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1 字源:草色“青”

字源:草色“青”

青,本義即草青色之意,但字形解說卻衆說紛纭,莫衷一是。

《說文解字》:“青,東方色也。木生火,從生、丹。”此為許慎附會五行之說,不可信。

章太炎:從丹,生聲,宜本赤色之名。此說從疑,“丹”字的甲文或金文中間皆有點或短橫,而“青”字之所從或有或無。

【先生曰】從生,井聲。“青”字在西周中期有不從“生”而從“木”或“屮”的,皆欲表現青色之所出。聲符“井”的中空處或加一個小點或短畫,是“井”字常見異體,遂與“丹”形近,故許慎解為“丹”,後逐漸變為類“月”形,但為了與“月”差別開來,起筆為豎(此可為糾正學生書寫筆畫時的依據)。本義即草木生長時的顔色——綠色,借代指青色之物。由本義引申為與綠色相關的藍色,又可指黑色。在古代五行說中,木為東方之行,木是青色的,是以青是東方之色,可以用“青”表示東方之義(此為許氏說法之根源)。由本義還引申為草木生長茂盛,後來寫作“菁”。

又,按漢字多元圖像論,聲符“井”在這裡應表的是“井”給人所帶來的靜谧之圖像感,一如綠色給人所帶來的安靜之感。

15.1 字源:草色“青”

★ 【拓展閱讀】青色——古代中國的色彩盛世

所謂丹青妙筆,古人無論寫字繪畫,都用到兩種顔色:紅色,丹;黑色,青。

1.何為青色?

從現代光學的理論出發,青色是指波長在0.44~0.49微米之間的光波,而古代的青色是一個相對含混的概念,名和實的對應一直是曆史研究的難點和重點,在研究古代顔色領域更是如此。衆所周知,“時間會褪去顔色本來的樣子”,這就會造成與之對應的文字記錄變得含混不清。是以要搞清楚哪種顔色是青,是不容易的。

15.1 字源:草色“青”

從目前的文獻和考古研究來看,青色應該是一個色系,這個色系涵蓋了現代光譜原理命名的綠、青、藍乃至黑等諸多顔色。這數種顔色在光譜上是連續的,古人不懂得光譜的理論,但在種種生活實踐中培養了豐富的審美直覺,将這些連續而且彼此過渡并不明顯的顔色,都納入青色的外延,恰與基于現代科技的色彩理論相合。

2.怎麼獲得?

最早的青色應該是從礦物原料中提取的,青色和綠色的礦物質大多數都是銅礦。用礦物來染色稱之為石染,石染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我國山頂洞遺址當中就發現很多石染的石珠、獸牙等。

随着我國農業的發展,植物染料占據了統治地位。西周時期就有種植藍草的記錄,在《詩經·小雅》中便有這樣的詩句:“終朝采藍,不盈一襜。”古代文獻中關于藍染植物的記錄也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和宋應星的《天工開物》,這兩部著作中關于藍染植物的記錄都有五種:

“凡藍五種,各有主治……而作靛則一也”(《本草綱目》)

“凡藍五種,皆可為澱。”(《天工開物》)

藍染工藝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春秋戰國之前,當時的染色工藝相對簡單,在蘭草收獲的季節,人們将蘭草切割下來,浸泡出顔色之後用于染色。是以在當時藍染是一個季節性很強的工作,隻有在确定的季節進行。在《四民月令》就有這樣的記錄:“六月青绀色,冬藍八月用染也”。到了春秋戰國之後,勞動人民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将藍草制成泥狀的藍靛,待染色時用酒糟發酵,發酵的過程中産生的二氧化碳、氫氣可将靛藍還原成靛白,用靛白染成白布,經過空氣氧化又可以呈現出藍色。這也是荀子為什麼會發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的感歎。現代制作藍靛仍然采用的是這種工藝。

