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興旺 金一丹
12月初的深圳仍有濃濃暖意,威新軟體科技園大疆總部樓下的街道上車水馬龍。“自動駕駛未來會像車燈、後視鏡一樣成為汽車的标配。”大疆車載市場負責人謝阗地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自動駕駛産業目前還是一片藍海,商業化落地需要更多場景。
日前,全國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在北京實施,自動駕駛将迎來萬億元規模賽道,寬闊的賽道吸引華為、百度、大疆、商湯等科技企業紛紛湧入。
自動駕駛飛速發展
在北京亦莊經開區,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體驗了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記者點開手機上無人駕駛服務軟體,輸入目的地并下單,選擇距離自己最近的站點等待。“我不是司機,是安全員。”坐在駕駛位的王師傅說,自己隻在緊急情況下才會介入接管車輛。
王師傅做過11年計程車司機。“自動駕駛計程車可以把司機的成本省出來,以後技術成熟了,連安全員都不需要了。”王師傅表示,“安全員的工作要輕松很多,不像司機那樣高度緊張,車輛路線都自動規劃好了。”記者發現,Robotaxi(自動駕駛計程車)在市區行駛過程中車速平穩,很少主動換道超車。在遇到行人穿行的複雜路況時,Robotaxi的感應系統靈敏,并及時減速刹車。
11月25日,《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管理實施細則(試行)》釋出,百度和小馬智行成為首批獲許開展商業化試點服務的企業。全國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在北京實施,标志着國内自動駕駛從測試示範邁入商業化試點,自動駕駛正式進入“下半場”。
自動駕駛通常分為5個級别,從輔助駕駛、有條件自動化最終實作完全自動化。
技術進步推動自動駕駛産業飛速發展。國盛證券認為,衆多汽車主機廠和Tier1廠商(一級供應商)加速走向自動駕駛前台,但L4級别難以短期大規模商業化。初創公司強化與汽車企業的合作,通過持續的資料積累覆寫極端場景,訓練自動駕駛系統和算法,推動産品疊代。中金公司指出,新勢力積極推進全棧自研,傳統車企多通過合作實作優勢互補。對于“造車”不占優勢的新勢力而言,研發能力是其突出重圍的重要支撐,能獨立完成自動駕駛的感覺及決策的算法、車輛控制政策、底層系統以及測試等全流程的開發工作。
自動駕駛賽道寬、市場大,吸引衆多企業加入。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上汽通用五菱搭載大疆車載提供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産品即将量産上市。大衆中國也在與大疆合作,開發先進的輔助駕駛功能。
AutoX是自動駕駛研發服務供應商,近期與深圳市坪山區簽約,推進Robotaxi無人駕駛規模化落地。AutoX創始人兼CEO肖健雄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公司切入這個賽道,主要是看中這個市場使用者群體龐大,需求旺盛。出行方式的改變将産生巨大影響。”
天眼查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5800餘家企業經營範圍含“自動駕駛、智能駕駛、無人駕駛”。今年以來,新增相關企業注冊就超過1000家。
根據HIS報告,預計到2022年全球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将達到1629億美元,同比增長14%左右。中國自動駕駛市場增長更快,2022年增速約為24%。
元戎啟行是深圳一家2019年成立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今年9月份公司完成由阿裡巴巴領投的3億美元B輪融資。元戎啟行CEO周光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自動駕駛技術門檻高,需要頂尖的人才。目前行業人才有限,難以支撐大量公司發展。”
科技巨頭紛紛入場
2021年以來,主流車企加速進階别智能駕駛的研發和落地進度,科技巨頭紛紛入場。蔚來、小鵬、理想、廣汽、長城推出了具備領航輔助系統(具備L4功能)的智能車型,配備各類傳感器、高算力晶片和可更新計算平台,可實作城市、高速路段的自動駕駛。有迹象顯示,蘋果正在研發自動駕駛汽車Apple Car。德勤指出,智能化程度成為消費者評判新能源汽車吸引力的核心名額。
華為加速發展智能汽車部件業務。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今年5月表示:“面向智能駕駛,華為與夥伴有兩種合作模式,一種是Huawei Inside模式,提供包含智能駕駛應用軟體、計算平台以及傳感器在内的智能駕駛全棧解決方案。另一種是平台模式,華為提供MDC智能駕駛計算平台,主要包括基于昇騰SoC的硬體、自動駕駛作業系統AOS和車控作業系統VOS,以及AutoSAR中間件。MDC平台連接配接夥伴的傳感器和執行器,支援夥伴開發智能駕駛軟體。”
目前,華為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研發團隊超過5000人,其中自動駕駛研發人員超過2000人。據了解,華為與北汽、長安、廣汽選擇Huawei Inside合作模式。此外,華為也在助力小康賽力斯造車和賣車。
在自動駕駛領域,衆多科技企業的定位不同。謝阗地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大疆的定位是tier1,是軟硬體一體的供應商。要實作‘體驗好’的自動駕駛,需要克服‘四座大山’,分别是傳感器、算法、算力、資料。大疆會綜合考慮這些因素,給車企提供實用且消費者買得起的自動駕駛方案。”
商湯移動智能事業群智能駕駛副總裁石建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汽車廠商多,品牌更多,有的車企可能不願選擇全棧解決方案。商湯的強項是AI算法,其中包括自動駕駛系統的感覺算法。我們直接和車廠對接,作為軟體tier1,與硬體tier1共同開展內建。”
“推動自動駕駛發展車企是主角,但如何落地各家的想法不一樣。如果說科技公司賦能車企,我覺得‘抱大腿’的案例可能會多一些。大疆希望與志同道合的客戶深入合作,一起成長。”謝阗地直言。
商業化路途還有多遠
乘用車智能化是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主要方式。小鵬汽車輔助駕駛系統的商業化步伐不斷加速。小鵬汽車在招股書中提到,以付費服務的形式為客戶提供自主研發的進階自動駕駛系統XPILOT 3.0軟體,截至2021年3月31日,超過20%的P7車主購買并激活了該功能。
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目前僅進入商業化試點階段。小馬智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市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資質的發放,具有裡程碑意義,意味着自動駕駛服務從測試示範走向商業化示範。
周光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自動駕駛還沒有大規模商用,除了技術因素,另一個原因是成本太高。”
IHS Markit資料顯示,2030年Robotaxi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3萬億元。根據國際資料(亞洲)集團釋出的報告,中國有潛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包括傳感器、計算平台和軟體在内的自動駕駛系統成本在2023年後将迅速降低,預計Robotaxi在2025年到2027年之間達到商用拐點。
多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人士認為,自動駕駛大規模商業化還涉及法律法規、倫理規範方面的問題。自動駕駛需要長時間更多行駛裡程的驗證,達到遠超人類駕駛員的可靠性。“現在的自動駕駛車型還是‘人機共駕’,隻是小範圍商業試點,L4級别自動駕駛大規模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石建萍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