源的原料上植入細菌,通過發酵培養成的納米集纖集合體。除了保水性、服帖度高,膚感好等優勢外,生物纖維由于其可堆肥性是一種更加環保的膜布材料。護膚品牌SkinCeuticals、Elizabeth Arden、Neostrata、Dr Dennis Gross、111Skin等都在其部分面膜産品中使用了生物纖維膜布。
111Skin紫鎏金仙肌全效生物纖維修複面膜
另外,面料制造商也在積極開發更為環保的膜布材料。
奧地利面料制造商蘭精集團旗下的纖維品牌Veocel主要為美妝産品、衛生産品等提供材料,其中就包括面膜布,今年4月,該品牌推出一款碳中和萊賽爾纖維,使用可再生能源、低碳方式和低碳原材料生産,其中原材料一部分來自經過可持續認證的森林,可堆肥、可生物降解,一部分來自服裝生産中的棉碎屑以減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
使用Veocel纖維制作面膜的美妝品牌安妮絲薇
國際化工公司旭化成也研發了一款主要用于面膜和擦拭類産品的可持續面料Bemliese。這種面料的原材料來自棉花采摘的副産品:棉花經過處理後殘留在棉花籽上的棉絨,可堆肥,能“在四周内100%生物降解”,并且在土壤和海洋環境中都能降解。這種面料在亞太市場的主要客戶包括歐萊雅集團和高絲集團等美妝公司,今年7月旭化成也将其推向美國市場。
Bemliese面料以棉花籽上殘留的棉絨制作
但是“可生物降解”并不總是能說明問題,Credo的社會責任總監Mia Davis認為生物降解性的概念經常被洗綠,消費者并一定對此十分了解。可持續個護品牌Ethique創始人Brianne West在接受Elle采訪時也表示任何物質最終都會降解,這個概念具有誤導性。
而且即使膜布可降解,膜布的生産過程可能也帶來了大量水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另外,往往由塑膠或鋁制成的外包裝帶來的環境問題同樣也需要被慎重考慮。
想要改造這一“臭名昭著”的産品,停留于可供營銷的标簽遠遠不夠,從産品的整體設計與全生命周期出發打造産品才能離真正實作可持續更進一步。BINC
(感謝Ellen Thomas對本文的貢獻)
撰文:Lee
編輯:郭漫思
圖檔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