3.生命常青

青色也是古時人們非常喜愛的顔色,是以也有了千變萬化的指代和稱謂。同樣,我們也先從這些指代和稱謂入手,來談談這充滿生命力的顔色。

劉熙的《釋名》裡說:“青,生也,象物之生時色也。”也就是說“青”的造字主要是取草木綠色之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有學者考證這衣衫是藍色;人們慣稱女子的頭發為青絲,這青又近似于黑色。如此可見,青的外延極為廣泛。

15.1 字源:草色“青”

● [藍]

《詩經·小雅》:“終朝采綠(lù),不盈一匊(jū)。予發曲局,薄言歸沐。終朝采藍,不盈一襜(chān)。五日為期,六日不詹(zhān)。”這裡的“綠”說的是菉lù草,“藍”不是泛指藍色,而是對應于菉草,指代蓼藍這種植物。

《周禮·地官·掌染草注》:“染草,藍蒨象鬥之屬。”“藍”就是蓼藍,可以提煉靛青、藍靛等;“象鬥”是橡樹的果實,可以跟其它礦石混合制作黑色。可見“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用的正是其本意。

杜甫在《冬到金華山觀》裡寫“上有蔚藍天,垂光抱瓊台”,是冬日裡澄淨的藍。韓駒在《夜泊甯陵》裡寫“茫然不悟身何處,水色天光共蔚藍”,是夜色中靜穆的藍;李賀在《河陽歌》寫“染羅衣,秋藍難著色”,卻是女兒發愁如何把秋日的湛藍穿到身上;而和凝在《何滿子》中寫“卻愛藍羅裙子,羨他常束纖腰”,又是少女終于得了心愛的衣裳,歡樂無比的心情。

而最能區分綠與藍的卻是白居易《憶江南》裡的“春來江水綠如藍”。

15.1 字源:草色“青”

● [碧]

《說文解字》說“碧,石之青美者”,是一種青色的玉石。奇異瑰麗的《山海經》裡說,西山“又西北百五十裡高山,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就是盛産這種玉石。“碧”後來由玉石引申為青綠色,但有時是指青白相混合的淺綠,有時卻是濃濃的深綠。

古人常以“碧”指代江河湖海裡綠色的水,李白《望天門山》有“碧水東流至此還”,曾觌《阮郎歸》有“碧波新漲小池塘”,想來都是沉沉的綠,帶着玉石一樣的質感。

而江淹在《别賦》裡寫的“青草碧色,春水綠波”,和晚唐詩人雍陶在《題君山》裡所說的“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這裡的碧都是指湖色,凝視倒影,居然隻見翠山不見碧湖,孰輕孰重不言自明了。

15.1 字源:草色“青”

● [蒼]

《說文解字》說“蒼,草色也。”其本意就是草的顔色。草為青色,蒼就有了青的含義。

《詩經》說“彼蒼者天”“悠悠蒼天”;《呂氏春秋》說“東方日蒼天”;《爾雅》裡則說“春為蒼天”,都與青天同義。《廣雅》裡說:“蒼,青也”,這“蒼”所指的青色是濃重而偏于黑色的青,把看起來綠沉沉的山巒稱為“蒼山”。以“蒼”來突出青色無邊無際、意境的空闊遼遠。

比如人皆能誦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李白的“卻故所來徑,蒼蒼橫翠微”,而北朝民歌《敕勒川》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豪莽之氣與草原天空融為一體,把這一詞用到了極緻。

除青色外,“蒼”也有灰白色的意思,是以才有蒼白一詞。

15.1 字源:草色“青”

● [翠]

《說文解字》說:“翠,青羽雀也。”本義即翠鳥,有着鮮亮的綠色。

漢代司馬相如《長門賦》:“翡翠協翼而來萃兮,鸾鳳翔而北南”;唐代李益的《長幹行》裡也有“鴛鴦綠浦上,翡翠錦屏裡”,翠鳥因羽毛豔麗,顔色在青綠之間,故而引申為青、綠、碧之類的顔色。

唐太宗寫雨後初晴有“日晃百花色,風動千林翠”;白居易的“春風吹又生”有“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這幾處翠特指的是一種鮮明的、生命力旺盛的綠色。

杜牧寫登山,有“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而宋代畫家郭熙稱夏天的山巒“蒼翠而欲滴”,“翠”同時也是綠色玉石的代稱。

15.1 字源:草色“青”

● [缥]

“缥”是表示淡青色的詞。《說文解字》說“缥,帛青白色也”,是淡青的絲織品。

南唐後主李煜《子夜歌》有“缥色玉柔擎,醅浮盞面清”之句,“缥色”就是青白色的美酒;南宋史達祖的《三姝媚》中,有“煙光搖缥瓦,望晴檐多風,柳花如灑”,“缥瓦”就是淺綠色的琉璃瓦;李賀《殘絲曲》中有“綠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壺中沉琥珀”,寫的是泡着琥珀酒的青白色酒壺;《昌谷時》中有“柳綴長缥帶,篁掉短笛吹”,把柳枝喻為淡綠的絲帶;宋代大畫家郭熙結說這顔色會随季節時令而變化,“春綠、夏碧、秋青、冬黑”,準确地表達出這些細微的差別。

15.1 字源:草色“青”

● [綠]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從“絲”旁,顯見得也是織漂染制之意。

《說文解字》說“綠,帛青黃色也”,說的就是這層本意。《釋名》則解釋說,凡是與深深的泉水顔色類似的,都稱為綠。

《詩經·衛風·淇奧》用比喻的手法稱頌德才兼備的君子,“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用茂盛的竹子引出端正的君子;屈原“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以馨香的秋蘭來比喻年輕美麗的女神少司命。這幾處都指植物的枝葉顯現的顔色。

無論漢人的“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還是魏晉的“秋風何冽冽,綠葉日夜黃”,以及唐人的“細柳新浦為誰綠”,意思也都一樣。至于宋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則是人所共知的經典。

15.1 字源:草色“青”

【先生曰】

生命之綠常青,中國人尚青,我們的祖先在造字之初就把“生”蘊含在了“青”字之中,賦予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命哲學。這種尚青文化不僅表現在道家、詩詞、文章中,更展現在瓷器行業中,清朝的藍浦在《景德鎮陶錄》轉引《愛日堂抄》寫道:“自古陶重青品。晉曰缥瓷,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曰雨過天青,吳越曰秘色,其後宋器雖具諸色,而汝瓷在宋燒者淡青色,官窯、哥窯以粉青為上,東窯、龍泉其色皆青,至明而秘色始絕。”

自古陶重青品,可以展現出中國人對青色的崇尚。中晚唐的騷人墨客對瓷器贊譽最多的就是越窯青瓷,其中不乏很多佳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陸龜蒙)。蒙茗玉花盡,越瓯荷葉空(孟郊)。對越窯青瓷的贊美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對大自然的依戀。從尚青的文化氛圍中,也可以展現出我國古代獨特的審美特質和文化氛圍。

青,是生命之色,也是夢幻般的顔色。

宋徽宗曾做過一個夢,他夢到在大雨之後,天空出現了一抹奇怪的青色,讓他十分喜歡,于是寫下一句詩:“雨過天青雲破處”,并要求工匠按照他的夢境燒造這種顔色,最終汝窯的工匠實作了他的願望,完成了天青色汝瓷的燒制。然而,畢竟是夢境,宋亡夢碎,這夢幻般的燒制工藝自宋以後就不知所蹤,那一抹天青色,竟然成為時代的絕唱。

元朝時,蒙古人來了,他們更加喜歡瓷器。馳騁天下的漢子原本就生活在大草原上,随處可見藍天白雲。現在定居平原,更加追憶以前的草原生活,鐘愛藍色,鐘愛藍色瓷器,自此青花瓷天下名揚,得以輝煌。

〇 日就月将先生問:以下哪種顔色在古代不可以用“青”來描述?( )

A.綠 B.蒼 C.碧

D.翠 E.紫

繼續閱讀